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绅阆仙洞摩崖石刻

阆仙洞摩崖石刻  吴宏伟拓印

小学五六年级时,春游,班主任陈老师带队爬高山看龙洞,印象很深。龙洞没法进人,旁边挂一幅龙,小小的,威武,龙鳞闪闪,还有香烛痕迹。旁边是一深潭,龙潭,水色像极了硫酸铜的蓝绿。听老辈人讲,当年他们在此挑石灰,挖出过龙骨,碾粉,是很好的治刀伤的药。在此龙潭抛下米糠,会从桐君山下漂出来,两地是相通的。这些当然是民间传说,不足信,但有谈天说地的乐趣。至于龙骨,一定是其他动物的骨头,如野猪什么的。还有一个印象,山上有个村,叫高山村,只有一爿小店,真的是小店,卖的东西也很少,大热天,幸好买到了汽水,玻璃瓶,黄黄的,甜甜的,不然我们春游带来的零花钱都没地方花。可惜,汽水过期了,但我们也喝了。《龙洞与蜕龙洞》《渔洲山龙洞记》

后来,又去过高山,去了阆仙洞,那石头长得真像动物,鬼斧神工。也看到了石壁上的字,但不在乎。后来才知道,北宋1082年的状元黄裳曾在此居住多年,还留下《阆仙洞十咏》《阆仙洞记》等作品。据说元黄公望也曾隐居于此;乡人徐舫,也来此游玩作诗。明嘉靖年间桐庐知县吴绅与县丞朱得之(王阳明入室弟子)带一帮人来此洗心观天地造化。古时,高山顶上有寺庙,有庵堂,还是很有人气的。有了龙洞,当然还要来求雨,《县志》载:“每当大旱,祷雨者相属于道。”又有驿道,必经之地,元代王恽赴福建任闽海道按察使,途径白峰岭,作诗《白峰岭》,有“行过白峰三十里,桐庐江上重回头”字句。据说宋方腊、清太平军都在这里打过仗,是兵家必争之地。

看1916年测绘的《桐庐县治》图,驿道可见,我们春游的路线也可见,当时班主任可是背了砍柴刀的,一路披荆斩棘。估计到今天,这条路更不好走了。但很想去走一遭,一直走到富阳新登去。也只能想想。就像很想爬一趟舞象山,我陆氏先人很多埋葬于此,但也一直没去。当年大学快毕业时,曾在桐庐电视台实习,就在舞象山哪,但不知道先人墓地在此。我陆氏祠堂在东门头附件,有个陆家塘,位置大概在今综合市场附近。这些就在文字里先找找,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看看。

这两天心血来潮找黄裳资料,一个堂堂状元,竟然正史无传。找到一篇论文《黄裳其人其诗》,找了《桐庐县志》,找了阆仙洞,请李龙老师帮忙问吴宏伟老师要了阆仙洞摩崖石刻拓印,逐一对照,校对如下:

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秋九月,予偕丞朱本思,携门生戴震、王容、吴敿、姚良佐、邵辩、王弛、郑应铭、屠汝枢、俞应祚、江起鳌、戴冕、俞应韶、赵汝、姚菽、王承恩、王言,及予子日、强、维,——时,罗云龙、云汉、闻一宁、闻应选、罗仕豪来会,——俱至此洗心以观元化。

十一月望,予将有会同之行。诸士复约姚京龄、姚乔龄、屠彩、柯大中、何仲吉、吴心、姚文光、姚鹤龄、俞大容、姚唐、袁应庚、赵其铉、张完、罗嘉兆、王应元、潘大经、吴如嵩、吴意、章渊、袁文夔酌别于此,遂宿焉。待月中天,浩歌而寝。丞乃作记,刻石于观化亭。

吴绅书

❶明嘉靖间知县吴绅。

吴绅,号九山,莆田举人。嘉靖三十一年任,究心理学,崇尚儒术,建安东书院以启迪士类,行乡约,社仓以惠养黎庶,均徭役,饬武备,注意地方,教养兼备,士民诵之,升常州府通判致仕。县志。

❷丞,指县丞朱得之,嘉靖三十三年任。三十五年县丞罗臣,朔县人,秉性刚直,遇事果断。县志。

❸朱得之,字本思,靖(误作“清”)江人。嘉靖三十三年以岁贡任县丞,学问渊博,才识敏达,以正学启士类,以古道导百姓,士民咸服,寻致仕。(校府志补入)县志。

朱本思:即朱得之,字本思,号近斋,江苏靖江人。王阳明弟子,曾入仕,学主道家。自号参元子,王阳明晚年客居靖江时的入室弟子。

后来才发现《民国桐庐县志·卷一·方舆·山川》四三页“阆仙洞”条有此碑文。但,县志也有误,比如赵汝金,看拓印,应该是赵汝玺。

《红楼梦》有阆苑仙葩,桐庐真有阆苑阆仙。下附黄裳文字。

阆仙洞十咏

北宋-黄裳

予至此洞十余载,释老之徒,游寓甚众多,苦寂寥而去。

崇宁乙酉(1105),天台惠文来卜以居,文所赋清苦而能化。桐庐人为感,相诏以资之,洞于是乎兴。

大观之己丑春(1109),予自洞霄南还,道出密巖之下,文请为洞中游,因与予言,顷有卜者,为文占云,当有显官至,且度两弟子,由此遂为名刹,今已度弟子,公复来,乃其兆乎。予与文言,顷有异人道,予自紫元洞游人间世,可于桥之西为予作紫元庵,他日于此栖养以度生。文喜,不日而庵成,求予文。

予尝顾洞中物,皆出天造,非人力所能为。若天池以时而盈虚,碧鸡以时而来去,巨蟾以时而鸣默,出洞之龙,坐禅之床,应击之鼓,跨空之桥,与物合真,与天同信,皆自然而然,非有待乎人而后见乎世者,乃叙卜者异人之语,作诗十絶,以贻惠文。

欲离岩洞欲拿云

造化难窥幻与真

木马嘶风犹会道

况缘天作更通神《出洞石龙》

去卧仙源懒未安

未收鳞鬣半身寒

时来好赴云雷会

休作游人一笑看《入洞石龙》

地涌金镌一化身

是何年世洞中人

有无禅语谁能问

到老忘机始絶尘《石佛》

谁知顽物抱真空

自有声音与革同

到此乐人还会否

桥西来问紫元翁《石鼓》

跨起空虚亦自然

几千年度地行仙

桃花流水春风好

由此东西是洞天《石桥》

千古巖腰一鉴泉

云霄何处问金仙

盈虚更共潮来往

混沌中含洞与天《天池》

欲寻真处不容身

流水潺潺不见人

云旆莫知来或往

门前谁为扫纤尘《傍洞》

自注:僧尝以灰拥洞前小径,明日复洁净如扫。

紫元名是广寒宫

但恐银蟾与此同

探得石龙行雨信

一声先报紫元翁《巨蟾》

翠碧笙簧羽与声

有时离合不留情

清虚本是仙家佛

长向清风独自鸣《碧鸡》

自注:雌者立春始至,会其雄得子。立夏与之偕去,惟雄独留洞中。春复然。

(类似词句)清多本是仙家物

枝叶凌云绿盖寒

乱藤因得到云端

仙家手植无人会

谁信灵根石上盘《青栗》

《阆仙洞记》。政和壬辰(1112),尚书黄裳撰。(《严州府志》)黄裳这篇记,没找到,估计失传了。县志上有一篇朱邦彦的《游阆仙洞记》,改天再看看。

(0)

相关推荐

  • 桐江唐韵

    桐江唐韵 浙西古郡  潇洒桐庐 桐江宛在,唐韵千秋 浙西古郡,潇洒桐庐,二水萦回之地,一山翼然独出.千尺断崖,藤盖苔掩,扒开绝壁浮尘,惊现一方远年摩崖.千余年来,鲜有问津,一次偶然邂逅,竟引得好古之士 ...

  • 宁国山门洞石刻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82期   宁 国 山 门 洞 石 刻   高生元 山门洞位于宁国市西北部港口镇山门村境内文脊山前,系文脊山天然石门,入文脊山经过此石门,故名山门洞,古代又称 ...

  • 内外伤辨 3卷 东垣老人李杲著 明 吴勉学校 欢迎阅读

    内外伤辨 3卷 东垣老人李杲著 明 吴勉学校 欢迎阅读

  • 明·吴宗达诗词(江阴)

    吴宗达,江阴人. 秋日登季子庙 寒云一曲抱幽区,挂剑无枝意已孚. 申浦江山曾属楚,延陵君子不因吴. 审音六代非凡品,倾盖群贤岂小夫. 天地昭垂华衮笔,至今十字照清芜. (延陵夏浦吴氏宗谱21册)

  • 明·吴长龄诗词(江阴)

    吴长龄,字介錤,江阴人. 望青山 遥观峰顶小,千古一名山. 翠竹疏时秀,白云静处闲. 客鞍初雨送,僧笠夕阳还. 仙境传闻久,虚应九座环. 白芍药限清平调韵三首 彩云飞处玉为容,露白风清淡转浓. 堪与素 ...

  • 明·吴泾诗词(江阴)

    吴泾,字怀凡,江阴人. 君山怀古 历代兴亡屡变迁,王孙空有客三千. 不堪凭吊秋江上,遗墓虚为故老传. 苍茫云树几千家,隔岸遥看一带斜. 懒想沧桑更变事,不须重问马驼沙. 凌虚高阁对江开,学使曾经驻马来 ...

  • 明·吴钟汝诗词(江阴)

    吴钟汝,字乙峰,江阴人. 四十遣怀 卌载优游等逝川,掷梭岁月任推迁. 有惭庭砌超三个,莫慰泉台忘八年. 儒业未工还学稼,课蒙无术负传先. 盟心清夜长钟警,更仆难从数旧愆. (延陵夏浦吴氏宗谱21册)

  • 明·吴钟诗词(江阴)

    吴钟,字以英,江阴人. 七十感怀 七十年来梦一场,命途乖舛最堪伤. 髫龄徒觉萱花萎,弱冠旋觉春树戕. 欲博微名方键户,其如小丑竟跳梁. 奔驰南北烽烟警,寤寐时萦冀显扬. (延陵夏浦吴氏宗谱21册)

  • 明·吴有邦诗词(江阴)

    吴有邦,字亮采,江阴人. 五十生辰旅馆述怀 五十无闻愧此身,那知由命不由人. 未能一遂生平愿,长使英雄气莫伸. 百岁如流已半过,追思往事泪滂沱. 男儿终有冲霄志,生不逢辰可奈何. (延陵夏浦吴氏宗谱2 ...

  • 明·吴凤苞诗词(江阴)

    吴凤苞,字竹庵,江阴人. 甲辰岁重游杭州西湖 廿年别梦绕西湖,此日重游兴不孤. 鹾署停憩呼鲤对,吴山立马览雄都. 会祠林墓新诗本,三竺六桥旧画图. 二我传神细发妙,一轮皓月映冰壶. (延陵夏浦吴氏宗谱 ...

  • 古诗词中品芬芳|春天便是赏花天,天天都是花朝节(清·蔡云、宋·钱时、清·张春华、明·吴稼竳、杜甫、唐·杨巨源、王维)

    春暖花开. 如果没有花开,春将了无色彩.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清代蔡云的<咏花朝>,就写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向花神致敬呢!不过他笔下的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