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回答任正非之问
谁来回答任正非之问
渐新堂
与姚先生聊天时,先生突然发问,深圳为什么没有人来回答任正非之问?
我一脸懵懂,什么问?
“华为员工不愿意回国主要原因是国内包括华为所在的深圳,基础教育太令人失望。”
原来是这样的发问。
为什么深圳无人回应?
深圳对教育不离不弃的人太少,了解深圳基础教育大致全貌且能够进行客观评判的人更少,自然就难有人回应。
因为是快速成长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教育,人都还没有熟悉,就很快又变换岗位,四面八方的人来到深圳教育衙门或教育科研部门,不少是原本做其他诸如环保诸如城管诸如街道等事情,借房子躲雨,一旦有好的去处就会华丽转身的。就连教育局长四十年来都难以找到几任干满五年一届的。换公章换吊牌换学校名字都忙不过来,颁奖领奖剪彩奠基授牌,都需要挤出时间参加,谁还有兴趣静下心来考虑全市性全局性的教育问题,走马灯似的换人换岗。日积月累,自然形成了被巨额资本指挥被小辫子媒体牵引的局面。
教育是需要花长时间去浸泡去观察思考琢磨的,这与特区的快节奏高效率是难以协调起来的。
要说对国内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评价问题,这的确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应该说不少华为之类的科技企业收入较高的员工,对教育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欧美的。因为忙,常常只是听留学中介的言辞,或者就近的媒体渲染与言说,再加上深圳过去忙于经济建设,对教育客观上的确也排不上日程,存在不少发展中的问题。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对欧美教育的认知也逐渐趋于全面与客观,其教育发展的优劣得失,比过去更加清楚;我们自己的教育也不再是全盘否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近些年的的PISA考试,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教育潜质,以及中国大学排名,中小学发展,都在逐渐向好。
华为员工对教育的认知,要与时俱进,认识到中西教育的差距极其变化,是需要有一定时段的内化的,而教育的行动以及被社会认可,也是需要相当时日的。
这需要教育口以及非教育界人士一段时间的相互认识理解。
这就像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当社会发展已经不太存在甚至不太需要个人拯救或者启智的大师,人人都是社会互联网上的结的时候,不仅是中国,就是全世界,也没有了前一个前两个乃至几个世纪的大师了。
教育,同样如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在强调教育公平的当下,没有一所学校应该且可以垄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成为最好的学校。也没有父母只要有钱就能够不费心思不花钱财就能通过上一所最好的学校来解决孩子的全部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