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专访(第32期)/杨琪:人比科幻更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

科幻协会

成立于2000年(2002年正式注册),

是一个拥有丰富活动形式的科学幻想爱好者大家庭,涵盖了科幻、科普、天文、奇幻、九州、TPRG、桌游等众多领域。

以江城高校社团联盟为纽带,与华农、地大、华师、武大、湖大等武汉地区的高校的科幻协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立足校内,拓展武汉,放眼全国是协会历来的宗旨。

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协会的口号是“科幻为王,地久天长”!

/

杨琪

华中科技大学15级自动化毕业,

2016-2017年担任华科科幻协会(Hust Sci-Fi Association)会长,

武汉江城科幻联盟负责人之一。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以何种形式接触到科幻这一领域的呢?您觉得科幻入门的作品会影响对于科幻的情感吗?

杨琪:如果就广义的科幻来说,小学读了不少凡尔纳的作品,真正发现科幻魅力深入地去了解就是高中接触到大刘的小说和他的科幻随笔了,从那以后开始顺着大刘的阅读轨迹读书,接触到克拉克、菲利普迪克和亚当斯。我个人觉得入门作品影响不大吧。比如15年以后我们招新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入门作品就是三体或者科幻世界(毕竟作为畅销书接触到的概率最大),但随着在社团中逐渐熟悉,朋友之间相互推荐和约读,才接触到不少各具风格的科幻,才发现打开了科幻这个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大门。

高校科幻:您个人是如何定义“科幻”的?作为社团的领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时又是怎么看“科幻”的定义的?

杨琪:我觉得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确实,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我对科幻的定义比我在社团中的“苛刻”多了:)。蜷缩在生活角落里过去、此刻或未来拥有无限可能,而任何一部想象和描绘这种可能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科幻,即使它不一定符合现有科学,但至少应该逻辑自洽。过于着重刻画现实的小说,即使有科幻元素,也缺乏科幻的内核精神,只是把科技升级替换、把场景从地球变成外太空的故事在我的定义中并不算科幻(没错就是在黑太空歌剧233),过于着重幻想又更倾向于奇幻范畴。但作为组织者我始终觉得“人”比“科幻”更重要,兼容并蓄会更好,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比如华科幻协内部的讨论往往是hardcore的小众定义下的“科幻”和泛科幻并存的,争论一部作品的定位翻车是常有的事,不否认和质疑其他人的爱好毕竟才是交流的共识。

高校科幻:除了科幻外您还有什么爱好吗?这些爱好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内在联系呢? 
杨琪:科幻对我来说是阅读这个爱好中的一部分,我读书一直比较泛,更喜欢读哲学、历史、社会学方面的书,实际上它们也是相互交融的。几乎每一部科幻所建构的世界中,总有某种现实社会的影子或对照存在,特别是大刘的小说这个特点很明显,我们如何理解历史,我们就如何理解未来。写小说也算是我的爱好之一,当然,最主要的题材还是科幻。
高校科幻:您曾经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会长,现在在南方科技大学有加入科幻协会吗?两所学校的科幻氛围有什么区别吗?

杨琪:在华科幻协和武汉幻协联盟这一年多对我来说是段很有趣的经历,说实话,华科当时(2016年)整体的科幻氛围并不算很强,相比于爱唱歌、英语协会等还算是相当小众,算是非常艰难地邀请了作家组织了一些活动。当时就跟着高校群南科大的亦弛混进了南科大的幻协(误),完全没想到以后会阴差阳错来到这个学校。有吴岩老师坐镇,加上深圳的科幻活动非常多,南科大的科幻氛围确实好得多(羡慕),比如本科生公选课中我看到科幻文学相关的课程,比如不少老师就是铁杆科幻迷或者科幻作家(李淼、刘洋),这在华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社团方面南科大幻协似乎现在不太活跃,由于科研任务重我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再主动参加这边的科幻活动了(我不会说我是因为社恐)。

高校科幻:您参加过哪些科幻活动呢?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觉得通过活动有哪些收获呢?这种收获能够通过个人对于科幻的学习和了解获得吗?

杨琪:我总不能说我参加过最多的“科幻”活动是和社团小伙伴们打桌游(:)),在协会时的活动以组织者为主,读研后陆续参加过几次深圳的meetup。印象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罗伯特索耶和江波2018年的时候来武汉的一次,索耶本人非常可爱,合照签名时他听说我们来自华科幻协,他说自己也是从大学科幻社团开始他的写作历程的,鼓励我们“enjoy it”。当时心态就是近距离接触大佬好激动,听到他们讲他们眼中的科幻,在我之后自己写作科幻时颇受鼓舞,应该很难说通过读小说来感受到这种直接的鼓舞。我还记得当时最后一个被抽中问索耶一个问题,科技快速发展是否会压缩了科幻写作的想象空间。他提到说就像一棵树,低矮的果子比较好摘,也有不容易摘到的高处的果子,科幻写作现在到了摘取高处的果子的时候了,自然就会有想象力走得更远时的独特魅力。

高校科幻:在社团建设和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是怎么克服的?

杨琪: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和场地……16年的时候全国科幻关注度太低了,就连招新的会费都会被社团联合会截胡不少,无论是社团书库补充和办活动经费就比较受限。我还记得当会长的悲惨日常就是看看有什么活动可以拉到赞助,在高校会长群一吐苦水就会引起一大圈共鸣......好在后来全国各地的科幻环境越来越好,感觉大大小小的科幻活动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好像有什么资本在往这个小众圈子里涌入,很多活动会找到我们协办,加上那一届招了很多新人,算是解决了经费问题。

高校科幻:在工作中有好搭档、好伙伴吗?可以分享一下你们工作中的趣事吗?

杨琪:`在幻协最棒的事情就是遇到副会们还有一群朋友吧,我们“工作感”并不强,因为私交都非常好,在当时科幻社团很艰难的情况下,完全是为爱发电,能把活动从零到有的办起来,集结起后来这么多喜欢科幻的学弟学妹,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很难忘。趣事和梗就实在太多了,尽管现在我们大多毕业了联系不多提起来还是会心一笑。比如说,我们每年10月的“电子羊肉火锅节‘(实际上想约火锅不分时间)约火锅,要带上一样科幻凭证”赴宴“,二向箔毛巾、含漱爆破液什么都有。

高校科幻:您参与了武汉江城科幻联盟的架设,当初做这个的初衷是什么呢?觉得达成心中的希望值了吗?

杨琪:说起江城科幻联盟算是当时无意之举,那几年武汉协会校间联系不多,我印象里只有和武大幻协之间长期串群互黑。直到16年,陆陆续续在华科幻协群里(?)认识了武理的吴奇、中南财的图图,都提到找不到组织准备新建科幻社团,希望多多交流借鉴活动和管理经验,加上冷清了一段时间的地大和华师重建,刚好七校(集齐七龙珠)。希望能够给武汉新建和重建的协会会长们一个交流平台,就拉了个群“江城科幻联萌”,没想到后来也有一起办活动的机会,一起面基和沙龙,和京津冀、江浙沪相对就有了这个联盟。后来卸任后就对这个关注不多了,看起来七校中不少协会活跃程度不高,而且距离远,也没有再联合举办活动,觉得比较遗憾,希望还会有新的会长能够重新组织起来联盟吧。

高校科幻:您在管理社团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吗?

杨琪因为已经卸任很长时间了,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分享的,每个协会的定位可能也不一样,当时和现在的科幻环境应该也大不相同了。新会长们可以左转知乎“科幻协会会长的素质”(记不清)。我唯一的经验可能就是,科幻协会是因为喜欢科幻的“人”才存在而的,会员之间的凝聚力才是所有活动的出发点。

高校科幻:很多科幻征文比赛都提倡所谓的“硬科幻”写作,您觉得我们是否在社团活动中也要追求“硬科幻”呢?

杨琪这个上面对科幻的定义中我有提到这一点,我们这边的氛围更提倡泛科幻吧,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还是比较二元化、绝对化的说法。科幻征文的硬科幻为了避免征稿过于脱离科学的幻想作品我觉得还是很合理的,以前做评委的时候看到不少以软科幻为名的哭笑不得的作品。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活动,注重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软科幻曾经也经常被讨论。

高校科幻:与国外科幻创作相比,您觉得中国科幻又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发展会怎样?

杨琪我是比较不认同去吹科幻元年或者”中国科幻NB“这些说法的,现状来看虽然大刘的评价很高,但几乎只有一座珠穆朗玛峰(而且还沉迷走穴?),大多数科幻杂志这些年也消失了,只剩下科幻世界,一直在看科幻世界的幻迷应该知道,近年来质量比较尴尬。其实我国远远还没到国外科幻黄金时代的时候那种迸发的科幻创作燎原之势。但现在科幻征文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人写科幻,比如我们华科的一位老会长(分形橙子)这一年几乎爆发式的写了不少科幻小说,优秀作品和优秀科幻小说家至少已经在不远的路上了。

高校科幻:您觉得高校科幻迷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社团和民间科幻组织(平台)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杨琪相比于京津冀圈子和川渝圈,武汉很少有机会参与科幻节、科幻大会或者颁奖这样的盛典,大多数时候武汉社团处在自娱自乐的状态,尽管作为会长能够和一些作家有一些私下沟通,但很难特地邀请来参与我们的活动,大家没有多少近距离和科幻圈交流沟通的机会。最大的帮助(主要是针对武汉这样的城市)应该是能够提供一些这样的活动机会。社团是学生幻迷的聚集地,社交和校园属性会比科幻专业性重要得多,更多是一群人因为科幻相聚的地方吧,民间科幻平台更能够做到一些高校社团很难组织的大型科幻活动。

高校科幻:您觉得传承对于科幻社团来说重要吗?贵社有什么活动传统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

杨琪虽然我当时寄希望于能够传承下去,但如何传承几乎是所有科幻协会面临的问题,我所了解的科幻协会往往很依赖某一届社长的个人魅力和个人热情,缺乏一个靠谱的接锅人就容易迅速陷入冷清中,接下去可能就直接消失在学校社团里。有传承的社团会相对而言氛围更好一些吧。我大一时,在华科幻协潜伏着很多比我大几届甚至十几届的学长学姐们(元老院),不仅是在群内讨论时给我很多超越同龄人的启发,他们的建议也能让新社长轻松得多。到现在华科还有这么一个集齐了从02年建立的几位古早会员到17届小会长都在的幻协群。

实话实说,华科这边社团活动氛围一般,有一些活动我们并没有传承下来,卸任后的几年里的升级版活动可能更有趣。我只记得很久以前的一些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科幻故事接龙,寒假约读讨论活动,也举办过科幻竞赛、小型征文、科幻定向越野、漫威主题讲座,VR体验,还有各种和其他幻协的联谊和沙龙,比如缺爷来武汉出差的时候就曾经邀请过阿缺和星海一笑老师来和江城科幻联盟的同学们讲讲,这样的活动也可遇不可求。如果说全国各地幻协共通的传统活动,我猜都会包括桌游、聚餐和跑团(开玩笑)。

高校科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杨琪那就是希望还在坚守的高校科幻协会们 live long and prosper,让所有热爱未知和可能、热爱想象力、热爱星辰大海的银河漫游者们能够相遇。

采访 | 张郅
文字编辑 | Mr.Unicorn
排版 | 氚
审核 | Lyn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