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昆明“洗”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幢”
科技保护之清洁除尘工作梳理
昆明市博物馆内,有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厅,正中屹立着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的大理国经幢,俗称"古幢"。
昆明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地藏寺经幢
因此地为过去的地藏寺旧址,故名"地藏寺经幢"。经幢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议事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
经幢具有很高的研究、保护、文化、观赏价值,是我国民族宗教史、文化史、佛教艺术史、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佛学研究极其珍贵的文物史料。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基本情况
地藏寺经幢以红砂岩为原料,经过适当的方法加工而成。地藏寺经幢由五段砂石组成,为七级八面椎体,幢高6.5米,鼓形幢基周长6.22米,通体采用沙石雕刻而成,几百年的风雨剥蚀,造成幢体部分缺损,幢面风化,尤其幢体下部风化情况突出,鼓形基座上雕刻的嬉戏八龙、龙鳞龙爪因沙石风化剥落已显得模糊。
第一层四大天王之西天王手持器物部分缺损,幢基与第一层间界石部分缺损,这些缺损部分,在1987年大修之前不知由何人用水泥砂浆将缺损部分补齐,由于修补技艺的拙劣及颜色反差太大,使得这些部位与整个幢体十分地不协调。
此外,由于经幢不平凡的经历,其表面除了留下岁月固有的痕迹外,还附着了许多尘垢、鸟粪等,外观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为了更好的将其保护起来,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表面清理、清洗措施,使其恢复原有的色彩、光泽、纹理、质感。
通过对经幢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全面了解了“地藏寺经幢”病害的种类、分布情况和残损程度。
根据经幢病害的现场调查,
部分裂隙病害较严重,部分裂隙贯穿全幢,影响经幢外观和稳定性,使经幢处于失稳状态,造成“地藏寺经幢”部分断裂或局部脱落;
自然和人为污染使经幢表面被灰尘、结壳、钙质物等覆盖,使经幢表面发生色泽改变,有暗黑色和暗红色出现,影响经幢外观;
经幢受风化的侵害有的已呈片状剥落,致使经幢表面、纹饰的缺失给经幢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经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缺,有的为大面积缺失,使经幢失去了整体的完整性;
“地藏寺经幢”表面粉化现象极为普遍,轻微触摸就会呈粉状脱落;
机械损伤、断裂等病害也较严重,对经幢已造成严重的破坏。
清洁、除尘工作的任务是清除经幢幢身表面的灰尘、鸟粪、硬结物等,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采用的保护材料与方法必须具有可重复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对经幢展开除尘清洁工作.
根据经幢幢身污垢附着情况和污垢成份情况,针对经幢基座及第一层采取有效的清洁、除尘措施及技术方法,把对经幢不利的因素减低到最小程度以到达抢救与保护文物的目的。优先采用物理方法对表面进行污垢的清理,较难去除的附着物考虑采用蒸馏水、无水乙醇进行辅助清洁处理,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地藏寺经幢”表面灰尘的清除,①首先考虑直接使用软毛刷轻扫除去灰尘,②坚硬的尘垢采用蒸馏水、无水乙醇单独使用或混合液配制成的复合清洗剂配合手术刀等工具作清洁处理。
第二,“地藏寺经幢”表面生物排泄物(如:鸟粪等)清除:
①容易去除的部位直接人工或使用手术刀等工具而去除。
②较难去除的生物排泄物用脱脂棉沾取蒸馏水软化配合手术刀等工具完成清洁工作。
第三,“地藏寺经幢”表面胶状物的清除,采用用脱脂棉沾取无水乙醇配合手术刀等工具完成清洁工作。
为了更好的保护地藏寺经幢,彰显古幢风貌,展示于大众面前,还能完好的保存维护并传承于未来,同时也为了将文物保护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紧密联系起来,协调发展。在馆领导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完成地藏寺经幢的除尘清洁工作,具体情况如下(附部分图片):
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确保文物安全,创新进取、主动作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科学、合理、持续地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确保来年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开门红”,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让昆明这座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散发出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城市魅力,让春城人民更加幸福地、快乐地生活在这座宜居宜人的美好城市。
作者:陈 颢( 理学硕士, 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及修复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