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蟒袍的背后:正史记载唯一女将,奥运火炬灵感来源

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珍藏着两件明代蟒袍,蟒袍采用绸缎,立蟒,双凤,祥云等元素,集中展示了蜀绣的精美技法,显示出主人生前的高贵。

在明朝,只有皇帝赏赐才可拥有此物,因此蟒袍所有者无不是男性权贵。但这两件蟒袍却属于一位巾帼英雄,她便是千年正史记载的唯一女将:秦良玉。

下面,笔者便为大家揭示这件国宝背后的历史事迹。

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

秦家是巴蜀地区的大户,一直有结社习武的传统。父亲秦葵曾经取得贡生,既饱读诗书,还研习兵法。

正值明末乱世,为了贯彻“持干戈以卫社稷”的祖训,秦葵便向子嗣教授兵法。

他不拘一格,没有受封建观念的影响,让自己的女儿秦良玉也一起学习武术、兵器、骑射。

秦良玉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她也早已立下志向:以后掌握兵权,一定要超越南朝冼夫人,做一位女中豪杰。

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秦良玉逐步展现出护国爱民的品格。

1595年,22岁的秦良玉通过比武招亲的觅得夫婿马千乘,这样的方式有些逾越名教,也显示出秦良玉与普通女子的不同。

马千乘祖籍陕西,世代镇守石柱,乃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此时担任石柱宣抚使。

伏波将军马援

虽然家世显赫,但马千乘并没有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相反,他正直英勇,忠于明朝,手下还有一支威名远扬的白杆兵。

白杆兵善使长矛,这种武器造型奇特,用白蜡树杆制成。矛端有钩,矛末有环,钩可砍可拉,环可作锤。

白杆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百年以前,在明英宗时期的征麓川之战中,白杆兵冲击叛军象兵,获得胜利,由此威名远扬。

虽然石柱此时尚且平安,但秦良玉未雨绸缪,对队伍进行了整肃改编。

土司军队

首先便是改革武器,秦良玉大量装备火枪,让长矛与火枪协同作战,从武器层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接下来便是统一号令,她将父亲所传知识灵活运用,用四川梆子发布军令,按照声音长短不同,让士兵及时变阵。

根据史书记载,秦良玉“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白杆兵实力更胜从前。

播州立首功

1599年,播州土司杨应龙起兵叛乱,先后攻占重庆,泸州等地,兵锋直指成都,秦良玉夫妇跟随总督李化龙平叛。

其中,秦良玉率领五百名白杆兵,除了负责后勤,她还直接与叛军战斗,在邓坎砦击败杨应龙之子杨朝栋。

在关键性的桑木关之战中,秦良玉更是大显神威。

桑木关高数百丈,两边悬崖如天梯笔立,地势极为险要。杨应龙在此处布下重兵,大量装备毒箭,所以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秦良玉趁敌军主力被明军吸引,命令士兵将数十杆长矛相接,从侧面攀援而上,一举攻破桑木关。

明军乘势杀入关内,杨应龙大势已去,绝望之中上吊自杀,播州之乱终于平定。

主帅李化龙对此赞叹不已,说道:“秦氏以一妇人,能捐赀给兵,辞赏报效”。为了表彰秦良玉的军功,他命令属下打造了一面奖牌,写着“女中豪杰”。

明军

《明史》中也称赞秦良玉夫妇“南川路战功第一”。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此时功成名就的秦良玉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竟会遭遇丧夫之痛。

1609年,石柱发现银矿,万历皇帝闻讯使出传统技能:派出太监征收矿税。太监邱乘云到达石柱之后大肆敛财,威胁马千乘:除非拿出一万两白银,否则所有石柱百姓都将流离失所。

马千乘拿不出这么多钱,邱乘云便以谋反罪逮捕马千乘。

马千乘一向忠于明王朝,担任土司期间勤勤恳恳,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他也依然相信皇帝会秉公办事,为他洗清冤屈。

万历皇帝

可他还是低估了政治斗争的阴暗性,三年之后,受尽折磨的马千乘死在了诏狱中。

三年间,秦良玉四处奔走,希望救出自己的丈夫,但直到死讯传来,秦良玉才知道此前的努力无济于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官场远比战场黑暗。

此时的石柱民众群情激奋,在明朝的羁縻制度下,土司在当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马千乘在百姓心中的有很高的威望,许多人主张起兵造反,为马千乘报仇。

但秦良玉却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因为丈夫一生护国爱民,绝不希望死后背上叛国的恶名,所以秦良玉劝服众人,打消了他们造反的念头。

马千乘死后,由于儿子马祥麟年幼,40岁的秦良玉便担任宣抚使一职。

当明朝的官员忙于内斗之时,东北方向的女真却在白山黑水间逐步壮大,最终成为心腹大患,而属于秦良玉的广阔舞台徐徐拉开幕布。

北上抗清兵

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叛乱,两年之后,辽东重镇沈阳告急。

1620年,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和弟弟秦民屏,率领三千白杆兵先行赶赴辽东。这三千精兵与童仲揆部的浙军合兵一处,在浑河与努尔哈赤的主力遭遇。

六千明军对阵三万后金骑兵,这场战斗似乎已失去进行的必要,但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群军人始终坚守着保家卫国的宗旨,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女真

努尔哈赤派出骑兵冲击明军阵地,但白杆兵用长矛与火枪协同作战,击溃了敌人的第一波进攻。后金军队虽然占据人数优势,却始终无法获胜,反而损失上千人。

双方陷入鏖战,僵持之际,投降明军给努尔哈赤献计,后者随即命令沈阳城炮兵猛烈轰炸明军阵地,同时加派上万骑兵冲击浑河北岸。

明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但双方实力差距太过悬殊。落日余晖下,帝国军人高唱戚继光将军所写的《凯歌》,最后倒在了浑河河畔。

戚继光将军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此役,川浙联军以少敌多,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戚继光的后人戚金壮烈殉国。曾剿灭倭寇,击败蒙古的浙军几乎全军覆没,后世称为“浑河之战”,魏源称之为“辽左用兵第一血战”。

白杆兵再次与女真交手,发生在十年之后。

1629年,后金发生严重灾荒,国内陷入混乱,为了获得物资,改善国内情况,皇太极策划了一起军事行动。

皇太极

他率领八旗,以蒙古人为向导,绕道蒙古,避开袁崇焕的宁锦州防线,突袭蓟镇防区,兵锋直指北京,这便是著名的“己巳之变”。此时的明朝皇帝崇祯惊慌不已,下令各地豪强举兵勤王。

接到命令之后,秦良玉变卖家产,率领五千白杆兵星夜兼程赶往京师。但此时皇太极已经占领了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镇,北京城暴露在后金的屠刀之下,形势不容乐观。

1630年2月,在孙承宗的统一指挥下,秦良玉和祖大寿主动出击。在这场战斗中,白杆兵再次发挥善于攀登的优势,利用白杆枪强行登城楼袭击,胜利攻取滦州城。

次日,明军再次攻克迁安城。

四镇丢失其二,后金将领阿敏沉不住气了,他主动出击,以遵化为主战场,企图在这里进行决战,击退明军。

在这场战斗中,明军先以大炮轰炸后金,而后由秦良玉的白杆兵正面出击,吸引对方主力。双方鏖战之际,辽东铁骑由两翼进行包抄,在秦良玉和祖大寿等人的配合之下,击溃了后金。

胜利夺回三镇后,明军士气如虹,一鼓作气拿下了永平城,这次战役在历史上称为“遵永大捷”。

而秦良玉变卖家产,千里勤王,战场上身先士卒,做出了突出贡献。崇祯在平台亲自召见了秦良玉,并御赐两件蜀锦缎精绣蟒袍给她,其中一件就是这件平金绣蟒凤衫,还有一件是蓝缎平金绣蟒袍。

蟒袍制作精美,集中展示了蜀绣的精湛技艺。形制为圆领右衽大袖,胸背各绣立蟒、双凤图案,双袖正面各绣凤纹,空白处绣祥云图案,下裙脚彩绣“寿山福海”纹饰。

崇祯皇帝还赋诗一首,用蟒袍赞扬秦良玉的功绩。

蜀锦征袍手制成,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不少奇男子,

谁肯沙场万里行。

战后,秦良玉回到蜀地,防范张献忠等人。她还修筑了一座楼台,用来保存崇祯皇帝的赐诗。两件蟒袍也被秦良玉珍藏,视为无上荣耀,目前这两件蟒袍都保存于重庆市三峡博物馆。

蜀地保万民

当时的明朝气数将尽,外有女真肆虐,内有农民起义。蜀地自古以来被称作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地理相对封闭,在乱世可作为根据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自从1634年以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多次进攻四川。作为川地主要军事力量,秦良玉担负起护境安民的重要责任,成为张献忠等人的对手,双方多次进行战斗。

1639年,崇祯亲信杨嗣昌统兵南下征讨。

杨嗣昌制定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漏洞百出。

他集结重兵将张献忠赶入湖广,为扩大战果,又将蜀地精锐调出,使得当地防务空虚。狡猾的张献忠察觉到这一变化,他充分发挥农民军机动灵活的特点,掉转枪口杀到夔州。

秦良玉闻讯后立刻驰援,但关键时刻,四川巡抚邵洁春犯了战场分兵的大错,将三万白杆兵一半留在夔州城内。

秦良玉只能以少数兵力对抗张献忠,反被张献忠包围,最终全军覆没。这是秦良玉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败,此后她虽然重新招兵,但精锐损失殆尽,无法恢复元气。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秦良玉悲恸不已,为崇祯皇帝发丧。

大明亡了,自己也老了,三个兄弟,儿子儿媳,一个侄子全部战死疆场,手下的白杆兵也全军覆没。她保护不了蜀地百姓,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守石柱,拒绝张献忠的招降。

她以石柱宣抚使得名义发布了《固守石柱檄文》,庄严宣告:“石柱有敢从贼者,皆族诛之。”

崇祯皇帝

张献忠攻占四川之后,大肆杀虐,川中百姓流离失所,但秦良玉镇守的石柱地区却相对平安。无论是张献忠还是清军,始终都无法染指此地,石柱百姓在明末的战乱中得以安居乐业。

正史第一人

崇祯皇帝自缢后,朱明王室陆续在南方建立政权,他们对秦良玉的忠勇大加赞扬。

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加忠贞侯。

1648年,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领镇东将军。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年逾古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她渴望重新跨上战马,挽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但她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了。

同年,一代英雄秦良玉病逝于石柱,其孙马万年将祖母葬于龙山。

明末的历史纷繁复杂,南明更是一团乱麻,反清力量相互侵轧,人性的丑恶,政治的肮脏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如秦良玉,李定国,张煌言,李来亨等。

他们在天下倾覆时挺身而出,虽为封建帝王而战,但体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坚韧不拔的做法,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行。

在清末革命中,鉴湖女侠秋瑾,效仿秦良玉奋起反抗,写诗明志:“古今争传女状头,谁说红颜不封侯”。

秋瑾

在日寇入侵,生灵涂炭之时,编剧杨村彬将秦良玉的事迹改编为话剧,激励民众投身抗日。

在北京奥运会中,火炬手高举圣火,身穿有凤来仪、祥云缭绕的服装,制服上的“火凤凰”的设计便来自于秦良玉的黄缎彩绣蟒凤衫。

当火炬传递到欧洲的时候,遭遇暴徒袭击,但火炬手始终将火炬保护好,维护国家尊严,努力将中国人和平友好的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爱国精神一脉相承。

结语

往事越百年,秦良玉的事迹似乎随风飘散,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博物馆看到这两件蟒袍,了解秦良玉将军当年的英雄事迹。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才得以屹立不倒,中华文明也因此历久弥新,对于这些文物,我们应当妥善保存,加以珍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