【甘肃天水】连载小说|墙里墙外(四)|张竞鸿

墙里墙外(四)

文/大地回春

四   分 家

医院住了三天了,在这三天中,疼痛一天比一天好转,对军人家庭的了解一天比一天深入,加之这三天的吃食也都是屠指导员的兵娃子从外边带来,冬香和弟弟以前没见过的水果、零食也吃了不少,住时间长了医药费也不好解决,冬香盘算着也该出院了,但是这大冬天的自己出院了舅舅舅妈家里不要,伤口受冻发炎变成冻疮咋办呢?考虑不了这么多了,冬香摸了摸自己缝在贴身青纶线衣里侧的那两张大团结,自己偷偷的走到厕所,翻起衣裳,用牙咬开缝口取出一张走到医生办公室,说要回家,付医药费,医生把护士长叫来结算了住院费用,一共是七元四毛三。

办完手续,冬香对军人一家千恩万谢,屠指导员留了个联系地址,冬香牵着弟弟,走向回“家”的路……

在路上,冬香计划先去找那个民兵连长李五十反映情况,商议解决办法。村上的民兵连长是一个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是一个练武术出身的人,所有村上的邻里纠纷他都处理得很好,他为人正派,干事能够主持公道,村里老少都敬佩他,他经常的口头禅是,“不欺负老实人,不害怕厉害人;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一般村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好。冬香一走进民兵连长家的院子,他老婆就说:“五十今天不在家,乡上组织民兵打靶训练,去天苍乡训练场去了,这几天他听了你那个杨喜娃舅舅干的一些事情,非常气愤,你先和东东到屋子里炕上暖着去,我这会子正收拾着要做饭呢,吃饭时候你李叔叔就回来了。”

常年流落在外,很少听见过这么暖心窝子的话了,冬香眼含热泪,说:“王婶,自从妈妈走后,这些年第一次感觉到走进门时那种家的温暖,谢谢王婶。”李五十的老婆说:“看娃娃吆,我自进了李家的门,你那个李叔叔就一直在怜贫济困,爱老助残,烧长香给后人积德么!”她边说边笑拿着面升子从面柜取面做饭去了。

中午时分,李五十回来了,他一走进院子大门,家里的鸡呀、狗呀、猫呀、猪呀就都开始乱串起来了,打转的打转,逃跑的逃跑,上墙的上墙,飞的飞,爬的爬,所有家禽都能听懂他的脚步声,动物都这样,哪有听不懂人话的人呀!王婶中午做的是包谷面馓饭,有炝酸菜、油泼辣椒、芥菜根的咸菜,这顿饭加上冬香、东东和李五十家的四个孩子一个老人,共有九人吃放,满满二尺锅馓饭全部吃得干干净净,王婶向锅底倒了几滴胡麻熟油,双手拿着木瓢使劲用后背满锅掆(读gang,西北方言)了几下子,用锅铲铲下锅巴,两根指头掐了一点点盐,在碗口撒了几圈,偷偷的塞到小儿子手里,没见吃几口已经把空碗放到灶台上了。

五十坐在炕边上,左腿吊在炕沿边,右脚蹬着炕沿边上那根木头做的炕楞,正在把食指塞进老婆做的布鞋后跟提鞋时,他头顶右上方墙上挂的那个黑色的纸喇叭突然从墙上掉下来了。这种大小和碗口一般大,外边是用黑色硬纸片做成,中间一个五分钱硬币大小的喇叭,每家每户都装一个,从室外接一根细细的广播线连接喇叭,另外接一根线埋在地下,如果土太干,喇叭就不唱了,往地线跟前倒一碗水,到广播放音时间就有声音。冬香六七岁时,这广播经常放些说书先生讲的《洪湖赤卫队》《林海雪原》,经常会把人听得忘记时间。有时广播员播放一些中苏关系紧张的新闻,最后大队广播员读一些“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艰苦风斗,自力更生,多快好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毛主席语录。自从包产到户,这东西就再也没唱过,好多人家的早都不见了,时间太长,挂喇叭的钉子锈蚀断了,纸喇叭掉了下来。五十捡起纸喇叭,吹了吹上边的土,随手放在了外边的窗台上,带着我和弟弟去到不属于我的我家。

可能是多年练武的缘故吧,五十叔真乃是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他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无论进到哪家的院子,一听开大门的响声,房东都会知晓是五十来了。他一推我家老院的大门,舅舅家的老老小小都像听到枪声的野狼,个个心惊胆战、提高警惕,但准备反扑的狼性不改。五十在来之前,已经安排老婆子去叫村上的书记、队长、郝家的老者、接生婆等等能够代表这个村主持正义的人了,同时,还安排自己的大儿子虎娃把他一起耍的那几个二十出头的少年叫来五六个,在五十和冬香、东东进家门没多久后,其他人陆陆续续都来了。

五十站在厅房门口的台阶上,向大家说:“今天都听我的,几个年轻小伙子先把杨喜娃和他老婆架到大门外边,之后留三五个人看着这两人别再进院子,其他人把属于杨喜娃的面柜、衣柜、缝纫机、粮食、风箱以及猪、骡子等等都搬出去,我和村支部的开个会。”大概一个小时时间,杨喜娃家的的东西全部搬出冬香家的老院,巧的是这个老院的门牌号也是007号。东西搬完了,民兵连长组织召开的会议也结束了,会议决定起草了个协议,协议内容共三条:一是杨喜娃家从即日起归还郝冬香007号院子;二是村支部和民兵连领导保护郝冬香、郝东东人身安全;三是杨喜娃付给郝冬香、郝东东一百五十元房屋拆迁款。所有参会人员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了指印,李五十拿给杨喜娃签字画押,杨喜娃和她老婆坚决不答应。李五十说:“年轻人过来,把这两人送到大队养猪场进行劳动改造。”一听这话,杨喜娃害怕了,那个养猪场曾经是自己当队长时建的,那时候没人愿意去,他就把每天批斗过的人员送进去改造,没想到今天会轮到自己头上。他马上话变软了,说:“他李爸,我签我签。”很快签字结束。其他人帮杨喜娃把所有家当搬到007号院子一墙之隔的拆迁安置房——滨湖小区。

作者简介:张竞鸿,甘肃武山人,从军十八年,现转业在地方工作,热爱诗词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