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妈妈知道怎么办
妈妈知道怎么办
四十多岁当妈不慌张
2014年5月,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骞的女儿早早平安出生了,41岁的她当上了妈妈。在养育早早的过程中,王小骞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习惯用情绪解决问题的人,喜欢用负面的情绪控制别人,这让她感到很慌张,越来越力不从心。
2015年,在早早一岁的时候,她觉得“一身身的冷汗令我如坐针毡,慌乱不堪”。就像“蛤蟆出油了”,需要看到自己的丑,反观自省。
2017年,44岁的她重新背上书包,学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业硕士课程,学制两年,她想寻求外援,向外界求助,做专业学习,努力做到用心读懂孩子,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妈妈。
王小骞从一名央视著名主持人,开始转换身份,变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成为了一名坐拥百万粉丝的“育儿嫂”。
这本书是她结合自己的育儿经历写给妈妈们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育儿手册,可以帮助父母有效解决50个生活中常见的育儿问题,帮助父母确立养育过程中父母应该遵守的边界,明确双方的规则与自由,有效构建和孩子之间融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让父母在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同时,掌握更多有效的育儿方法和技巧,告别育儿焦虑。从容做父母的同时,培养更自律、更自信的孩子。
全书一共分为六章,包括:有沟无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暗理性: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回路:如何让品格成为一种日常;人的塑造:如何给孩子坚实的“人生基座”;内驱萌芽: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角色觉醒:如何成为孩子最强大的支持系统。
在这里,我们分享其中的几个:
一、怎样与孩子沟通最有效
1.用好“55387定律”
“55387定律”,这条人际沟通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
55%+38%+7%,其中55%是沟通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7%是说话的内容。
用好这个定律,可以帮助父母管理好55%+38%,让7%被孩子接受到。
书中提到想让亲子沟通更有效,父母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①和孩子沟通时,父母的神态表情要保持平静,态度温和。
②和孩子沟通时,父母的语气口吻要保持平和,尤其是张开嘴的第一句话。
2.开启同理心倾听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牢记,“听”的动作永远大于“说”,做一个“听话”的父母,利用同理心倾听,即设身处地投入感情的理解,换一种思考的能力。
利用同理心倾听有以下4个要点:
①用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孩子,做到“十目一心,用耳为王”:用耳朵认真专注地倾听,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
②重复孩子说的话:讲对方的观点,复述一遍,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明白他的看法。
③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说的话。
④全程保持语气平稳,态度温和。
二、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1.正向激烈,用好咒语夸奖
父母的爱是世界最大的魔法,和孩子说的每句话都像是有魔力的咒语。
王小骞在书中提到咒语分为好坏两种。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明亮的,正向的激烈的赞赏的好咒语就会牵引着孩子往上走,蓬勃生长;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贬低的,否定的,批评的羞辱的坏咒语,就会牵引着孩子往下走,失去光明。
孩子被真诚的认可和赞赏,他们心里就会生出一股劲,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赞赏,认清自己的长项和优势,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如果我们经常批评指责孩子,他就会逐渐自我怀疑,变得越来越差。
这恰好验证了社会心理学中一个叫做“马太效应”的理论,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2.夸奖也要有技巧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好”的地方,并且抓住这些好的地方去夸奖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很多父母表扬孩子的方法不对,习惯于强调天分,才智和结果,而不是孩子努力过程中反映出的专注坚持和进步,比如“宝贝,你真聪明”“宝贝,你真棒”。
所以夸奖孩子也需要有技巧,一定要表扬孩子的具体过程和行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有意识的保持。
比如,“宝贝,谢谢你刚才帮妈妈拖地,地拖得很干净,你做的真好!”
书中举例“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夸奖女儿的故事。王凯的女儿每次练琴也是磨磨蹭蹭,有一次女儿练琴时偶然出现的一个后背挺得直直的动作被王凯捕捉到了。
他赶紧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给女儿看,并且表扬女儿说:“这谭琴的坐姿太漂亮,太优雅了。”就这样一句简单的夸奖,他的女儿开开心心的完成了那天的练习任务。
3.如何有效批评
当我们的孩子犯错了,父母可以批评孩子的行为,但是绝对不能批评孩子的人品。否则不仅让孩子不和父母说真话,甚至不愿意说话,家庭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
孩子总会出现一些需要被管教的言行,当我们严厉的批评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孩子心里会有些害怕和担忧,会破坏孩子内心的那份安全感,他可能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他?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但是我永远爱你这个人”,去把我们的管教行为和对孩子的爱剥离开。这样父母就不太会因为严厉的管教孩子而破坏了亲子关系。
三、父母需要培训上岗
1、父母需持证上岗
现实中到底有很多“无证上岗”的父母,用自己的无知认识耽误孩子的一生,“只负责生,不负责养”。
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中提到:
我们知道办任何事都需要资质,比如会计要考会计证、开车要考驾驶证、律师要考律师证,唯独当爸爸妈妈不需要考试,用来证明有教育孩子的资质。通常爸爸妈妈认为我生了你,我就有权利来教育你,但实际上这无证驾车性质严重多了。
王小骞在也在书中提到:
做律师需要律师资格证,开车需要驾照,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我们,竟然不需要任何的资质。孩子出生了我们就升级成父母,可是那只是物理学范畴的父母而已,不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范畴的,用物理学的父母身份是担不起真正的父母责任的。
孩子是父母改变的动力,这种改变对父母而言是一次极大的自我完善的机会,意义重大。成为育儿先育己,父母是一个人重新学习的最佳契机,是我们人生成长的第二次机会。
2.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高度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眼界、格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看待世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构成了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所以给孩子健康的爱,打造界限分明的亲子关系,莫过于父母先活出绽放的自己,以榜样的作用给孩子以示范和激励。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地自然会习得父母的诸多特点。
家庭是优秀孩子的始发站和港湾,父母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导者。
所以已经是父母的我们,需要自身成长,更要注重言传身教,采取科学方法,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