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脊柱区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1、黄韧带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髓核突出以后,颈椎椎体间隙变窄,椎体软骨板更密切靠近,椎间小关节活动异常和失稳,可引发相应的黄韧带受刺激后退变。早期韧带松弛、肿胀,以后逐渐增生、肥厚,弹性强度减弱。当颈椎过伸时,可出现黄韧带变短和皱折并突向椎管内,致使受累平面的椎管截面和直径变小,出现脊神经根和脊髓的受压及刺激症状。后期可出现黄韧带的钙化和骨化,导致前后椎间盘髓核和黄韧带水平挤压脊髓,连续多个椎体间隙病变,就会形成脊髓[糖葫芦样]的影像学改变。

2、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的退行性变 多继发于椎间盘退变,其退变过程类似于黄韧带。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和硬化,后期可形成韧带钙化和骨化。后纵韧带的退变,可能由于椎间盘的突出造成覆盖于后纵韧带表面的椎体后缘静脉丛因受轻度外伤而少量出血,进入后纵韧带内引起钙化和骨化。由于韧带的硬化和骨化,可在局部起到限制作用,相对增加颈椎的稳定性,从而限制颈椎退行性变的进一步发展。

3、项韧带的退行性变 项韧带为棘上韧带的移行结构,其退变情况类似前者。多表现为韧带局部不同形状的硬化和骨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颈椎起制动作用,但当颈椎过度异常活动时可加剧颈椎不稳,从而引发更进一步的退变。

4、对脊神经根的影响 由突出的髓核、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的骨赘、小关节失稳等刺激压迫因素而致损伤改变。早期表现神经根袖水肿、渗出等可逆性的反应性炎症,解除刺激因素可恢复功能。如压力持续存在,则可引起粘连性蛛网膜炎,限制根袖的椎管内活动而加重对神经根刺激。随蛛网膜炎的发展,根袖出现继发性纤维化,导致神经根缺血性改变。神经根缺血又造成其组织细胞供氧受限,最终导致神经根本身出现明显的变性,并累及局部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5、对脊髓的影响 其变化更为复杂,除引起脊神经根变性的上述因素外,黄韧带和后纵韧带肥厚及椎间关节的前后滑动,均可引起脊髓的相应病理改变。早期由于脊髓本身的血管受压,造成脊髓缺血而致水肿和肿胀。如不及时解除压迫因素,会导致血管持续性痉挛。逐渐出现血管壁增厚、形成纤维化或血栓形成。脊髓也可能出现水肿、软化和纤维化,最终形成脊髓空洞及囊性化改变。脊髓一旦长期受挤压得不到缓解,本身就会出现病理改变,这种病理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极少数剧变可诱发脊髓侧索硬化病理改变。

6、对椎动脉的影响 钩椎关节骨赘增生、异位是对椎动脉刺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常常出现血管迂曲、痉挛而管腔狭窄,造成脑供血不足,逐渐出现血管壁增厚、形成纤维化。颈推病的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因此要依据各类不同组织,受到颈椎病不同程度损伤的大小,必然导致相应的症状及体征。选自《胡进江定向正骨法治疗颈椎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