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科素养精神品位的强大磁场

提升学科素养精神品位的强大磁场 

唐建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全国基础教育界各个学科教师及教研员不断得到学科素养精神品位提升的强大磁场。

二十多年前,大约是198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编辑庄文中顾振彪等来到省城,召集部分市地州的语文教研员开座谈会,给我们讲解刚刚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讲基本篇目,讲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讲教材课文的讲读与自读等编排方式。这对于刚刚赴各区县对教师讲解了大纲教材考试辅导的我来说,特别亲切,也特别清晰。尤其是一些在实践中有争议的诸如文体划分等问题,也得到了及时的解答与廓清,心中自然而然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产生出一种发自肺腑的崇拜与敬重。

1984年和1987年,我们市的五通桥中学和眉山中学先后参加了人教社的重点中学实验教科书的试教实验工作,对那一套初中分为《阅读》《写作》的分科实验教材,高中分年级的《文言读本》《文学读本》《文化读本》的教材,如获至宝,大力宣传,要求各个区市县的教研员人手一套进行先行一步的学习。尽管该套教材对教师要求很高,试教者感到有些储备上和资料上的困难,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坚持的的确能够适应较高层次学校需求的理想的语文教材。

1990年春,中语室的黄光硕胡长江两位又来到成都,召集了六个市地州的语文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征求对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意见。这一次历时三天,大家谈得很多很细,对听说读写的48项能力要求反复研究补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战略性定位“读读背背”印象深刻,对语文知识教学的只教不考的要求也非常理解。在人教社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对修订中的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的整体定位的把握到位,还对语文学科理论的构建发展与探索,有了一种特别踏实与轻松的感觉:语文不是糊涂账,更不是一门玄学,而是可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入理想境界的可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现代基础学科。

高中语文教科书的修订本逐渐推出,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写出了具体的有思考含金量的编写说明。我将高中六册语文教科书编写说明中的单元教学的87个要点集中起来,加上书后所附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3篇,形象地称之为高中语文教学的90(个)高地,以此衡量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这对于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的构建,对于规范大面积的语文教学行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提升作用。

随着两西一津高中语文教改序幕的拉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的庄文中先生关于“一语四文”的新的语文教学的学科观念又深深地牵引着我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尤其是那费尽心机的实验教材的编写,更是给大家带来了学科前行的触手可得的改革雏形。一方面在批判语文的应试教育,一方面我们仍然感觉到了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的发展变革。尤其欣赏那精美的选文,那厚实的与单元配套的语文读本,真叫人爱不释手掩卷称奇。每一次到北京出差,都要绕道到沙滩后街人教社读者门市部去购买几本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实验教材。

1997年秋,社会上对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展开了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把很多社会问题考试问题完全归结到了语文教育上,一些教授甚至发出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极偏激的批判,把历史进程中的一些局限也算成了语文学科的失误。人教社刘国正先生以及中语室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说明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指出谬误以正视听,使得全国广大语文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识又有了一些清醒的看法。

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拉开以后,尽管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阵痛,人教社仍然以更加积极的热情更加开放的心态投入。吸纳了更多的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参与教材的编写。自己也成为有幸一员,参与了其中初中二四五册及高中必修二的课标实验教科书的部分编写工作,教师培训的资料编写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光碟录制工作。

尽管参与编写的一些教师一些教研员来自名校来自经济文化教育的发达地区,人教社中语室的编辑们仍然不为激进的口号所忽悠,不被名校的语文成长个案所左右,坚持着面向全国的视野,坚持着面对中间状态的学生与教师的原则,在认真理解课标精神认真落实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艰难地协调着语文教育的理想憧憬政策调整与我国广袤大地上的语文教育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其为语文教育理想的推进为民族发展负责的全局观念以及为广大一线师生语文教学实际着想的良苦职业用心,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我,使自己的语文学科教学的立场追求,始终能够定位于从实际出发从大面积出发,绝不在激烈的教材竞争中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为了创新而去创新。

认真的修改,反复的讨论。有时候自己认为差不多了,人教社中语室的编辑仍然坚持再仔细推敲那每一道思考与练习,那每一篇的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性文字,必修语文的包括名著导读的文字打磨。其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深深的浸润着我,提升着我,使得自己的文字修养及工作作风,也日渐受到影响,得到提升。

从小读人教社的书长大,参加工作以后又二十多年受惠于人教社,自己对语文学科的一步步理解,对语文改革的一次次探索,对语文教研形成的贴近前沿植根实际的观念,乃至于自己的基本的家国情怀的确立,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大地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犹如强大的磁场,对每一位中国人精神品质的提升,尤其是有幸靠近她的人,参与其间部分工作的人,都起到了极其重要跟随终生积极健康的教化与固化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十华诞之际,写下数语,聊表万一。

2010年10月29日  于深圳南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