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才是自由的前提。

大家好,我是江晓。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前些日子一位姑娘临终前自杀的遗书在网上小火了,因为我是心理咨询师的原因,有人在她的遗书下艾特了我,让我看一下这个女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在青春年华选择了死亡这条路。

遗书我截图放在下面了,大体意思就是家里人逼她相亲,她不愿意,感受到了不自由,然后母亲嫌她整天玩游戏,砸了她的游戏机,然后,姑娘在游戏机被砸的凌晨,写完这封遗书,跳楼了,很遗憾,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

这条遗书下面留言量达到小五万条,转发量达到了小八万,点赞量更是突破了八十万,我不是在看流量,我只是点开了惊心动魄的评论,一水的“父母是如何迫害子女的”“父母就是癌细胞”,每一条评论要不在指责博主父母的控制欲,要么就是在控诉自己的父母,我看了一个很前排的评论,是位四十五岁的大姐回忆的当初父母如何“管控”她的。这大型的控诉现场,使我想起了豆瓣小组里原来“父母皆祸害”的小组讨论群。

我带着很复杂的心情,看完了这个姑娘所有的微博,七千多条,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分析出来这个姑娘的大致情况,刚过二十四岁,是否大学毕业不知道;是个爱喝奶茶爱吃零食的普通姑娘;热爱玩游戏,热爱玩日本的一类卡牌还是什么游戏,喜欢日本动漫,每月的工资全部贡献给了游戏和漫画,还有一些碟片,基本都在日本代购;因为年龄差别,不太知道她喜欢的具体是什么样的东西;时常为了没钱买东西或给游戏充值而烦恼,经常期盼快发工资,基本都是囊中羞涩状态;频繁换工作,对每份工作都不甚满意,看情况都是一些规模很小的公司;现实中不善言辞,有点社恐,网上很活跃,热爱表情包;家境只能说非常非常一般,和父母住在一起;应该为独生女。

在此对这位姑娘和其家人表示深深的遗憾,愿姑娘一路走好,愿其家人早日从丧女之痛中走出来。

这姑娘在遗书中强调了“自由”二字,很多网友在下面可惜的留言“祝你来生一定要自由自在。”

我在此不想说父母在这件事情中的位置和做法。我只想说说“自由”二字。

孩子从三岁能独立行走和思考之后,第一个希望实现的词语就是“自由”,他们希望玩具自由零食自由游玩自由,不受父母管束,想干嘛就干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长大,长到二十多岁,经历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到了社会进了单位也没能躲避了,依然像被困住手脚的小兽一般,渴望挣脱,渴望被解放。

包括成年之后,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这些隐形的枷锁又让我们困在了一个模式里面无法动颤。我记得很多次接访有情感问题的夫妻,七十多闹着要离婚的人,原因就是一辈子困在婚姻里,想要自由。

你看,从三岁到八十岁都要的自由,到底是个嘛玩意。

百度百科所给出的解释是:自由,汉语词语,拼音是zì yóu,英文是freedom/liberty。自由是一个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概念,在这个条件下人类可以自我支配,凭借自身意志而行动,并为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术上对于自由概念有不同的看法,在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上有差异。自由的最基本含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束缚、控制、强迫或强制),或者说限制或阻碍的不存在。

这份遗书下面一个不同的声音,是这么说的“下面近六百条评论都在声讨父母,但没人提一个最根本问题:一个已到结婚相亲年龄的成年人,显然并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还要依附于父母与其一起生活。这样还有什么自由?如果她努力工作有足够收入,独立租房,做饭,洗衣,处理一切生活基本事务,独立生存。难道父母会去她家里绑架她?那是犯罪可以报警。”

很遗憾,这条评论遭到了六千条的唾骂,要求他删评论。这六千多条唾骂中,众多网友化身“正义使者”,说姑娘有工作,没有搬出去是因为她的父母有严重的控制欲,已达到变态的地步。

呵呵,这就是张嘴就来的典范。

我从姑娘的微博里看到,有时她的母亲都说她游戏里的某个人物很好看,她也会在微博里说她爱妈妈。遗书中也提出,初中高中,她的父母是很开明的。看出来,姑娘的母亲是一个极力想靠近姑娘了解姑娘的人。

可世人云云,谁能逃脱的了俗人二字,父母不是神,他们也有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时候,比如姑娘的母亲砸了她心爱的游戏机,以此为导火索,导致了姑娘的情绪爆发,自杀。

在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去问了我的姑娘,我说这个小姐姐是如何如何的人,然后因为母亲砸了她的游戏机而自杀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因为她也喜欢看日本动漫也喜欢游戏)

她说,我认为在自己有能力买房或租房,在做好工作有稳定工资,自己做饭洗衣,有独立生活的情况下,我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我给我姑娘点个赞。十三岁小孩子知道的道理,二十四岁的大孩子不明白。

很多普通父母急于孩子的婚事,干涉孩子的很多事情,是因为,这个孩子不能够独立。在父母的认知情况下,他们认为一个人结婚生子了,才真正代表着长大。

一个普通家庭的父母,你让他们有着神一般的自控力,理解孩子玩游戏,每个月工资花在这上面,简直就像你们这一辈无法理解老一辈为何对老口味老物件的喜爱一样。这是个巨大的代沟,不要去试着让双方理解。

怎么能让父母理解你的喜好和你的坚持?就是你自身必须独立,必须过得好。

这个过得好不是买到限量版的碟片和明星签名的卡片那种欣喜和中大奖的心情,不是你玩游戏没氪金就抽出了神一般的人物,也不是你喝奶茶,奶茶小哥给你放了双倍的烧仙草。

而是你有稳定工作,有高工资,有房有车,可以很好的养活和照顾自己。这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你不可能改变父母的认知,就像父母也改变不了你的喜好。

看完这个社会事件,我对下一代孩子的心理问题堪忧,怪不得说八零后是最后孝顺父母的一代,记得我们一路走来,父母责骂埋怨,也无法打倒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但这个时代的孩子怎么就不能慢慢的去拥抱这个世界,去试图了解父母的想法,去改变自己的现状,去疗愈自己的内心,而是一定要选择去死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