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伏》到《风筝》——关于特工和战略特工

导言】入驻平台一年来总是会看到一些网友把某瓣的评分拿出来把谍战剧以十年、二十五年的时间段进行排名,或直接拿《潜伏》和《风筝》做一比较。

原本不想对于同是经典谍战剧的两部作品拿出来比较,因为两部剧个人都非常喜欢,但看到评论区里的一些说法,不得不认真地聊聊个人对这两部经典剧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谍战剧以及特工的一点儿粗浅的认识和解读。

本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潜伏》和《风筝》各自的特点

二《潜伏》和《风筝》的选角

三《潜伏》和《风筝》哪个更真实

四《潜伏》和《风筝》——特工和战略特工的不同

五 再聊《风筝》的几个用意

1《潜伏》和《风筝》的特点——故事和历史

❶《潜伏

拍摄于2009年的《潜伏》主创人员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关于谍战职场的故事!

(也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剧)

图片来自网络

❷《风筝

拍摄于2012年播出于2017年的《风筝》从一个高级特工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国共两党在隐秘战线的斗争史。

图片来自网络

2《潜伏》和《风筝》的选角——争奇斗艳,精彩纷呈

主人公:余则成~孙红雷饰

余则成:不同于所有谍战剧的主角:他,其貌不扬,遇事沉稳,胆大心细且深藏不露,具备真实特工所有的特点。

剧中他多重身份的转换有五重特工袁姝的影子;余则成被迫跟吴敬中到台则有吴石将军等历史人物的影子。

胡军版谍战剧剧《大陆小岛》也有呈现。

配角

天津站长吴敬中、党通局的情报贩子、安插在延安的佛龛、狡诈的情报处长、凶狠的行动处长、左蓝和由纯情转变为坚定革命者的女文青,各个角色深入人心。

❷《风筝

主角:郑耀先——柳云龙饰

余则成的身份原是有左倾倾向的果党,因个人感情和对原党派的失望被策反。

人物原型更多的是特工。

郑耀先是经历了大革命的老党员,和组织失联、被果党怀疑、追杀后隐姓埋名后仍然为组织提供情报、哪怕身份不能被公开承认仍坚守信念为党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人物原型是中国隐秘战线上的“闲棋冷子”——战略特工

这一点在《风筝》的片尾就是很好的体现。

而且这些原型大都经历了特殊年代。

这是《风筝》有别于所有谍战剧的最大特点。

(在此不再阐述二者区别,有意者可到个人主页看解读《风筝》的相关文章。)

配角

执着的江心、从良的秋荷、逗比的延娥、聪明又贤惠的剃刀、明察秋毫、果断、对部下具同理心的钱部长,包括儿时的周乔,不知多少次让观众为之动容!

哪个演技不是征服了观众?!

次配角:

让人又爱又恨的袁农、村委会干部、农场得势女……

从两部剧的演员来讲,没有完胜,只是各有特色。

3《潜伏》和《风筝》赢在哪里?

★《潜伏》像一部谍战大片,惊险刺激、险象环生、情节紧凑、观赏性极强。

如果用一部美国大片来比喻,就好比美国谍战影片《真实的谎言》!

★《风筝》像一部谍战史,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回味悠长。

如果用一部影视作品比较,它就好比是中国特工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郑耀先从1928年被苏区国家保卫局指派打入军统内部(根据剧情推算,其党龄至少在大革命前)直到1979年,历经了中国革命50多年,从一个侧面就是中国革命历史隐秘战线上那些战略特工的缩影。

4《潜伏》和《风筝》哪个更真实?

引用《剑吼西风》一书中涉及到《潜伏》,书中原话如下:

隐蔽战线斗争的危险数十倍,成百倍地高于一般的地下斗争。潜伏无灵活可言,卧底的大忌就是讨巧。送“一名可敬的农村劳动妇女”到大城市里给一个大特务当太太,电视剧可以这么拍,否则不好看,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悬念,没有高潮,生活却不能这样重演。生活中的隐蔽战线斗争要是这样展开,那被断送的绝不只是余则成的个人生命。

——节选自《剑吼西风》第11页

当然,上述一段话只是说明了现实中谍战的真实,除此之外,作为影视作品而言,《潜伏》在各个方面都堪称经典!

还有部分网友喜欢用评分作为一部剧优劣的佐证,这里面应该有人们对谍战剧、特工和战略特工认识的问题,也和一部分网友比较偏爱看剧情更轻松一些的片子有关。

截自评论区

战争年代一般的谍是拿情报传情报,期间为了获取情报和敌人斗智斗勇;

战略特工不同于一般的特工,所以才有周恩来总理对他们的嘱托:长期潜伏,隐蔽作战十六字嘱托。

他们的身份通常是比较边缘又是非常被信任的:

比如抗战初期布在胡宗南身边的中共特工“后三杰”之一熊向晖,他的女儿曾归结他四年只发出了四份情报,但都至关重要!

有网友提到《风筝》不如《无悔追踪》,说明两点:

❶《无悔追踪》确实是一部好剧!

★是一部京味儿剧作,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对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演绎和再现乃至到现在都是很多京味剧无法企及!

★以刘佩琦王志文为代表的主配演员演技都是没得挑!

❷《风筝有别于无悔追踪

无悔追踪》主要反映我公安人员坚守岗位、对党忠诚、对追踪目标不放弃的一种精神。主人公在明被追踪人在暗。

风筝》主要反映的是深度潜伏者在和组织失去联系后如何坚守,尤其在特殊时期,自己的身份得不到公开认可、甚至不惜抛弃亲情的情况下仍然凭借信仰坚持为党工作的精神。

两部剧的相同之处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谍(郑耀先和静波)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存在(无论是我方还是敌特)。

谁能说现在的国安不是谍?可谁又能知道身边谁是谍?

之所以《无悔追踪》没有被认定为谍战剧,第一是那个时期谍战剧少而且还没有详细的分类,而且如按各个时期对谍的称呼,《无悔追踪》应该叫反特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对谍战和谍的认识~更多的认为战争时期的枪战片深入虎穴并缴获、传递情报的才是谍战剧。

把《无悔追踪》放到现在,仍然有人不会认为它是一部谍战剧,见仁见智。

所以,才有中国第一部谍战剧是《敌营十八年》之见。

直到后期《暗算》的出现,谍战剧才开始成为国产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大的题材和类别。

5 再聊《风筝》的两个点

❶对《风筝》删减版的观感

经常有网友大赞《风筝》删减版,个人感觉,删减版剧情看起来更连贯,5集的量也并不影响现网站推出的46集版本要体现的主题。

★超越人性之外的是无私和奉献

很多观众都高度肯定了《风筝》中对人性的表现,被很多场景感动,甚至一些网友入戏地对郑耀先表示不满(除去立场“对不起”宫庶等等)

但这正体现了我党之所以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比谁更真情——徐百川败给了郑耀先

面对亲情,徐百川选择了自己的儿子出卖了口口声声的“六弟”!——啃再多的苹果皮也抵挡不住心中的至亲!

★比谁更坚守信仰——“影子”完败

用现在的话说,国共这两个高级特工都有很高的职业素养,有对个人职业和党派的绝对忠诚,堪称“业内高手”,都忍受着常人所不能,

①但“影子”在有过内心的动摇,尤其在特殊时期遭受白眼群嘲时,不管她说的话是真是假,如果不是郑耀先的帮助和鼓励,她可能会自我了结,或许是反面的激励才让她坚定地又鼓起勇气继续追查“风筝”!

②或许是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让“影子”彻底地从心底“愿赌服输”,在发出最后一个情报后,(尽管不能背叛阶级和立场),她心甘情愿地开结婚证明,然后心甘情愿地称郑耀先为“先生”,心甘情愿地死在对手“风筝”面前!

★要正确看待特殊时期

有网友说《风筝》后半部真实,作为跨年代的谍战剧,真实的反映历史只是一个方面,而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各个人物(包括袁农和局长)在意志力上都和郑耀先形成了不同的对比。

这或许是《风筝》中对特殊时期呈现的部分用意。

❷《风筝》为什么要表现延安的场景?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风水宝地”,从1935年长征后落脚到1948年,中共中央驻扎了整整13年!

史上称“肤施”,是军家必争之地;

★中共第一个特工的“黄埔”在延安

★第一个公安局在延安,延安的警察被称作“人民警察”;

延安的反特工作非常成功!

所以佛龛被“遣返”;“影子”只能“比革命还革命”,不敢乱动没啥作为。

★《风筝》用了七集的篇幅展现了1946年“特区”延安的风貌:

民风民俗:“三不沾”、“信天游”、“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广播站播放的大量的革命歌曲、文工团的宣传和文艺演出……

通过郑耀先的亲历再现了延安,也通过郑耀先的行为表现出对延安生活的向往!

作品中对延安的所有呈现充满了创作者对延安的敬仰和颂扬!

潜伏》优在编剧;《风筝》高在格局。

结语

经常看到网络上出现“天花板”“巅峰”之类的用词,相信即使是哪个演员本人也不敢这么自信!

或许某部剧是这个演员或导演自己的“天花板”或“巅峰”。

艺术作品都有瑕疵,即使是经典——曾经的现在的乃至未来的。

永远相信:艺无止境。

为此才有一部又一部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那是所有艺术家的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