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就不会死:清朝已决定提前立宪,为何还会被迅速推翻?

1911年10月10日夜,湖北新军联合革命党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10月11日占领武昌全城并通告全国,此后其他省份新军纷纷发动起义并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并且于1912年1月1日正式建立中华民国。此后在袁世凯等人的调节下南北成功议和,隆裕太后在1912年2月12日宣布接受优待条件主动逊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的政权和平交接。随着溥仪的逊位,也代表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彻底失败。那么在清末已经决定要推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情况下,为何会被突然爆发的起义给推翻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赢了虚胖的沙皇俄国,这也让清朝的立宪派再次受到鼓舞,清廷也终于意识到日本打败俄国的根本原因是君主立宪制打败了皇权专制,从上到下要求效仿英国、日本进行君主立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君主立宪的意思就是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王室成员不用参与国家治理也能享受一定俸禄,事关国家发展的经济、外交、战争等诸多决策上则通过议会进行表决。英国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日本也在18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清朝在同英国、日本的交手中均以惨败告终,所以立宪派觉得君主立宪制是当时最好的政体。鉴于这种情况清朝也在1905年派出端方、徐世昌、载泽、戴鸿慈、绍英等多位留洋大臣出国考察他国政体,为推行君主立宪进行铺垫。

1906年留洋大臣回国之后成立宪政编查馆,以制定宪法修改政体,对日本较为熟悉的梁启超、杨度等人均有参与。1908年8月27日清朝下《钦定宪法大纲》诏书,预备立宪正式启动,计划在10年之内完成立宪。1909年9月,各省共设立21个咨议局(相当于州议会),但如果只有咨议局而没有国会,君主立宪还是空谈,因此各省的士绅阶层甚至是各地督抚在1910年内共举行4次大规模集会催促清廷尽快开设国会。1910年11月14日,形势所迫下清挺宣布将预备立宪期限由10年缩短为5年,按照时间推断最迟在1913年中国就可实现君主立宪制。

但这时满清贵族的骚操作来了,1911年5月8日,清廷废除军机处宣布设立责任内阁,但内阁名单中的多个要职绝大多数还是满蒙贵族担任,比如总理大臣奕劻、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载洵、司法大臣绍昌等均为满清贵族。看到内阁名单后咨议局的人员恍然大悟,闹了半天立宪只是幌子,满清贵族还是不愿意放弃实权,如果这样下去跟之前的皇权专制有什么区别?这就导致原先支持君主立宪的部分人士对清廷失去了信心,由此开始同情甚至是支持革命派。

赵尔丰行刑前的照片。

刚刚上任邮传部大臣的盛宣怀,紧接着就在5月9日宣布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此时筹备多年的川汉铁路已经开工,筹措的700万两白银中中既有士绅的钱,也有从农民手中以铁路股票为抵押收过来的税,农民也希望铁路建成之后收取铁路带来的红利。如果盛宣怀能够将这些钱返还或者以同等比例的股票分给大家,或许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可川汉铁路总公司驻上海经理施典章却将这些钱投入到股市中,而且出现了300万两白银的亏损。

面对经济危机清廷本来就缺乏无应对之法,要不然也不会宣布将铁路收归国有换取洋行的贷款,对于这300万两的亏损自然是不想承担,这样一来最终受损的将会是四川的普通老百姓。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后爆发的“保路运动”中四川也最为激烈,从5月17日开始抗议游行,发展到8月的罢工罢课,然后是9月1日抗捐抗税,最后直到9月8日爆发“同志军起义”。四川新军看到情形后拒绝出兵打压革命党,9月10日清廷命端方带领湖北新军前往四川进行镇压,湖北地区出现了势力空白,从而给武昌起义的爆发留下了机会,最终革命党联合新军为武昌敲响了清廷的丧钟。四川在11月25日召开士绅大会,宣布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脱离清朝统治,原咨议局议长蒲殿俊担任军政府都督。顽固分子赵尔丰曾在投降后短暂夺回控制权,最后还是被新军抓获并押至贡院明远楼斩首。

中国封建时代一向都是“皇权不下县”,基层的治理依靠的是士绅地主阶层,如果失去了士绅地主阶层的支持,那么这个王朝的根基就会不稳。从洋务运动开始清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就逐渐下降,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甚至出现了多个省份违抗慈禧命令采取东南互保的局面,这也证明了清廷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再不从政体上进行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而士绅地主阶层在这期间已开始向新兴资产阶级过渡,而且经过多年发展拥有了相当强的实力,他们也渴望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可清廷对此却一直在逃避现实。

从1895年“公车上书”到最后宣统退位开始算,清王朝至少有15年时间对政体进行改良,立宪派也一次又一次抱着救国于危难的初衷相信清廷能够有所改进。可回顾历史后才发现,支持资产阶级改良的立宪派先是被慈禧太后诛杀,之后又被各种蒙骗,清廷的留洋大臣、预备立宪、责任内阁以及将铁路收归国有等一系列操作,都只是为安抚立宪派而给出的拖延之计罢了。当立宪派连最后一丝和平改良国体的希望都破灭了,只能转头支持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