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起承转合
起须五心相应,承应中节相随,转必松沉流连,合则根追能留。
行拳走架,摸手喂劲,每一式势起,两手心、足心及头顶心(五心,全身梢节之至阴者也,阴极,则阳生)须有呼应,劲路便有联络。构园作画强调“山无脚,水有源”,也同理。山有脚,则生硬,情趣全无;水无源,则竭涸,灵机顿失。呼应忌生硬、忌断续、忌凸凹,忌缺陷。一呼一应,宜犹蜻蜓点水,一沾而起,所谓“肥不臃肿”者也。
拳势既起,一阳自海底生发,须有肘背膝中节相随,劲路得以贯之。内中存一提一拔一牵引。如运笔泼墨,细小精微处,须凝神静气,刻刻留意,不敢草率造次。行拳走架倘能举轻若重,推手应敌则能举重若轻,所谓“瘦无纤弱”者也。
一呼应一牵引,以对手的半个阴阳圈相合,即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图。一己之行拳走架,还只是半个8字,此时为己身阴阳生息之机,当刻刻留意。稍有不慎,或过或不及。两脚的虚实、两手的走化全系于此机的把握。书法至此,常用按、颤法,笔锋铺开,或按或颤,复以中锋行笔,方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拳势至此,须松开两肩、两胯里根,自然沉着,拳势也流连无涩。所谓“其流自畅,其势则疾”者也。
拳势自梢节而起,中节相随,转沉引化,“合”成破竹之势。转合之间,内含一迎一送。迎来送往,须与对手节拍相合,方不失人情世故,也不能庸落世俗客套。如是方显待客之道。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关键在于要恰如其分的牵动对手的四两劲。不足四两,则待客不周,难以牵动对手;过于盛情,对手长驱直入,反客为主,也难以承当东道之宜。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拳势至此,根节自然成“追敌”之势,剩勇能留,莫作穷寇之追。对待穷寇,兵书有“黄金铺道”,讲的就是送客之理。书法至此,则有顿、挫用笔,藏锋逆收,所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者也。
拳势有起承转合,拙中藏巧,巧中又寓拙,便无赳赳武夫气,书卷味飘然逸出。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