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城市色彩规划

于西蔓

城镇规划与建设专委会特邀

色彩专家于西蔓女士

畅谈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分享嘉宾:于西蔓

主持嘉宾:胡雯晖

于西蔓

西蔓色彩创始人。

她是国际知名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上世纪末,她创办了国内首家色彩咨询机构,提供了从个人到建筑、再到城市的全系列色彩概念设计。也正是由于她在城市色彩方面的成功规划,使十余个国内城市拥有了不同寻常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人与环境的关系。CC讲坛演讲嘉宾。

主持人:今天非常荣幸请来著名色彩大师于西蔓女士为大家分享关于色彩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于西蔓:谢谢大家,首先上来我们先说点有趣的,今天在阳朔看十里画廊, 好山水但也遭遇暴力色彩建筑,请看图!

嘉宾:确实不和谐。

嘉宾:建筑刺眼的额颜色确实和自然环境不符合。

于西蔓:与当地地貌文化色脉格格不入的建筑色突兀破坏景观!

嘉宾:来中国城市规划真心需要好好治理治理。

于西蔓:当然不只城镇建设 视觉差距在其他方面也严重存在。

嘉宾:国人的形象也确实是一大问题。

于西蔓:上面这些图片其实就是一种视觉价值的文化比较。表达美就三个元素,色、形、材。同样这三个元素的表达,既可以把视觉表达乱了,俗了,丑了,也可以把视觉表达的美而和谐了。无论是城市还是人都一样。

嘉宾:看来我们差外国太多太多了需要反思。

于西蔓:我认为视觉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人是靠五感活着的,其他的四个感官都能立辨美丑,唯有视觉,因为不睁眼看路不方便,所以一路看到大,美丑交织尽收眼底,慢慢的人的审美就容易被扭曲了。

嘉宾:中国的国情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审美观。

于西蔓:因此,重视视觉文化资产,并想办法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把美管理起来,将资源的视觉价值优化,是中国在各个视觉层面迫在眉睫的任务与课题。

于西蔓:中国现在面临的是,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伟大的历史,有这三十年来荡气回肠的骄人业绩,但如何把中国的伟大用视觉的方式讲出来,表达给世界,是我们需要重视并讲求方法论的。这就是中国软实力的问题。

于西蔓:当下中国已形成全民之势,要让“中国梦”得以看见,要让美丽中国可视化。因此,我们必须探讨如何让视觉形成文化资产价值。

嘉宾:我们确实需要让视觉形成文化资产价值。

于西蔓:我曾在几年前出的一本书中,谈到了中国的馅儿文化,就是上面那张图。因为咱中国人都知道,只要碰到馅儿与面,基本上咱们的文化就把它包起来,“包子好吃不在褶儿上”。这其实是东西方在视觉价值观上,非常不同的很具体的例证。

嘉宾:赞同。

于西蔓:中国人吃馅儿,必把馅儿包于皮内,馅儿里博大精深,表皮朴素,不入口是见不到真相的。但西方人吃馅儿,都把馅儿晾在表面,让你在入口前就有个全面了解,两种馅儿文化表明了两种价值观,东方人更看中内涵,而忽略外在,在获得了“含蓄美”价值的同时,却增大了判断事物整体价值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西方人崇尚内涵与外延并举,最大程度的全面展现事物的价值,缩短判断时间,把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因此,中国文化是对事物不完全视觉化表现的文化。所以说,馅儿的“包装”,将成为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关心的重大文化价值课题。

嘉宾:同感

于西蔓:也就是说,中国之美要让所有的眼睛都看见,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

嘉宾: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于西蔓:当前新政下,美丽中国“可视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如何让中国的城市脱离千城一面的窘境,如何让政府财政投入的廉租房看起来根本不廉价,如何让所有的城镇都漂亮起来,这里必须要解决视觉如何管理的问题,因为美是拿钱堆不出来的,也不是着急能表现出来的,美只在一种条件下发生,就是当视觉平衡的时候。

嘉宾:美是一种内涵修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于西蔓:对,我们不缺少美,更尚美。我们只需要速补科学课,就是把中国美的内涵美丽地外化出来。

嘉宾:老师说的美不是没有内涵的外表,而是要通过表现讲我们国家的内涵表达出来,这符合发展,也适应先进的中国美,美的表达不是不变的,适应和和谐的美,是我们的使命。

 于西蔓: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城镇的美丽问题。城市之美的控制,关键点是需要给政府管理者一个科学的视觉管理工具。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城市色彩规划。也就是说,当一个庞大的城市无法通过让建筑形状和材质整齐秩序化的时候,只能通过压低或调整色彩配置,让视觉出现和谐而有秩序的样貌。

于西蔓:其实想想就能明白,一个人的365度柱状体,这么一点的面积,当穿衣搭配不得当的时候,都会显俗显土,不和谐,更不用说一个庞大的像城市一样的人工景观。当城市的形象出现问题时,往往都是配色问题。

嘉宾:平时看惯了各种政策,各种冷冰冰的城镇规划。今天于老师,从人性审美的角度给我们讲美,我非常受启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富于人性美的,让农民爱上城镇生活,是青山绿水的,是鸟语花香的,更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让老百姓爱上城市,爱上中国,是让我们呼吸清新的空气,让同伴们举止优雅,穿着大方。

于西蔓:我从十六年前开始为中国导入城市色彩规划的理念,从做中国首例规划案例到如今,已规划设计了40多个城市和区域。走访各地时,见到政府的财政预算投下去,出来的是领导班子和市民群众都觉得不好看的景致而大家都拿此事毫无办法时,真的是很痛心。我们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距离欧洲有上百年的历史差距。

嘉宾: 有于老师的执着,我们共同努力赶超!

于西蔓:欧洲最早出现的对城市总体进行色彩规划的案例是意大利的都灵,这是1850年的事。而大部分的城市都是从1968年左右开始,从法国巴黎起进入到科学的色彩规划中的。就连临近的日本,东京也早在1971年到1973年间完成了景观色彩规划与立法。中国在这方面资讯落后,又面临建设大发展期,我做的比较早,十数年来艰难推动,而如今新政下,前期建设当中出现的这些遗憾现象再也不该出现了。任何一座建筑矗立起来,就是那个城市的遗产。我们必须善待每一座建筑,善待每一份遗产,把中国之美的软文化价值传给下一代。

嘉宾:我们今天真是长见识了!

于西蔓:我们在城市科学治理方面的资讯还很不足需要一起努力!

于西蔓:城市视觉色彩规划的重要目标是找到那个城市的文化色脉,去发现它的色DNA。城市是有历史的,城市是有故事的,城市是有情感的,城市是有文化的……城市所有的内涵,都应该用色彩外化出来,让人们一看就能明了城市的历史以及与它城的区别。

嘉宾:是的。于色彩审美而言,要追求美,不一定非要学国外。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从老祖宗那里领悟含蓄、内敛而独具文化底蕴的美丽。

嘉宾:于老师太专业了!

于西蔓:我们不需要无缘无故地拷贝别人的东西。拷贝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土壤里长出来的,既会发生文化冲突也会发生视觉冲突。

于西蔓:这是我今天在阳朔挖到的土地色。

于西蔓:阳朔的老建筑是与地脉色有联系的。

嘉宾:老建筑跟周围的环境就很和谐,其实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来源于自然。

于西蔓:所以我们必须还原色脉于城市特色面貌,让一城一特色,一城一个性识别。


于西蔓:
以上面的长沙为例,对自然景观,尤其是土壤测色,表明长沙是橙红色调的基因。测量岳麓山上的历史景观,也表明长沙的古建始终在此色脉内传承。因此,我们给长沙做的定位就是“明妆雅调,红典之城”。

于西蔓:通过对中国大江南北的土壤色测量,我们发现中国有丰富的土壤色层,色阶变化微妙,色温丰富,当我们建立了数据库时,发现仅从我们自己的一方水土出发,完全可以有丰富的建材色来建造我们的家园,让城镇脱离千城一面的窘境。

嘉宾:于老师的城市规划太牛了,太专业了!

于西蔓:要想让城市的外貌美起来,最最关键的核心是把美用数字化的手段管理起来。色彩对我来讲是数字,而不是感觉。因为如果依赖感觉来打造城市之美,就无从谈管理,所以正如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们说的那样,美即是数,数即是美。因此我们无论接手哪一个城市,都先从测量城市的既存建筑色、铺路色、街道小品色、绿植色、照明色等等入手。

嘉宾: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啊!

于西蔓:这是我们做过的城市的一部分。每个城市找到文化视觉表达的科学规律,加上数字化地智慧治理城市之美,都能够让紊乱或没特色的城市变美。

嘉宾:环境很重要!

嘉宾:于老师参与过的项目真多!

于西蔓:政府也只有掌握了这样的科学管理工具,才能真正使城市的形象管理智慧化、数据化、美观化,可持续发展。所以这是智慧城市的真正内涵,也是使美丽中国、美丽城镇现实落地的唯一途径。

于西蔓:城镇化建设的新政下,让“美丽中国”视觉化、可视化,真正美化各个城镇,变成了空前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为中国先行导入城市色彩规划概念并身体力行18年的专业者,我一直非常关注如何将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与方法论应用到现实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也为此做了18年的实践。有幸与各位分享非常开心希望今后多多交流,共担美丽中国责任。

嘉宾:再次感谢于老师!今天的分享很精彩!也为我们的城镇化探索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思考!希望于老师以后多多参与我们的活动,多多为我们指导!也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线下听到您的讲座!

【CC讲坛】于西蔓:绘一座彩色的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