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从南京到北京》特展的第1件文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庄子》
如果把博物馆当做知识的殿堂,那么任何一件文物都足以称得上是那包含3000大千世界的1粒沙!
每一件文物,都兼具艺术、历史、科技、经济等诸方面的价值:好色之徒看到的是艺术之美,贪财之人动辄言百千万亿,有人关注的是科学技术,有人透过物象看到了古圣先贤的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讲,博物馆更像是一面镜子。
《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厅的第一件文物——徐达家族墓出土的“铜镜”,即可映射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哈姆雷特!
距铜镜不远,是一双出土于东瓯王汤和墓的“银筷”!
这两根棍,对于中国人而言,司空见惯,每个人都会用。但,如果脱离了这种文化。考古工作是由对“筷子”完全没有概念的人来进行……
明定陵出土“金筷”
即便他们发掘的每一座墓葬,都出土了这两根棍棍,最后得出的结论依然是——中国人没有餐具,估计是用手抓饭的!
此绝非笑谈。
比如,考古中常见的“鱼钩”,骨质的有之,金属的有之。但古人究竟如何抓鱼,我们未必晓得。网上有一段视频,堪比民族学/民俗学教程。
再看一段开山采石的。绝对颠覆了我们想象中那种一斧一凿,挥汗如雨,外加持鞭监工的苦难场景。
如此,亦不难理解:脱离了民族学/民俗学的考古学,就是睁眼瞎!
平心而论,我们究竟能正确解读多少文物,其数未知,真如天文数字般的大!
由于时间、空间、文化背景等差异的原因。古人的常识,对于今人而言,可谓“智慧”。其实,反之亦然!
知识,来源于常识!当常识不在,所有的知识,都是空中楼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