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将被李世民处斩,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就此给大唐埋下祸根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杜甫《北征》

唐建立之初,唐太宗凭借着自己英明的治国之策和开国大臣们忠诚地追随,为大唐的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画下了极其辉煌的一笔。

但也正是因为唐太宗当时一念之差的一个决策,使两百多年后的大唐陷入了无比混乱的地步。

杀降不祥

自从汉朝覆灭,中原大地上一直分崩离析,始终未有一个宏大的王朝。直至隋文帝登基,终于算是结束了漫长的乱世,可好景不长,待到隋炀帝登基时,整个王朝的安危再次陷入了危机。

隋炀帝骄奢淫逸,大量的财力物力去修筑大运河,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农民起义的号角也算是正式吹响了。

但历史也总是相似的,一个王朝的覆灭,也就意味着另一个王朝的兴起。

唐国公李渊假借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借口,调遣了大批人马,堂而皇之地准备着起兵造反的计策,想要通过这一次的战争,完完全全的让江山易主。

众所周知,此时的李世民早就跟随自己的父亲南征北战的,他天生就仿佛在军事领域有着极高的天赋,为父亲打下江山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同时他也求贤若渴,但却在公元621年击败起义军的首领王世充时,收下了大批将领为自己所用,却唯独对一人痛下杀手!此人便是单雄信。

单雄信,曹州人士,年少时就比常人勇武百倍,因此当面临隋朝腐败的政权时,果断地加入了农民起义军。

司马光也曾在《资治通鉴》中夸奖道,“雄信骁捷……军中名号曰飞将”,由此可见,单雄信在军中的地位也并不低,自身的能力也是极强。

大业九年时,他与自己的好友徐茂公共同投向瓦岗寨翟让的手下。没多久,便成为了翟让的心腹。

之后李密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没多久便设计杀害了翟让,成为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李密同样也很是重用单雄信。

可起义军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失败的。不仅仅是因为在作战方式上不及李唐之军,更是在长远的目标与追求上没有详细的计划,导致起义军节节败退,最终走向失败。

失败后,李密仍是不死心,想着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带着残余的部下投靠了在河南的王世充,也就在此时,单雄信和徐茂公两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单雄信为了自己所谓的人道正义依旧追随李密,于是一同成为王世充的部下,而徐茂公早已看透了起义军失败的结局,选择了投向与李唐之军。

公元620年,单雄信与李世民展开了斗争,李世民被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命丧于此,好在徐茂公站了出来,拿起了此前的兄弟情谊与单雄信商讨,恳请放李世民一命,毕竟由多年兄弟情谊在,单雄信最终还是放过了李世民。

但过去了一年后,李世民再次出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惨败,他和他的部下只能归降于李世民,李世民也是求贤若渴,收下了许多部下,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几乎放过了所有的人,唯独一人,要将他斩首示众,此人便是单雄信。

徐茂公知道此事后,也是十分震惊,急忙找李世民求情,可李世民就是铁了心了要把他杀了。

正所谓:“杀降不祥。”

若是单雄信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如此,也定不会在当初为了旧友的情谊放过了李世民。或许就是因为此次的杀戮,摧毁大唐根基的祸患也就在此刻埋下了。

“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世民虽将单雄信斩首示众,但在一开始也遗漏了单雄信的妻儿,唐茂公看在旧日情分,将单雄信的妻儿偷偷保护了起来,李世民知道此事后,也并没有对唐茂公进行问罪,反而提拔了单雄信的后人,或许是因为愧疚,因此并没有斩草除根。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由盛转衰,宦官当道,整个国家陷入无边际的暗黑之中,百姓民不聊生,最后一个叫黄巢的人带领着百姓揭竿而起,其中就有着单雄信的后人,单兴、单旺、单茂和单盛,并且他们还是黄巢部下的四位心腹大将,这四位大将带领着起义军“敲”开了长安城的大门。

小结

现在转过头来想想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单雄信呢?生死不过就是一念之间事情,学者提出了两点:

一,单雄信毫无忠心可言,总是率先投靠新主。

可仔细想想,朝堂之上的墙头草难道就会少吗,因为这个理由去杀他也未免对他太苛刻了。

二,认为单雄信的势力过于强大,容易成为朝堂上的一根倒刺。

可是,势力最强大的难道不应是王世充吗,王世充最后也只是落了一个被流放的地步。其中的是非恩怨想必也只有当事人才一清二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