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不建议健康人群做癌症筛查,很可能会害了自己
癌症高发的当今,大家对癌的警惕意识也越来越高。受到各种关于癌症普及知识的影响,就算你根本就没有真的了解癌症是什么,也知道癌症越早治疗、效果也就会越好。正因如此,在医疗界还催生了一个特殊的产业链条:防癌筛查!
随便在网上搜索关于癌症筛查的内容,你会发现当地不同体检医院纷纷都推出了癌症筛查项目,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且很多销量都非常高。有部分经济充裕的人,每年都会给自己和父母报名进行防癌筛查,目的就是不给癌症任何喘息之机!
但是,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早在2016年,就曾发布过关于防癌筛查的演讲。他并不提倡健康人群进行癌症筛查,甚至是直接之处检查意义真的不大!其主要原因,主要和以下几点有关:
1、癌症筛查出来,死亡率也并没有下降
美国、加大拿等国家,都针对各类癌症进行过研究。实验结论表明,进行前列腺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虽然多,但是检查和不检查的人群,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并没有差别。且乳腺癌的调查也表明,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癌筛查,对她死于乳腺癌也没有任何影响!
另外,美国有一项针对肺癌的调查也明确显示,参与调查的人中,筛查与不筛查的患者,死于肺癌的几率几乎没有差别。相反的,每年进行2次以上的高频率x射线检查的人群,肺癌死亡率反而是增高了!
多个数据都佐证,即便是每年进行防癌筛查、检查出癌症的患者,和没有做癌症筛查、几十年后死于这种癌症的患者,存活时间大致相同、死亡率也没有差别!用最通俗的话来说,重视防癌筛查、忙活了半天、经历各种手术治疗后,患者依旧不能延长自身寿命。
2、早发现、早治疗,真的如此重要吗?
在过去的20-30年间,大量筛查癌症、治疗癌症的新技术问世,对癌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双早”的实际效应、和它诱发的新问题,正在引起学界的反思。在20年内,我国癌症病发率水涨船高,与国民寿命增长、生活环境改变有密切关联;
临床认为,癌症大约可分为3类。第一种为快速型,无论怎么体检也不能揪出早期问题,而一旦确诊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发展到晚期和死亡,比如大部分食管癌、胰腺癌就是这种;
第二类则是渐进发展型,也就是从慢慢长大到死亡,早期筛查的确是有治愈的希望,比如大肠癌、子宫颈癌等,筛查效果相对较好;
而第三类,就是发展速度较慢、治愈率较高的惰性癌,比如甲状腺分化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都是临床治愈率较高的存在。这其中前列腺癌非常特殊,甚至有研究证实,前列腺早期癌症就算没有筛查出、没有积极治疗,10年内死于前列腺本身的也仅仅只有1%左右!
所以,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是取决于患者癌变的部位、癌症恶性程度、年龄、免疫机能等几大方面。
3、检查半天,你可能是害了自己
在2008-2009几年内,我国的首都北京,就投入了2亿多对全市133万妇女进行癌症筛查,确诊了72例宫颈癌、241例乳腺癌,其他妇科肿瘤达到了17例。以此进行推算,且不困国家是否能承担的其,除了耗费和效益评估外,更难的问题是筛查出癌症要怎么办:
如果早期进行干预,比如切除早期的病灶、基因调控等,治疗效果的确是不错。但是,这其中很大部分患者,最终也都演变成了复发、晚期、终末期;
而定期进行检查、随访观察,长期反复进行ct筛查,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巨大的心理负担问题也不能忽视,有部分癌症会潜伏10年、甚至是20年的时间。而早期筛查出来的人,带着这种巨大的心理负担,反而可能会促使病灶发展!
所以,对早期发现癌肿,并不能采取:错杀一百、不放一个的轻率举措!
真正适合防癌筛查的人,其实就是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特别是几代人内有2人以上都出现了同一种癌变的人、常年吸烟和酗酒的人、长期存在和癌相关的慢性病人群,这才是真的应当提高警惕的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