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博物馆用文物、雕塑、图片、文字,甚至声光电等办法还原某一场景,比如农耕文化中的传统农具犁、耧、耙、耱,以及中国北方传统的住房形式窑洞、窗花、炕头等。

如果条件许可,正赶上春播时节,何不与时俱进,带孩子们走进田野,在直观和互动体验的过程里感知原汁原味的农耕生活,效果不也更好。

“五一”期间,呼市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带着常年关注博物馆的孩子们走进呼市近郊去黄合少镇的沟口村,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农耕文化考察活动。

既然是走进田野看春耕,那一定要在到达之前先认识一下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粮食,分辨一下什么样的种子能长出什么样的庄稼。

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有一个观看飞机升降的理想区域。当巨大的机身呼啸着从头顶上掠过的时候,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都激动不已,齐声高呼小时候见到飞机的那句名言:“飞机飞机落落,小孩小孩坐坐!”

虽然看飞机不是本次考察的主题,但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开始了思考:飞机靠什么飞行?又是怎样有序地在天空中排队,等待跑道上一架又一架飞机的升降?

白塔机场因白塔而得名,是一千年前辽代藏经卷的地方。将来我们还要围绕呼和浩特的历史系统考察呢,今天就不登塔了,参观一下博物馆,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赶路要紧。

路边的水渠一定要看,先看它的实用功能,如何将水流分开,再看它的历史意义,为什么上面写这些字?

沟口村到了,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李子树下还有农田、村落、牛羊,一派田园风光,是考察、学习和休闲的好地方,在博物馆的眼里,他就是一座博物馆。

“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更难得的是这里还保存着这样的耕作人家,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农耕文化的源头。

农民伯伯牵来了牛,让小朋友们看怎样给牛挂套。

再观察怎样用传统的犁铧将土地一下子破开。

研究一下,这是两千多年一个叫做“赵过”的人发明的耧车,看它是怎样快速将种子种到土壤里的。

光听光看不行,还得自己体验一下,知行合一后你才会明白。

除了看牛耕还要看机耕,这台机器就像老黄牛一样,换上这样的播种机要比耧车播种快多了。瞧,种子藏在两个长满嘴巴的圆铁盒里,前面的犁铧开沟,铁盒在转动的时候,嘴巴上的开关一着地,嘴巴里就会吐出一粒种子,泥土自动合拢,播种和覆膜一次性完成,方便极了!这就是创造力,谁想出来的,高,实在是高!

知行要合一。

农民伯伯还给我们留了一块自留地,让小朋友们把种子种到地里去,秋天的时候再来收获。

营地就扎在这里了。

把你看见的拍下来。

效果不错吧!

下午,在去革命老区后窑村的路上,小朋友们参观了石人湾辽代古墓遗址。

走进后窑村革命老区。

考察传统窑洞,感悟“后窑”村名的来历。

这是赵爷爷家,他今年89岁了。

他家凉房里还保存着这么多传统农具。(嘘,行李下面是给老人准备的棺材!)

传统犁、解放犁都有,这不正是一座博物馆吗!

来来来 ,一起动手,让文物活起来!

孩子们献来的爱心堆了满满一炕!

呼市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的周馆长还代表博物馆给老人捐了款。

爱是可以传递的,孩子们跑到隔壁一位孤寡老人家,将所有的好吃的送给了他。

最后大家在院子里合影留念。

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行动圆满结束!

(0)

相关推荐

  • 农夫报案牛舌头被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卖掉,小偷自然会来自首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神探,但其实我们现在所知的关于包公探案的事迹基本都是出自民间的小说故事,在官修<宋史·包拯传>中,只记载了一件名为"牛舌案"与包公有关的探案故 ...

  • 丁丁成长日记——《我不是熊孩子》之军训(7)——我当个小农夫

    七   我当个小农夫                                                      这次军训虽然有很多囧事,但快乐的也不少. 我们连虽然没有夺得" ...

  • 想起了牛

    我生活的N市,是个农业大市,总会隔三差五地看到,踩惯了泥土路的牛,在人们的吆喝中,在鞭子.棍子的驱使下,在坚硬的马路上,三三两两扭捏地迈着杂沓的步子,凌乱地穿行于花花绿绿的街道边.偶尔有一两声汽车喇叭 ...

  • 蓑笠牛犁成绝唱,谷雨春耕话今昔 / 作者:老长不大

    蓑笠牛犁成绝唱,谷雨春耕话今昔 作者:老长不大 江南吾乡,季春三月.谷雨时节,布谷催耕.风轻云淡,雾薄雨疏.山青水秀,鸟鸣虫啾. 村落:墙屋斑驳,灰砖黛瓦.窄巷石径,竹篱柴院. 田野:阡陌花开,原野草 ...

  • 由那些熟悉的老农具,重温逝去的岁月|原乡

    前不久在靖江,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组去参观了靖江西来镇的农耕文化博物馆. 西来镇在靖江的东边,镇在东部而名西来,据说源自长江自西滚滚而来.西来镇建了一个农耕文化博物馆,其实,我想,这个农耕博物馆,对 ...

  • 牛年说牛 娄炳成

    话说上古时代,先民们穴居山洞,依靠采集.渔猎而食,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原始生活.玉皇大帝体恤下情,委派牛神下界,传达圣旨,让人一天吃一顿饭,洗三次脸.牛神喝醉了酒,来到人间尚未清醒,竟然将圣旨说颠 ...

  • 盘点纸钞上的牛 农耕文化重要生产标志

    1934年中国银行壹圆天津地名牛耕田,为中国银行名誉品之一,票面整体设计美观,远近景搭配和谐,其中耕牛细节描绘传神,体现了牛的力量与勤恳. 广西农民银行壹圆农产证券,1938年印制发行,票面左边为神农 ...

  • 守护千年历史,留住一抹乡愁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古以农业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上万年.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存的地下文物证实,距今7800-7300年,最早开发陇原的先民创造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彩陶,同时种植生产了我国第一批粮食品种--黍. ...

  • "看见"从娃娃开始 ——走进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某一功课,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教科书提炼得不好.知识来源于生活,提炼后常常变得抽象繁缛: 二是教师传递得乏味,知与行难以结合,丢掉了许多鲜活的原生态,准确度也大大降低. 即使课本上出 ...

  • 走进中国近代历史文物博物馆(临沂膳德坊)

    8月23日上午十点整,临沂酒和器联谊会临沭分会(筹备会)班子成员赵贵兴,李锦迎,高圣轩,何宗皓先生与原临沭县人大副主任王德超先生,临沭县收藏家协会会长刘步华先生一行六人,在临沂酒和器联谊会会长刘超先生 ...

  • 【文学时代微刊】走进万山矿山公园博物馆|杨聪训(贵州)

    文学时代微刊第955期 作者简介         杨聪训,男,苗族,贵州松桃苗族自县人,现铜仁市一单位做服务老干部工作,写着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获过几次奖项. 走进万山矿山公园博物 ...

  • 走进全国各地中医药博物馆,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故事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 来源 | 中国中医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方面功不可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独具特 ...

  • 走进辽上京博物馆,探寻契丹的起源

    辽上京博物馆是以辽文化为主的专题性质的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AAA级景区,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分为六个展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契丹王朝展厅,探寻契丹的起源. 一千多 ...

  • “蓝马甲”走进“胶济铁路博物馆”系列 一个外省人心里美丽的济南

    他的名字叫弃疾,而他的一生,不仅要远离自己身体上的疾病困扰,更重要的是,要去掉那个巨大的心病,就是家乡的沦陷.1207年10月3日,68岁的辛弃疾,带着满心的痛憾,在江西铅(yán)山去世.临死前,他 ...

  • 走进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探秘二十五座地下墓穴

    这个博物馆在文博爱好者的圈子里太有名了,也还有很多盗迷为其着迷.这个馆是1987年建的,很早了吧, 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古墓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不知道为什么改名字叫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

  • 散文||走进洞庭湖博物馆

    走进洞庭湖博物馆 一觉醒来,仿佛春天就溜走了.柳絮已飘远,杨花了无踪,百花凋谢零落成泥.这一切皆拜夏天抢跑所赐. 初夏的阳光热情而友善,如一双温柔的手,抚摸在身上令人倍感舒适:热一分,汗流浃背样子会很 ...

  • 走进博物馆 迎国际博物馆日

    来源:光明图片2021-05-17 10:40 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各地博物馆积极推进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