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热衷用数字取名?
据说元朝有个规矩,普通百姓取名,要依据父母年龄之和或者兄弟排行,也就是说,名字是一堆数字编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名很怪,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也怪,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重八”就是“八八”,也就是说,朱元璋又叫“朱八八”。由此可见,朱家三代都跟数字关系密切:祖父是一,父亲是五十四,孙子是八十八,全是一百以内的自然数。
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随笔》第五卷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意思是元朝禁止老百姓取正式名字,只让他们按照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编个号。俞樾还举出道光年间绍兴一带的取名风俗为证:“近年绍兴乡间颇有以数目字为名者,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四五。”照这个逻辑,朱元璋名叫“重八”(八八),很可能是因为他爸他妈生他时年龄相加刚好八十八岁;朱元璋的爸爸名叫“五四”,则可能是因为他爸他妈生他时年龄相加刚好五十四岁。这样看来,夫妻双方的年龄应该都在二十岁以上和五十岁以下,这是很正常的生育年龄。
跟朱元璋同时代的另一位猛人张士诚也是拿数字当名字,叫张九四。“九四”这个数字可能是张士诚父母年龄的和,也可能是张士诚在同族兄弟间的排行。你知道,过去盛行大族,一族人成千上万,同辈男子排行排到九十四是完全有可能的。
用数字取名的风俗并非元朝的行政命令。朱元璋也好,张士诚也好,常遇春、汤和及其父辈也好,都是生在元朝,而且出身都是无官无爵的平民。既然这帮平民取名时无一不用数字,那么当年明月“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命名”的说法也许是对的。不过翻查《元史》、《元典章》和《通制条格》,并不能发现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条文,甚至连类似的记载都没有。所以我怀疑当年明月的说法是否属实,也怀疑俞樾的论证是否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