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解三难,强基真灵验
让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包沟村的116 名70 岁以上老人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2020 年国庆节适逢中秋节,他们被村干部们请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前的广场,吃月饼,观看村里专门为他们献上的文艺表演。
包沟村原来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2018 年4 月,潘卫星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从带领党员干部义务修建带有乡愁记忆的村文化墙抓起,很快就带领包沟村党组织走出软弱涣散的泥沼,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五星级党支部”称号。
包沟村的变化,是洛阳市开展“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后,基层通过“党建+”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选“头雁”组“雁阵”
洛阳市下辖7 县10 区,2376个行政村、823 个社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务工潮,“缺人”“缺钱”“事难办”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三难”。 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基础上,洛阳市提出“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与智治的有效融合。
洛阳市委组织部部长何伟告诉半月谈记者,“党建引领”首先要抓好建强基层党组织。 洛阳市用“党建+ 人才”优化基层干部梯队,重点抓好三支队伍:一是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定期研判和任职资格县级联审,动态调优村(社区)带头人队伍; 二是通过对优秀村(社区)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配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 三是把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本地大学毕业生等优秀分子及时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
现在,洛阳市已经建成2023 个“五星级党支部”。 今年2 月底结束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199 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一肩挑”,较上次换届提高86.6 个百分点; 两委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6.5%,较换届前提升9.9 个百分点; 平均年龄43.9岁,较换届前下降9.4 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
“四治”并进解顽疾
有居民想要翻新路面彩砖、有居民想要在空地上补种树木等,这些意见都通过“党群协商议事会”解决了,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街道二号街坊的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为解决基层治理中常见的“事难办”问题,洛阳市用“党建+ 自治”,推进民主管理,深化农村“四议两公开”和城市“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在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中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 目前全市3199 个村(社区)均建立基层协商工作机制,2595 个村建立完善了“一约四会”制度。
“这些都是群众捡到的包、身份证……”2021 年3 月31 日,在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定鼎门社区的“四官办公室”,社区老民警潘丹勇正带着新民警邓志强做失物整理、登记。
洛阳市常态化开展“四官(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进村(社区)活动,用“党建+ 法治”的模式,突出法治保障作用,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现在,洛阳市已经有3 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6 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打掉黑恶团伙87 个,成功调解乡村纠纷4 万余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在孟津县小浪底镇明达村,村街的墙上、道路两侧的报栏里,“明达骄傲”“明达功臣”“明达纪事文化墙”内容丰富。 洛阳市以“党建+ 德治”的形式,实施以学促德、以规立德、以文养德、以评树德工程,强化德治支撑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通理论走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全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8 个、省文明村镇43个、市文明村镇803 个。
“党建+ 智治”同样助推洛阳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公共服务更加高效。 2020 年疫情防控期间,武汉路街道武汉路社区祥福小区出现一辆可疑私家车,社区党委书记张静第一时间利用“智库”系统排查,消除了误会,缓解了居民的恐慌情绪。
“一刻钟服务圈”成为“吸粉圈”
舞蹈课、模特课、书法课、国画课、汉服美妆课……从周一到周五,在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街道东方今典社区多功能教室,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从老师到学员,都是社区居民。
洛阳市在推动服务进村(社区)过程中,为解决缺钱的难题,按照费随事转、人随责走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向乡镇(街道)下放编制2446个,推动力量向基层下沉。 他们还通过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社工机构专业服务、市场主体自主服务等方式,把居民生活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益事业和生活服务业引入村(社区),提高事务服务便捷性。
“5 分钟超市、银行、邮局”“10分钟医疗、群众文化广场”“15 分钟体育健身圈”,洛阳市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党建+ 服务”,把群众牢牢地吸引在基层党组织周围。 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体育健身场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远程医疗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村村都有农家书屋,总藏书量超过550 余万册。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任何时候都要强化党的引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这样的布局能让群众感受到党就在群众身边,党员就在群众中间。 通过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让组织强起来、体系建起来、正气树起来、服务跟上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