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食粮昂贵,有时得出大价钱
我的公众号没有评论功能,大家常私信交流感受。阅读写作园地藏龙卧虎,他们的评论尤令人震动。有那么广博的阅读面,有那么深的写作功底,高手教我一两招,够我吃半年的了。
也有人私信我说,我推介的书他都看不进去,太枯燥了。真是我之蜜糖,彼之毒药啊。但同时他又实话实说,家里有四面可取书的旋转书架,完整读完一本的不多。
其实,很多人没有在读纸质书,并不代表没有阅读,因为电子阅读我们并不缺少。电子版方便快捷,纸质书是真不便宜。我上次推介的黄佟佟的《头等舱》,有人告诉我她有一个营销团队,开售前就大造声势,小开本285页,卖59元,还不是精装。
精神食粮昂贵,有时得出大价钱。约翰.克利斯朵夫宁愿不吃不喝也要把喜欢的书买到手。口袋里没有钱时,就恨自己早上为什么吃了那块面包,为什么不把钱节省下来。我为友人找过一本古诗集,价钱是原定价的三倍不止。《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一套三本,定价228元。
广西师大出版社是品质保证。精装,不用折页,不用单本腰封,大地色系,泥土芬芳。
苇岸本是诗人。1982年发表了第一首诗《秋分》。后来他开始写散文。1988年散文《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代表作。我能够在周晓枫的散文中《夏至》中明显感觉到苇岸有关节气的写作对她的影响——专注于自然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专注于脚下的泥土,就是换了一个看世界的视角。
苇岸的写作内容总是和自然有关,因为他是北京昌平北小营村人。他的骨灰,装在陶罐里,洒向北小营村的泥土里。他从泥土中走来,短短的四十年的人生一直在写泥土,最终又归于泥土,他和泥土是一体的。
连里面的书签都极为素朴。白底黑字。苇岸的语句平实,但深刻,值得反复玩味。苇岸说:“我童年时生活的地区,每一种植物都有它们的名字,这名字来自父辈们,人们称那样的叫法为俗名,如猪耳朵(车前草)。而我为了写它们是想知道它们的学名,为什么要抛掉它们生活之地的朴素的名称,而为它们换上研究者的书本上的称谓呢?”
猪耳朵就猪耳朵呗,为啥非得叫车前草?春节回村过年的lisa和Rose,其实父母原来唤她们的乳名是二丫和囡囡。咳,人的名字不也如此?
他的足迹也深深印进泥土里。从哈尔滨到伊春,到边境线,过牡丹江,看镜泊湖。到长白山,看过天池。明明经过很多城市,他总是过滤掉城市的纷繁,直达自然的景观和内心的感受。日记能写成这样,其实就是文字世界里的耕耘。有人写日记可能是为了给人看,苇岸的日记却是单纯的写作。
现在,我和作家素老三每天都要完成至少一千字的写作任务,彼此鼓励,并辔而行。当然,她是大作家,我只是描红练习者。不过其实也算是日记试验,每天打开电脑,每天都有一次充满刺激性的文字探险。是跑过一马平川还是涉江渡河,翻山越岭,自己也不知道,也很期待。压缩了睡眠时间,但增加了生命的宽度,很值得。阅读苇岸日记,发现三十多年前诗人就已经开始了创作试验。
农人一天也不能离开土地。作家一天也不能离开写作。网红一天也不能离开直播。愿我一天也不离开键盘上的翻土,播种,浇灌,施肥,间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