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圈的机器人即将奴役人类,科学界却带来一首凉凉

人工智能能解决的问题还是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虽然已经发展了80年,但是现在所有的计算机,别管多快,还是局限在图灵机的范围内,计算机的硬件架构建立在冯·诺依曼机的基础上。整体而言,人工智能能解决的这一部分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问题。

所以,面对机器人是否会取代甚至奴役人类这样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孔祥战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

机器人大讲堂发起人

演讲全文

机器人带来的恐慌与期待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到2014年,AlphaGo这个产品在全球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波士顿动力研究的Atlas也是在整个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一个震动。

当时趁着我们吃饭的时候,有很多朋友在问:“孔博士,机器人是不是真的能把我们人类取代了,我们的工作是不是就没有了,甚至机器人是不是会奴役我们人类?”这样的问题非常多,包括很多媒体也在宣传这样的思想。还有很多大佬、科技圈的大V也在宣传这样的声音。

如果未来人工智能替代人类、毁灭人类,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但是科学,我们要不偏不倚,沿着科学的逻辑探讨这个事情。包括前段时间Hanson Robotics研发的机器人Sophia,沙特给她发了一个身份证,成为沙特第一个机器人公民。这种事情也在媒体上非常多。

到底科学界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机器人是否会奴役人类。事实上在科研学术圈跟大众的认知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大家底层的认知就有差别,很多人用比喻、形象的例子比如好莱坞大片里面的科幻形象给大家去讲、去展示,所以大众的认知就会向这个方向靠拢。正因为这样,我觉得作为科学从业者,更需要去传播科学现在的主航道在哪。所以说科学普及从我做起,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

首先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什么是人工智能。大家知道人工智能很火,AlphaGo击败了人类的围棋冠军,导致棋类游戏里面人类再也无法战胜电脑,战胜机器人。在投资圈大家在说人工智能是个大概念,它下面应该包含机器人。但是在学术圈,机器人其实有三个要素:感知、认知和执行。

感知就是从外界如何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获取这些信息以后,对这个信息进行处理就有一个认知的过程,然后去决策,接着执行给一个装置,它是一个扫地机器人在扫地,还是一个无人驾驶车在路上跑,还是一个机械臂在工厂去干活,这就是执行的层面。

人工智能应该是机器人技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这两年的技术也是在这方面有了比较大的突破。人工智能其实讲起来也很简单,四句话:机器像人一样去思考;机器像人一样能看懂;机器像人一样能听懂;机器像人一样去运动。Atlas主要是在智能控制方面,它真的像人一样双足行走,这是在控制方面。像人一样来思考,现在可能就是AlphaGo,Reinforcement learning这些算法,机械学习这个领域。像人一样看懂,就是机器视觉这个领域,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等这些。像人一样听懂,像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我可以听懂你说话,后面还有语音合成,我可以发出像人一样的声音,然后中间可能还有自然语意理解这一部分,把这个声音变成字等等,还有像翻译,概括起来就这些部分。

目前人工智能的局限在哪里

但是科学的主航道在哪?回归本源来看,未知的世界还非常非常大,我们已知的世界还很小。我们已知的世界里面其实有一小部分是数学问题,数学问题里面大量的可能都是没有解的,还有一部分是有解的。有解的这一部分,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解决?这就是80年以前图灵博士思考的问题,这个解我是不是通过有限的步骤去给它解决。

在计算机学科里面有一个分支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解决的问题还是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虽然已经发展了80年,但是现在所有的计算机,别管多快,还是局限在图灵博士划定的图灵机的范围以内,理论上可计算、工程上可实现的这一部分。我们计算机的硬件架构现在是建立在冯·诺依曼博士的基础之上。整体而言,人工智能能解决的这一部分还是非常小的一部分问题。

图灵博士那时候也想,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他当时在普林斯顿看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原理。看完以后,他说,这个测不准原理有可能跟人类的意识是相关的。他只是一个推测,所以在现有的人工智能现在研究的航道上,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认识。

我也做了一款智能机器人的产品。这个产品叫YOBY智能服务机器人,YOBY就是Your baby的意思。它有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纯中文语音操控下的机器人产品;二是基于双目视觉的定位和导航;三是对话、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复合情绪表达;四是基于用户自定义的智能问答系统。

这四个方面的创新都是工程上的创新,从科学方面是没有什么创新的。因为我们的技术是有产业逻辑的。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室这一部分来拓展人类的认知,这个是基础科学的科学研究;另一块叫产品研发,这个就属于企业行为,就是说我这项技术怎么包含到一个产品里面去。你还要考虑这个产品对人类有没有用,它有没有价值;下一步就是大批量地、规模地生产,就是产品要复制;最后是全球化市场;这四步是一个产业起来的重要过程。

比如说美国的基础科研能力非常强,它的产品的研发能力也很强。但是在大规模批量生产这一块,可能我们中国的实力就非常强,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开放的一个智能产品、复杂类电子产品的产业链。我们的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链在这里非常的聚集。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基本上全是中国生产的。

IT——DT——RT

其实机器人并不是非常新的一个概念。机器人在60多年以前,像工业机器人就已经出现。这么多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在国外,它主要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包括汽车的喷涂、焊接、装配、搬运等等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来说,事实上只是我们没有,其实国外已经成熟了。所谓一个产业的成熟,就是它已经出现了行业的巨头,经过了充分的竞争。比如ABB、库卡、安川、发那科,这都是国际上工业机器人的巨头。但是服务机器人这一块,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现在是比较热的一个产业,因为它是一个蓝海市场。

2015年,软银的孙正义买了一家法国公司,研发了一款产品叫Pepper机器人。当时他就预测,未来机器人进入家庭将开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你有一个机器人或者一个服务员来到了你的家庭里,它入口的商业的价值有多大,这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在服务机器人这个行业创业,2015年到2016年这两年的时间就有几千家公司起来,大家都在探索机器人怎样进入家庭。

这是一个蓝海市场,只要找到航道,那你就可以收获巨大的宝藏。中国的科大讯飞、大疆创新、纳安博这样的公司,都已经找到了它的细分航道。

这个产业其实我们不用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的工作,这个历史上也都发生过。工业革命时代,也有一部分人非常担心机器的出现会把我们的工作都取代掉,那一小撮分子叫卢德分子,去打砸工厂的设备。历史已经证明,正是因为有了工业革命,有了这些机器,才把我们人类从特别繁重的劳动之中解放出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大大地提升。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第一就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摩尔定律的驱使,使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大大地提升。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了海量结构化的数据,这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一个数据的大框。有一些新的算法的出现让人工智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另一块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机器人在一个合适的状态进入了一个工厂,填补了这部分生产力方面的短缺。

我们从IT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进入一个DT时代,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一个时代应该就是机器人时代,就是RT时代。在IT时代,我们标志性的产品是PC,DT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都是DT时代。这些都铺好了,那下一步在物理层面,它总有一个物理单元帮我们去办事,所以它会进入一个RT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PR的出现,机器人进入家庭,它开启一个机器人时代。

技术的革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也是活的,它并不是以我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它的客观规律的。虽然有时候看似是在倒退,但是它是曲折地往前,不停地在往前走,就是在这个RT时代。

迎接人机共融的时代

这个新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我认为机器人时代是一个人机共融的时代。机器人能做的事,很多是人不愿意做或不能做的,而人能做的事很多是机器人也做不了的。比如人有创造性的能力,我们人右半侧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情感、情绪、直觉、顿悟、灵感,这是现有的机器人没有办法来代替的。

在农业时代,农民在一块地里干活,这是他的特点。在工业时代就是机器大规模的工厂化,我们的工作状态就是工厂里面的工人。在IT和DT时代,我们是可以坐在咖啡馆办公的,我们是可以在写字楼里面拿一台电脑就可以去工作的。进入RT时代以后,可能需要繁琐的脑力劳动的工作,大部分都要用机器人去做,你可以闲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

机器人时代的到来,生产力肯定是提升一个比较大的台阶,物质生活也会成为一个极大丰富的时代。人的个性解放,我觉得也会成为现实,这个时代将会是非常美好的一个时代。马克思讲过,这可能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时代。  每个人能得到个性的解放,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你可以基于你的兴趣和爱好,去做一些事情。

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人能做一些什么事?比如社交互动,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链接,我觉得会非常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一个职业。社交能力强的人可能在这个社会中胜出的比例会非常大。还有科学研究小孩玩玩具,他玩一会就扔一边了,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是在很认真地去探索这个玩具的本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所以科学研究也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类的一个大的方向。还有艺术创造,我觉得艺术家会进入一个繁盛的时代,而这同样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匹配上去。这里面真正需要的是我们人的好奇心,能不能把我们从孩子那个时候就具有的这种好奇心和对这个世界探索的欲望都保留下来。

我们对这个未知世界还要保持着敬畏。在现有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变化,未知世界是怎么样,就像图灵博士说意识的产生可能是在量子层面的一个问题,不确定性可能是产生的意识,确定性可能产生的是数学。现在比较前沿的方向,像量子计算,还有类脑计算这些技术、科学,有了一个极大突破的话,那我前面说的这些科学的基础,又将重新构建起一个大厦。那个时候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我觉得这又成为了一个哲学层面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实我们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知还非常的浅显,甚至还比不上我们对整个宇宙的了解。我们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制造一个能超越我们大脑的东西,这个能出现吗?这是不是在哲学方面就是一个悖论?图灵博士,计算机之父,我们向人类梦想的践行者们致敬!

点击图片

听哲学教授如何迎接虚拟与现实世界共存的时代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 

有时候智商税该交的还是得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