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麻雀王泄露天机来换命,小孩逆天而行,从此交上好运
南北朝时期,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只有奶奶和孙子两人相依为命。早几年,小孩的父母坐着牛车,回娘家探望重病的岳父,因为心急,牛车跑得快,转弯时对面冲来驿站的惊马,导致牛车冲下悬崖,小孩的父母双双遇难。
小孩姓申,原本没有正式的名字,后来家里发生了这么大不幸的事情,奶奶给他取名不幸。申不幸如今才十一二岁,还不能下地干活,全靠奶奶抚养。奶奶快五十岁了,还好身体硬朗,守着几亩薄田,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农户家的孩子是没钱读书的,再说了,也没有读书的奢望,申不幸每天都是在房前屋后调皮捣蛋,掏鸟摸鱼。
这一天,奶奶病倒了,卧床不起。申不幸跑去请来医者,诊断后,医者开了药方,留下了药材。临走时,医者叮嘱奶奶,这是操劳过度导致的,要多休息,多买点好吃的,补补身子。
奶奶平时省吃俭用,有点好吃的,她都留给了孙子,何况家里不宽裕,也没有闲钱买好吃的啊。申不幸在心里盘算,干脆去捉麻雀,熬汤给奶奶喝。别看麻雀这些小东西肉不多,却是大补之物。
屋后有一大片竹林,生活着一大群麻雀,每天叽叽喳喳地吵闹不休。申不幸拿出斗笠,用木棍支撑起来,木棍上拴着绳子,在斗笠下面撒上瘪谷,捕捉麻雀的机关便制作好了。他手握绳子,趴在隐蔽之处耐心地等候着。
过了许久,终于来了一群麻雀,跑到斗笠下偷吃瘪谷。申不幸一拉绳子,斗笠倒下,罩住几只麻雀。申不幸把麻雀捉住,拴住翅膀,扔在地上。数了数,一共五只。
其中有一只个头比较大的,很是肥壮,申不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不由得把它捧在手里把玩。突然,它开口说道:“你今生有幸,看见麻雀王了。”
申不幸吓了一大跳,继而开怀大笑起来,说道:“稀奇,麻雀还能开口说话。”麻雀王纠正说:“不是麻雀,是麻雀王!”申不幸嘴一撇,说道:“麻雀王不也是麻雀吗?牛个啥!”
麻雀王不服气,开始争辩麻雀王和麻雀之间的区别。普通的麻雀,是不会说人话的,但是,麻雀王却能说。因为麻雀王机缘巧合之下,偷听了菩提老祖说法,茅塞顿开,已经修炼了三百多年了,故此自封麻雀王。
申不幸大喜,说道:“你已经三百多岁了?正好,给我奶奶补补身子。我奶奶要是喝了你的汤,少说也要多活几十岁。”
麻雀王急了,大喊道:“你不能杀了我?”申不幸歪着头问道:“凭什么?”人妖不同界,麻雀王找不到好理由,想了想,说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可以发财致富,来换我一条命,怎么样?”
申不幸说:“你说吧。”麻雀王讲了起来。三天后的半夜里,古财主家里会降下天火,将他的家产和家人全部烧死。因为古财主心地不善,霸占了别人的良田,遭到了天谴。他家有个地窖,藏着八千多两金银,火灾后,申不幸可以去地窖里,把金银悄悄地取出来,他就成了富户了!
麻雀王讲完,申不幸不相信,认为麻雀王在骗他。麻雀王急忙对天发誓,申不幸说道:“你别对天发誓了,我先把你关几天,如果确有其事,我再放了你。”也没有别的好办法,麻雀王只好同意了,叮嘱他不要泄露天机。最后,它还提出了一个条件,让申不幸把其它的麻雀放生了。申不幸用竹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笼子,把麻雀王关在里面,每天喂一点米和水。
三天后的晚上,申不幸带着麻雀王,偷偷地跑出去,躲在古财主家附近看热闹。半夜里,果然从天上飘下几道火星,古财主的家瞬间燃了起来。
申不幸心想,烧死了人可就不好玩了,他猛地站起来,扯起嗓子大喊大叫起来,急得麻雀王高声制止,可是,申不幸已经跑远了。
由于申不幸呼救及时,古财主一家都幸免于难,而且抢救出全部地契和部分财产。古财主拉着他的手,一再表示感谢,承诺日后一定重谢。
申不幸捡起竹笼,把麻雀王放了。麻雀王一迭声地说:“坏了坏了,泄露了天机,我要找个地方躲一躲了。”
过了一段时间,古财主重建家园后,带着重礼来感谢申不幸。他送给申不幸两匹布一匹绢一百两银子,还有十几亩良田,并把孙女许配给他。
当古财主得知,他因为心地不善遭到天谴时,沉默了很久。这以后,他开始做善事了,并且叮嘱后代子孙,以善为本,勿以善小而不为。
过了五六年,申不幸长大成人,古财主把孙女嫁了过来,陪送了许多嫁妆。申不幸勤劳肯干,小两口和睦相处,一起奉养年迈的奶奶。
过了半年多,一天晚上,申不幸梦见麻雀王飞进来,落在他的枕边,说道:“我被你害惨了,躲了五六年,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被天神发现了。天神们布下天罗地网,围追堵截,我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好躲到你的老婆肚子里了。”说罢,钻进了古氏的肚子里。
申不幸惊醒过来,摇醒古氏,询问她有没有感觉到异常?古氏茫然不知。过了不久,古氏怀了身孕。
十个月后,古氏生下一个大胖小子。申不幸心知肚明,这是麻雀王投生的,也不知是福是祸,等闲待之。
想不到,申不幸的运气好,儿子喜欢读书,很有见解,后来被地方官府选中,举荐上去,成了官员。
心存善念,必有福报,诚如是也。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人为善,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