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
2020年11月22日
谈到“穷”这个话题,有的人立刻想到自己打工人的角色,认为打工没勇气创业叫穷,认为付了尾款后吃土的日子叫穷,房贷车贷的压力叫穷,买不起房叫穷,然而,真正的贫穷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穷人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贫困线。国际贫困标准为一人一天1.9美元;中国2020年贫困标准为4000元/年。贫困人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社会文化有贬低穷人的习惯,文学作品经常把穷人描绘成又懒又馋的人,这样的误解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许多脱贫政策也是建立在误解之上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带火了《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说实话,这是一本朴实无华,且枯燥的书,90%的人都没有耐心从头看到尾。作者通过对18个贫穷国家/地区的调研,从一系列具体的问题出发,详细解读了我们过去对贫穷和穷人的误解,以及穷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遇到的不友善,并提出了解决贫穷问题的具体办法。
关于作者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是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是一本经济学著作。
他们都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因为“以实验性方法致力于减轻全球贫困”,共同获得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本书就是讲,他们是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来解决扶贫这个世界级难题的。
(更多关于他们的具体介绍,大家可以百度自行搜索哦~~~)
阅读收获
多年来,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投入了大量资源来扶贫,还有无数民间慈善机构在共同努力。但奇怪的是,这些大规模的扶贫投入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专家因此认为,扶贫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弊大于利,比如扶贫会加大腐败、养懒汉等等。
《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指出,扶贫效果不好,不等于扶贫是错的,而在于扶贫的方法出了问题。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研究选择与激励的学科。一旦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就会发现,既有的扶贫政策要么是错误理解了人的需求,要么是忽视了对人的激励,当然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为了搞清楚穷人的真实需求和动机,这两位学者共同创建了贫困行动实验室,在全球40个国家开展了240多个实验项目。这些实验为我们揭示了,扶贫为什么会失败,以及有效的扶贫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所以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
1、深入剖析贫穷的本质
2、用经济学的思维跳出“贫穷陷阱”
3、为什么穷人有做小生意的智慧,但是没有办法通过做小生意致富?
4、什么是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的东西?
5、怎样激励穷人去做正确的事情
一些有趣的例子
1、贫穷的陷阱
是一种观点,认为贫穷的国家或者个人,都是处在一种资源极度匮乏的状态下,自身的努力很难挣脱这种贫穷的状态,所以,需要外界来伸出援手。
反对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如图1-2所示,明天的收入一定是高于今天的收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贫穷的陷阱。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这种感觉:香港有个富豪,觉得穷人应该创业,如果自己是一个穷人,就一定能够从底层爬起来。所以他找人做纪录片,跟着他去底层生活,要求就是绝不能动信用卡和家里的钱,白手起家,反正有力气就去干活。几个月下来,崩溃了,每个月挣几千块,而香港靠体力挣的这个钱,根本没法养活自己再去投资或者进修,每天被压力压到快要崩溃,这个状态就是贫穷的陷阱的感觉。
所以过去很多援助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资助钱或者东西,想办法让他们跳出这个贫穷的陷阱,但是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2、卡路里和饥饿
有次,作者到帕克家里采访,聊了半天,出门的时候扭头,发现他们家有电视、手机。就问你这么穷,说自己没钱,甚至吃不饱饭,怎么会有电视机?帕克说了一句话,特别发人深思。他说,电视和手机比吃的还重要。也就是他们宁可花钱买这些也不愿意攒下来。核心就是,在那种绝望的生活之下,电视和手机是能够带来安慰的,所以卡路里并不是解决饥饿问题的核心关键点。
食品的问题还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当一个地方有人结婚、丧葬,随份子的时候。越是贫穷的地方,越重视节日。大量记录显示,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
作者在书里陈述了一个事实: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当你需要他们做出长期的投资,拿出钱然后等待未来一个结果,他们很容易不相信,觉得是骗人。
3、健康陷阱
每年大概有900万儿童活不到5岁,其中1/5死于痢疾。这个病没有那么难治,只需花0.18美元买净化水的消毒剂,水就是安全的。大量的家庭不会去买这个,喝的还是污染的水,但是让医生和护士沮丧的是:当非洲那些家庭抱着孩子看病的时候,护士说给你发一点糖的、盐的补剂,回去冲着喝就好了,那些家庭就再也不回来了。他们觉得,你没给我治病,你根本不管我。而实际上,有效的就是这个东西,就是不花钱的东西。他们更相信抗生素和手术,觉得打上吊瓶才是被医生认真对待。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愚昧,不懂这些信息。你看我们都了解这个。作者在书中这样说:“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千万不要认为我们了解糖丸的原理,了解疫苗的原理。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都是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即使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也会安然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例子让人读完的感觉是恍然大悟。与其说它让人了解真实的贫穷是什么状态,不如说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陷阱和精神的贫穷。
所以我们不能够用那种优越感的心情来读这本书,而是始终要站在那个角度: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帮到一些人做些什么事,因为助人本身就是快乐之本。
微信号|jbjihua
一个长久陪伴你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