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14:你以为学习就是积累知识吗?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物来则照,照见而已。

△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道家,我们讲《道德经》上的这一段;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可能这些话,尤其是“无为而无不为”这几个字,都已经烂熟于耳了。什么意思呢?先讲第一句“为学”,“为学”是干嘛呢?“为学”就是你还没有了悟真相;“为学”就是你不在真相这个维度里面去学习。不在真相里面去学习,那你学的是什么?你学的都是知识、技能、工夫;换句话说,你所有的成长全是靠数字的积累。

什么叫靠数字的积累呢?打一个比方。你现在一问:“你学传统文化多长时间了啊?”“我学了三个月了。”“嗯,真不错,三个月学的这么好!我都学了二十年了,都不如你啊。”你有没发现这句话里面沾沾自喜的,是想告诉人家“我学了二十年了。”什么意思?为什么你觉得二十年很了不起?因为二十年的数量比三个月数量要大的多,你认为这就是工夫。

以后只要俩人一见面,说:“你一天念多少佛号呀?”“哎呀,我是散持,我早上起来十念。”那个说:“哎呀,那不好意思,我一天二十万声佛号。”看到没有,二十万声比那十几声,好家伙,庞大的不得了啊,靠数字取胜的。问人家:“你一天念几部经呀?”“哎呀,我一天念一部经。”“哎呀,不好意思,我一天念八部经。”什么意思呢?他都是靠数字来积累的,不明白的人全是这样的,认为这种积累叫成长。这是讲的修行圈子。

我再举个例子。学英语,四级学完你是不是还得学六级?六级考完是不是还得考八级?是不是你认为考八级就比考六级强,考六级就比考四级强,是不是?积累呀,对吧。

我再举个例子。说我英语考好了,大学也毕业了,可是我出去找个工作还不行,我还得有个驾照,我还得有一个专业技能证、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是不是证越多你就觉得我学的越好?你就觉得我越了不起啊?这就叫“为学”。

“为学”就是在这个维度里面去学习;“日”是一天比一天;“益”的意思是多。这句话连起来,就是如果你是“为学”,不好意思,那你要学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多,你必须得通过时间工夫的积累来获得进步,“为学日益”。

第二句“为道日损”。“道”是啥?“道”就是了悟真相。说这个“道”,刚才说那个名叫“感觉”的本体,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属性。

名叫“感觉”的那个东西,请问它是男的还是女的?还是因人而异?没有属性。它没法因人而异,你也不能说它是男的,你也不能说它是女的;它是二刈子吗?它也不是二刈子。很有意思啊,它也不是男的,它也不是女的,它也不是二刈子,它没有性别属性,你怎么说性别都不对。是不是这样的?

再请问,它是古老的还是年轻的?还是因人而异?你有没有发现,它也不能说它是老的,也不能说它是小的,也不能说它是因人而异,对不对?因为它也没有年龄属性。

那我再问,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它是属于地球的,还是属于全宇宙的?你有没有发现它没法儿有地域属性,你怎么说都不对。是不是这么一个东西?

那么再请问,它是温暖的还是冷酷的?也不能这么说吧?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能想到的所有属性给它放上去,它都不带那些属性。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它不具备一切属性。

请问这样的这个东西在地球上(别的地方都不说了),在地球上有几个?无数个吗?就这样的东西有几个?Only one。只有一个,它不能有俩,有俩就一定会有属性;它只能是一个,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它只能是“一”,它不能是“二”,它是绝对的。

它既然是一个,我能不能把它从这儿挪到这儿来?(不能)为啥不能?因为它没有空间属性。它没有任何属性,对不对?我讲到这儿,你是不是想起来那么一句话——“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有没有反应过来?不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嘛,但是你要知道,你不知道还以为是在编故事呢。

“为道”是干嘛?“为道”不就是回归到那个名叫“感觉”的本体嘛。

那个是干嘛?“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是不是这么一句话?可是“为道”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你获得了什么?你什么都没有获得吧。是不是什么都没有获得?那么请问你损失了什么?也没有损失,也没有获得,但是你有没发现那个不属于你的属性越来越少,属于真正的你的属性越来越清晰,可是那个真正的你又啥属性都没有。

说到这儿是不是反应过来了?“为道日损。”我为“道”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少到什么程度?“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二字就特别逗,人们老以为一说“无为”,就是啥也不干,认为叫消极的什么观点。“无为”怎么啥也不干?诸位,你怎么做到啥也不干?你做不到。你说咋做不到,我就天天睡觉。你“睡着”不就是个事儿嘛,对不对?你说,我也不睡了。好,你“醒着”不是个事儿啊?所以说你“做”不到无为。

那这个地方的“无为”是啥?这个地方的“无为”就是我不专门做。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看到没有?没有专门在干啥,物来了,应而已。“物来则照,照见而已”,所以“以至于无为”。他到了这个境界。到了这个境界能怎么样?“无为而无不为”。这是说什么?这不就是你回到“道”里面,这不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是讲的还是这么一个话题嘛。你看道家也是这么讲。

佛家怎么讲?我们来看《心经》上的开头四句话。为啥要讲《心经》呢?因为《心经》是佛法的中心思想;而《心经》二百六十个字里面的前四句,又是《心经》这一部经的中心思想。所以我们来看这四句,你就能大致了解到佛法的全貌。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段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先看最后一句:“度一切苦厄。”

诸位,没钱算不算苦厄?儿子不听话算不算苦厄?老婆吵架、身体有病算不算苦厄?算吧?“度一切苦厄”,OK,全解决了。天呐,你以为这是美好的神话故事吗?“度一切苦厄”。我告诉你,不是,真相就是度一切苦厄。为啥?“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有的问题直接搞定。

怎么搞定?明天待续,谢谢诸位,谢谢

欢迎留言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