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普知识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传递。

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慢性疼痛的发生还有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特殊发生机制:
1 、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反复慢性刺激促使脊髓背角细胞发生病理变化,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产生逆向动作电位 ( 由神经传至感受器 ) 。储存在神经末端的化学物质颗粒释放 P 物质和神经生长因子,提高了伤害感受器的兴奋性,增强外周痛觉信号向中枢的传递。因此,严重的慢性疼痛患者甚至可能在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会感觉到疼痛。
2 、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慢性疼痛常表现为在组织损伤愈合后的持续性疼痛。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元的异位电活动是痛觉异常的生理基础。神经损伤引起的痛觉异常通常与神经损伤方式有关。神经损伤诱发异位电活动的发放形式与正常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的传入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别,受损神经可以在无任何外部刺激的条件下产生高频簇状放电,导致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
3 、痛觉传导离子通道和受体异常:在慢性疼痛过程中,痛觉传导离子通道和受体发生异常变化。
4 、中枢神经系统重构:慢性疼痛的“疼痛记忆”表现为损伤治愈后疼痛信号依然持续存在。这种“疼痛记忆”并非心理性因素的结果,而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的病理基础。“疼痛记忆”将进一步加重慢性疼痛对患者认知行为和精神心理的损害。
脊髓损伤后的幻觉痛发生机制 脊髓损伤后的幻觉痛是脊髓损伤所致的多种慢性疼痛中的一种,指患者感觉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已丧失皮肤痛觉区域的疼痛,又称中枢性疼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