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里面,那些触动我的内心深处的句子
能触动内心的诗、词、曲很多,有时候看到一句陌生的诗(词、曲),即便我根本不知其意,但总会有心中一荡的感觉,我想那就是触动了内心吧……
唐诗
《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说起刘禹锡啊,大家更熟悉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或者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还有一个爱好,特别爱作《竹枝词》,除了这里提到的九首,他还有另外一组《竹枝词二首》更为出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选择这一首,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不用去深究其意内心便觉一荡,你看,刘禹锡以瞿塘峡的险峻起笔,说瞿塘峡水流之险、之急,但这自然景观的凶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阻。随后笔锋一转,比瞿塘峡的惊涛拍岸更凶险的是人心,因为人心啊,在“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避无可避。
诗读来,乍然有愤世嫉俗之感,如果你了解刘禹锡的一生,就能理解他,甚至同情他了。刘禹锡命运颇为坎坷,于国于民虽有报效之心,却多次受到小人排挤,两次被放逐弃用,正是这样的遭遇,使他把人心看得更透,以瞿塘之险喻人心之险,又说人心之险尤胜之,这不是故作愤世嫉俗之语,而是从多舛的现实中提炼出的人生感悟。
宋词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妥妥的是个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他爹是晏殊是词坛上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大明星,与当朝文宗欧阳修并称“晏欧”,巅峰时期官居相位,所以晏几道从小锦衣玉食,每天要做的是就是玩,顺便继承了老父亲的文学细胞,父子合称“二晏”。
文人风流,柳永这样的穷苦人都每天和小姐姐腻在一起,小宴这样的贵公子自然不居人后,于是他就作出了这首词——是为歌女小蘋而作。
上片写梦后、酒醒,让人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继续往下看谜底就揭开了,“去年春恨却来时”,恨从何来?恨从梦后酒醒而来——梦中那个在楼台上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在醒来之后抬头一看,楼台高锁,斯人已去。
燕儿双飞,人却独立在落花中,此时的晏几道想必是十分痛苦的,因为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那个刻骨铭心的人不知去向何方。
下片紧承“去年”,“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是心动的感觉!那是一见倾心的柔情蜜意,让人心醉不已。这还不够,他又拉来白居易“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要在“琵琶弦上说相思”,还是不够,于是他又拉来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月亮还是当时的月亮,风景还是当年的风景,小蘋人已离去,当年的月光下,却似乎还留着她的倩影,未曾消散:“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不知回忆起初见小蘋的晏几道,会不会在痛苦中寻得一丝甜蜜呢?
元曲
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元好问的巅峰应该是《摸鱼儿·雁丘词》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其实元老师也有别的佳作啦,比如这一组《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元老师一来就为自己选了一块绝佳的居住之所,这里从窗户望出去,可以望见远山,后舍里还种有长松。至于那些辛苦的农活,就交给小年轻们去做吧,老夫只想在清风明月间、半醉半醒间安度余生。
悠闲吧?安逸吧?其实不然。为什么?
老夫不愿意在那尘世中生活,只想让这重山隔绝我与外面的世界,因为国家破亡,山河不再,看似悠闲安逸,其实每一个字都是用泪写成的,每一个调都是哽咽着唱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