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诗经】方伟|(十二)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十二)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周宣王的赫赫战功


上一篇说周宣王励精图治。其实,宣王中兴,更主要体现在他的敢于对四夷用兵。司马迁写他的武功一笔带过,然而,《诗经》里面关于宣王时期的战争题材的诗却是特别多。向北,讨伐玁狁;向西,征伐西戎;向南,征伐荆蛮;向东,征伐徐国。四面八方打过来了,这些都在《诗经》中有所反映。

我们都已知道了周宣王即位时的背景:一是他老子厉王胡作非为,被国人推翻,这不仅是厉王个人的荣辱,关键是直接损害了周王室的尊严和威信:天子都胡来,都被国人打翻了船,哪个诸侯还把你周王室当回事儿哩?二是“周召共和”,我们这里有句俗话叫作:“官塘漏,官马瘦,官的骡子不长肉”,本来王位都不是他俩的,又是他俩“官”着执政(“官”就是“共有”的意思),基本是儿戏。《史记》里面没有关于“共和”的详细记载,我估计:周天子的地盘这一块,大家“共和”,各种各的田,各过各的年,别闹事就行。至于诸侯,应该是各行其是。春朝秋觐,车马络绎的景象,怕已成为美好的回忆。长此以往,就会动摇周天子的地位,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即位后的周宣王,不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战争,就像美国对南联盟、对伊拉克,不听话就揍他!一打,都老实了。

但是,周宣王不是克林顿,不是布什,他手里没有航空母舰、没有先进轰炸机,更没有核武器。所以,周宣王不敢贸然的打。在打之前,他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是勤于朝政,先把国家治理好,这方面《庭燎》一诗可证;二是积蓄力量,先得富国强兵,这方面《云汉》一诗可证,忧旱的目的就是希望丰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是网罗人才,没有人才,拿什么跟人家打仗?这方面《烝民》一诗可证;四是大搞统一战线,不要以为统一战线是毛泽东发明的,黄帝战蚩尤,就靠的是统一战线。我在统战部时,最后一任部长是军人出身,他原来没有接触过统战方面的知识,上任后老看书,看一段时间,开会时讲话说:“我原来不知道统一战线是什么回事,现在再明白了:就是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的少少的”,说的大家哄堂大笑,还问我,“我讲的对不对呀”?我说:“对极了”!其实,一本又一本的统战书籍,就让我这个军人出身的部长一句话给概括了。周宣王是深谙统一战线的道理的,这方面《韩奕》一诗可证。韩侯一来觐见,宣王立即给予极高的礼遇,目的如下:一、笼络韩侯,让他觉得不虚此行;二、希望韩侯稳定一方,诗中不是说要韩侯“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吗?三、希望韩侯利用其影响、关系,帮助天子搞好统战;四、给天下诸侯做个样子,“顺我者”,我就让他“昌”,不顺我者,哼!哼哼!走着瞧!

上一篇末尾,我说我有点佩服这个周宣王了,上一篇,可见他有些手段,这一篇,敢于用兵,总是有些胆气的,总比宋朝那一个个缩头乌龟皇帝好多了。

我平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动物世界》,我原以为大型草食动物如大象、野牛,应该是没有天敌的(人除外),也就是说,除了人,再就是病死、饿死、自相残杀而死,别的动物是对它无可奈何的,谁知,我却是大大的错了。我见一群饥饿的狮子,向一群野牛发起攻击,终于使其中的一头落单,这是一头年轻的健壮的公野牛,狮子们轮番的攻击,野牛终于绝望的倒地,成为狮子们的面包。还有,我也亲见大象被狮子分而食之的镜头。狮子为什么敢于把大象、野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当面包?因为,大象、野牛,看似庞大,它也有骇人的长牙、长角,但只作为防卫,而不能进攻。不具有攻击性的最终结局就是被攻击被吃掉。狮子敢于把体型比它大的多的大象、野牛当面包,但对体型比它小的多的豹子、鬣狗等,却敬而远之,为什么?因为它们也吃肉。

周宣王是好样的!他敢于做食肉的狮子、老虎、豹子、哪怕是鬣狗,而绝不甘心做外强中干的食草的大象和野牛。所以,我深深敬佩这个宣王,虽然《史记》中记有他战败的历史,但,敢战,就是英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敢于作战的帝王,所以,他们在位时,国家才能拥有真正的强盛。

我们还是来欣赏《诗经》中关于宣王时期战争的诗篇吧。

第一篇,《采薇》。

《小雅·鹿鸣之什·采薇(宣王)》:

采薇采薇,(采薇啊采薇)

薇亦作止。(薇菜刚刚生出来)

曰归曰归,(说回家啊说回家)

岁亦莫止。(说到年终还没回)

靡室靡家,(没有室也没有家)

玁狁之故。(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遑启居,(弄的无暇能安居)

玁狁之故。(都是玁狁惹的祸)

全诗共六章。

这首诗,《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那么,它的形成时间就比周宣王早了70多年。不过,班固比周宣王晚了900年,他又有什么根据确定这首诗的年代哩?周宣王时期的主要敌人就是玁狁,所以,我把与玁狁有关的诗篇都移到一处,似乎更合理。

周朝时期,其统治区域其实并不大,基本是炎黄夏商一脉传下来的国家叫“诸夏”,其他都属于少数民族,北方的叫“北狄”(应该是陕西、山西以北的地方),东方的叫“东夷”(淮河下游一带,当时都叫“淮夷”),南方的叫“南蛮”(楚国当时被称为“荆蛮”,就是江汉流域了),西方的叫“西戎”(秦国在宣王时期还没有正式成为诸侯,镐京以西不远,应该就属于“西戎”,即使成为诸侯以后,诸夏国家也认为秦是“虎狼之国”,当年“孔子西行不到秦”,我怕也是嫌它近乎于戎狄吧),你看,周天子的辖区才多大啊?最初,这些四夷国家,可能对周朝保持名义上的臣服,比喻东北的肃慎,就曾来进贡,还有朝鲜,被称为“箕子国”,最初对周,应该是称臣的,后来,因为周穆王轻率地用兵,从此“荒服不至”,周和四夷关系恶化。周公制定的礼乐,也只是在“诸夏”国家实行,四夷的国家并不买账,他们根本不按你诸夏的牌理出牌,所以,孔子后来才感叹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诸夏和四夷在当时有这么大的差别,发生摩擦也属正常了。

我不知道“北狄”是单指“玁狁”,还是“玁狁”只是“北狄”的一支。没有功夫细考。反正与解诗关系并不大。玁狁,春秋以前叫玁狁,战国以后就改称匈奴。直到秦汉时期,匈奴一直是诸夏国家的劲敌,秦始皇为了防他,只好修长城;汉高祖那么牛,几十万大军被围于白登,弄的灰头土脸,一点脾气也冇得。可见这个民族的凶悍。

具体到这首诗,写的是戍守北边防守玁狁的战士,因为久戍不归而怀念故乡,写下了这首“出塞”诗。这个战士一边采野菜,一边思念家乡,一边发牢骚:我被弄的有家难归,不能安居,都是玁狁造的孽!厌战的情绪溢于言表。

我们读《诗经》中的关于战争的诗,很少见到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它不像《荷马史诗》那样直接写对垒双方英雄血腥的对决,也没有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这样的血淋淋的场面。它往往是旁敲侧击,点到为止,显得非常的轻灵。

以上是第一章。

采薇采薇,(采薇啊采薇)

薇亦柔止。(薇菜长的很柔嫩)

曰归曰归,(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亦忧止。(提起回家就有气)

忧心烈烈,(我心愁的像火烧)

载饥载渴。(我在这里又饥又渴)

我戍未定,(我的驻地也不固定)

靡使归聘。(也没有人可以托付带个信儿回家去)

第二章,说诗人在这里又饥又渴,住无定所,和家人音信难通。这个周宣王也真是小气,也不给人家配个手机、电脑,连个公用电话亭也没有,真是不像话。呵呵,那时候真是“家书抵万金”哪!

采薇采薇,(采薇啊采薇)

薇亦刚止。(薇菜已经变硬)

曰归曰归,(说回家啊说回家)

岁亦阳止。(又到“冬至一阳生”)

王事靡盬,(王事还是无休止,【盬,gu(第三声):休止】)

不遑启处。(整天无暇来休息)

忧心孔疚,(忧愁在心真痛苦)

我行不来!(我一离家乡再难回)

第三章,仍是发出有家难回的浩叹。

彼尔维何?(那边开的什么花)

维常之华。(原来是棠棣正开放)

彼路斯何?(那个大车是谁坐)

君子之车。(原来是主帅的战车)

戎车既驾,(战车已经启行)

四牡业业。(四匹雄马真威武)

岂敢定居?(经常打仗哪里敢安居)

一月三捷。(一月之内向京师多次报捷)

第四章,点出了主帅,诗的镜头发生了变化,由前三章的写一个士兵(诗人)在采薇,转变为写军队的主帅出场。这个场景的变化,一下子扩大了诗的容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是不是写这样的场面啊?你尽可去想象。“一月三捷”,更突出了战事的频繁。

驾彼四牡,(驾起四马拉的车)

四牡骙骙。(四马威武又精神)

君子所依,(主帅靠它来指挥)

小人所腓。(士兵靠它来掩蔽)

四牡翼翼,(四马步伐很整齐)

象弭鱼服。(主帅拿着象牙装饰的弓,佩戴鱼皮制成的箭袋,【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岂不日戒?(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孔棘!(那玁狁可是真厉害)

第五章,一边写我方战马雄壮,战车坚固,主帅威严,士卒用命;一边写“玁狁孔棘”,视玁狁为劲敌,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昔我往矣,(当初我离家从军的时候啊)

杨柳依依。(我家门前的杨柳啊,长条依依)

今我来思,(今天我终于回家来)

雨雪霏霏。(小雨夹雪霏霏飘洒)

行道迟迟,(道路长长慢慢走)

载渴载饥。(又饥又渴有谁怜)

我心伤悲,(我心多么忧伤啊)

莫知我哀!(可是,我的哀愁有谁知道啊)

第六章,写这个战士终于如愿以偿返回故里,心中仍旧无比忧伤。既然如愿以偿,应该充满喜悦才对,为什么诗人还这么悲伤哩?我们要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莫知我哀”这几个句子中找答案:诗人回到家乡,眼前的情景是“雨雪霏霏”,充满凄凉;记忆中的情景是“杨柳依依”,充满依恋。我问:“依依”的仅仅是“杨柳”吗?是不是还有为他送别的父母?妻子,或者心爱的姑娘?眼前的“霏霏”的难道只是“雨雪”?父母到哪里去了?心爱的人儿又在何方?所以,才“莫知我哀”啊!你不用心去读,怎么读得出诗中的味道?

再联系前三章,每章句首都是“采薇采薇”,反复出现,然第二句就略有变化:由“薇”的“作”(初生),到“柔”(柔嫩),到“刚”(粗硬),这几个词,暗示时序的变化,岁月的流逝,他究竟在此戍守了几个寒暑,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却可以有理由把它想象成任意长,因为长,所以“杨柳依依”变成了“雨雪霏霏”,因为长,他的父母因为思念儿子而死去,或者没人赡养而死去;因为长,心爱的姑娘可能另嫁他人。“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幅画面跨越时空交错呈现,让人产生无尽的回想。

《世说》里面有这么一段故事: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这里的“谢公”即谢安,“遏”就是谢安的侄儿谢玄,谢玄字幼度,小名羯儿,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谢羯”或“谢遏”。当谢安问子侄辈《诗经》里哪句最佳时,谢玄脱口而出,说“杨柳依依”这几句最佳。谢安则认为“訏谟定命”有“雅人深致”。我到觉得,谢安欣赏的这个句子,倒像是“老干体”,倒也颇合谢安位高权重的身份。谢玄,少年英雄,风流倜傥,更喜欢具有真性情的诗句,再正常不过了。我到现在还钦佩谢玄的眼光。

另:《诗经》中的叠词用的非常之多也非常之好,已经成为《诗经》的一个显著的特色,然而,用的最好的还是这两个:“依依”和“霏霏”。一、“依依”妆柳,“霏霏”状雪,非常之生动形象;二、这两个都是撮口呼的音,阴柔而深沉,和诗中的情感妙合无隙。为什么我们后来的诗人,费尽心力却创造不出来这样的“诗眼”哩?

第二篇,《出车》

《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我出我车,(驾着我的战车)

于彼牧矣。(来到那个郊外)

自天子所,(我从天子那儿来)

谓我来矣。(我就来到这里)

召彼仆夫,(召集我的仆夫)

谓之载矣。(命他为我驾车)

王事多难,(国家正是多事之秋)

维其棘矣。(战事吃紧,十万火急)

这首诗是歌颂南仲率兵讨伐玁狁的。

全诗共五章。第一章,写南仲奉命出征。

我出我车,(驾着我的战车)

于彼郊矣。(来到那个郊外)

设此旐矣,(设立一面大旗)

建彼旄矣。(再建一面大旗)

彼旟旐斯,(各色各样的旗帜)

胡不旆旆?(为何不快快挥舞起来)

忧心悄悄,(战前我很担忧)

仆夫况瘁。(仆夫已很劳累)

第二章,写南仲即将出征的场面。这里写了各种各样的旗帜,我们不必考究各是画着什么图案的旗帜,为什么有的叫“旐”,有的叫“旄”,有的叫“旟”,反正都是军旗。写这众多的旗帜,可见当时场面之大。

王命南仲,(周王命令南仲)

往城于方。(到朔方去修筑城池)

出车彭彭,(战车出动“彭彭”响)

旂旐央央。(各色大旗迎风飘扬)

天子命我,(天子命令我)

城彼朔方。(要我到朔方修城)

赫赫南仲,(威名赫赫的南仲将军)

玁狁于襄。(马到成功扫平玁狁,【襄,通攘】)

第三章,写南仲奉天子之命,要率军到北方筑城,以抗玁狁。

昔我往矣,(当初我出发时)

黍稷方华。(黍和稷刚刚扬花)

今我来思,(今天我回来的时候)

雨雪载途。(雨雪交加,道路泥泞)

王事多难,(国家多事)

不遑启居。(无暇睡得安稳)

岂不怀归?(哪里能不想家)

畏此简书。(畏此军书威严)

第四章,呵呵,这也太快了点,上一章刚写出发,这一章就胜利回家了。前四句“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和上一篇“杨柳依依”那四句何其相似。后四句,那就应该这样理解,全诗才能读得顺:因为天下多事,我才无暇安寝。不是我不想回来啊,因为军令如山,我必须以国事为重!――这话是对谁说的哩?看下面两章,路边早有女眷以“采蘩”为名,在翘首盼望自己的夫君归来啊!后四句,就是凯旋的军人对迎接他的妻子说的。

最后两句,有两个大诗人从这里偷过了:一是苏轼,有句曰:“岂不怀归畏友朋”;一是李商隐,有句曰:“猿鸟犹疑畏简书”。古人下笔,可真是无一字无来处啊。

喓喓草虫,(草虫咕咕鸣叫)

趯趯阜螽。(蚱蜢蹦蹦跳跳)

未见君子,(没见心爱的人儿之前)

忧心忡忡。(我是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见到以后)

我心则降。(我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

赫赫南仲,(威名赫赫的南仲将军)

薄伐西戎。(率领军队平定了西戎)

第五章,写女眷见到自己的丈夫平安归来,心中高兴。前二句,把着眼点放在“草虫”上,断非从战场浴血奋战的军人所可为,只能是在路边“采蘩”的女眷了。她们一边“采蘩”,一边听“草虫”叫,看蚱蜢跳,她们被这些小东西弄得心烦意乱。她,或者她们,在长长的队伍中,没有见到自己盼望的那个熟悉的身影,自然是“忧心忡忡”了。但是,一看见那个“他”出现在视野中,立即就“我心则降”了,哎呀,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有没有奔跑拥抱的慢镜头啊?你自己去想吧。

最后两句,再把主帅南仲的马屁拍两巴掌。看来这个南仲真了不起啊,刚还说是“城彼朔方”扫平“玁狁”,现在又变成“薄伐西戎”了。不管打谁,打胜了就好,就是英雄。能把我亲爱的丈夫活着带回来,我当然说你好啦。

春日迟迟,(春天的太阳冉冉升起)

卉木萋萋。(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仓庚喈喈,(黄鹂鸟儿喈喈鸣叫)

采蘩祁祁。(女眷们在路边采蘩)

执讯获丑,(战士们押着战俘)

薄言还归。(兴高采烈凯旋归来)

赫赫南仲,(威名赫赫的南仲将军)

玁狁于夷。(玁狁被他一鼓荡平)

第六章,诗人用一种非常温暖的色调,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既是“采蘩图”又是“凯旋图”。玁狁被英雄的南仲将军荡平了,战士们押着俘虏凯旋归来。路边,是心急如焚的等待亲人的女眷,幸好她们如愿以偿了。战争,能有这样喜剧的结局,真的很不错。祝福你们!

前面说过,《诗经》写战争,往往避实就虚,点到为止。这一首也是这样。前三章,写南仲准备出征,第四章就凯旋了,最后,用女眷们和自己日盼夜想的丈夫团圆,给这场战争平添了一些喜剧的色彩。沉重的主题,读来却颇感轻快。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篇,常武

《大雅·荡之什·常武》:

赫赫明明。(威严而又神明的宣王)

王命卿士,(命令各位卿士)

南仲大祖,(在太祖庙召见南仲)

大师皇父。(太师皇父也在场)

整我六师,(要整顿我们的六军)

以修我戎。(认真备战讲武)

既敬既戒,(要提高警惕加强警戒)

惠此南国。(把天朝的恩威宣化到南国)

这是一篇叙述周宣王御驾亲征的诗篇。因为上一篇是写南仲出师的,这一篇又提到南仲,所以就把这一篇放在这里。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周宣王召集大臣,商议出兵。

王谓尹氏,(王对尹氏说,【尹氏,掌管卿士的官】)

命程伯休父,(命令程伯休父)

左右陈行。(叫士兵左右列队)

戒我师旅,(向全军发布命令)

率彼淮浦,(我要率军沿淮河东去)

省此徐土。(去巡视徐国这块土地)

不留不处,(讨伐元凶安抚百姓,【留,通刘,杀;处,安】)

三事就绪。(军中三司的各项准备工作都要做好)

第二章,命令程伯休父整备军旅,准备伐徐。徐,在今安徽泗县一带。

赫赫业业,(威严而又伟大的天子)

有严天子。(天子御驾亲征)

王舒保作,(天子率军从容整定地前进)

匪绍匪游。(不急不缓指挥若定)

徐方绎骚,(徐国开始骚乱不安)

震惊徐方。(周王天威震惊徐国)

如雷如霆,(好像天上的雷霆)

徐方震惊。(徐国赶到震惊害怕)

第三章,写天子亲征,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而敌方则震惊害怕,乱作一团。

王奋厥武,(宣王奋其勇武)

如震如怒。(好像天神震怒)

进厥虎臣,(勇武的战士向前冲)

阚如虓虎。(喊杀的声音有如虎啸,【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铺敦淮濆,(大军驻扎在淮河岸上)

仍执丑虏。(很快就俘虏了凶恶的元凶)

截彼淮浦,(占据淮水截断敌人的逃路)

王师之所。(王师在此聚歼顽敌)

第四章,写王师威武,士卒用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王旅啴啴,(王师声威震动天地,【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如飞如翰。(好像大鸟展翅高飞)

如江如汉,(有如江汉汹涌奔流)

如山之苞。(又如泰山不可动摇)

如川之流,(又好像川流不息)

绵绵翼翼。(军营绵绵士兵整肃)

不测不克,(神出鬼没敌难测)

濯征徐国。(大力征讨徐过,安定淮夷)

第五章,赞美王师的巨大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朱熹有一段绝好的分析,他说:“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诗集传》)

王犹允塞,(王的谋划非常准确)

徐方既来。(徐国很快就缴械投降)

徐方既同,(徐国臣服天下一统)

天子之功。(这都是天子的功劳)

四方既平,(四方都已平定)

徐方来庭。(徐国也到王庭朝觐)

徐方不回,(徐国从此不敢反叛)

王曰还归。(王乃下令班师回朝)

第六章,写徐国臣服,天下安定,天子班师还朝。

第四篇,《六月》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六月》:

六月栖栖,(六月出兵很忙碌)

戎车既饬。(战车已经整治好,【饬(chì):整顿,整理】)

四牡骙骙,(四匹公马很威武)

载是常服。(战士们都穿好军服)

玁狁孔炽,(那个玁狁非常嚣张)

我是用急。(我们的边境已经告急)

王于出征,(周王命令我们出征)

以匡王国。(来安定我们的国家)

全诗共五章。

这诗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率军出征取得胜利回来后所写的一首颂歌。这个牛皮大王,写人家出征,总不忘自吹自擂一番,什么“吉甫作诵,其诗孔硕”,什么“吉甫作诵,穆如清风”,都是他的杰作啊,我可没有冤枉他。现在,自己带兵打了胜仗,哈哈,还能不吹一把啊?母鸡下个蛋,“各大各大”不停地叫。呵呵,吉甫老兄,你别叫“尹吉甫”啦,我给你送个名儿,叫“尹母鸡”得了。

第一章写六月时候,玁狁犯境,边关告急,王命出征。这次出征的主帅,就是尹吉甫。

比物四骊,(四匹黑马匹配好)

闲之维则。(进退训练有法度)

维此六月,(正当酷热的六月)

既成我服。(已经做好我们的军服)

我服既成,(我们的军服已经做好)

于三十里。(我们已经行军三十里,【三十里,一舍】)

王于出征,(周王,命令我们出征)

以佐天子。(来辅佐天子安定天下)

第二章,写尹吉甫训练军队,分发军服,作战前准备。

四牡修广,(四匹公马真高大)

其大有颙。(脑袋大大好威风)

薄伐玁狁,(我们去讨伐玁狁)

以奏肤公。(来建立伟大的功勋)

有严有翼,(军纪严明阵容整肃)

共武之服。(谨慎对敌毫不松懈)

共武之服,(认真对敌准备充分)

以定王国。(以使我们国家安定)

第三章,写阵容整肃,将帅谨慎。

玁狁匪茹,(玁狁来势很凶猛,【匪,不;茹,柔弱】)

整居焦获。(占据了焦获这个要地)

侵镐及方,(敢于侵犯我们的镐京及朔方)

至于泾阳。(兵锋已经直抵泾阳)

织文鸟章,(大旗上绘着鸟的图案)

白旆央央。(白色的大旗迎风飘扬)

元戎十乘,(老将军驱动战车十乘)

以先启行。(作为先锋前去迎敌)

第三章,前半写敌人来势汹汹,军情紧急。后半写我军前去迎战。玁狁占领焦获,直抵泾阳,直接威胁到镐京的安全,这个玁狁,也真够狠的。

戎车既安,(战车已经驾驶稳)

如轾如轩。(时低时高来操纵)

四牡既佶,(四匹公马步伐齐,【佶(jí):整齐】)

既佶且闲。(步伐整齐神态安闲)

薄伐玁狁,(我们前去讨伐玁狁)

至于大原。(我们很快打到太原)

文武吉甫,(文武双全的尹吉甫)

万邦为宪。(他是天下万邦的好榜样)

第四章,写尹吉甫率军前进,直抵太原,很快荡平了玁狁的进犯。既然是打了胜仗,你就吹吧,胜利者是不被指责的。人家“尹母鸡”就吹:“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老兄,你也太能吹了点吧?

解释一下:车子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成语有“不分轩轾”,谓不分高下。这里,轩,可以理解为高一点,轾,就是低一点。指训练战车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的动作。

吉甫燕喜,(吉甫设宴好欢喜)

既多受祉。(受到天子很多赏赐)

来归自镐,(从镐京载誉归来)

我行永久。(到处宣扬他的武功,走了很多日子)

饮御诸友,(设宴招待众朋友)

炰鳖脍鲤。(又烹老鳖又脍鱼)

侯谁在矣?(宴会上都有哪些老朋友啊?)

张仲孝友。(忠孝友爱的张仲就在其中)

第五章,写尹吉甫打了胜仗,受到天子的赏赐,从镐京回来,走一路宴请一路,不失时机的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末尾写的很有意思:我打了胜仗啊!天子召见我了啊!赏赐了很多东西啊!为我庆功的人很多啊!不信?你问问我的老友张老二,他可是个见证人啊!哈哈!得意洋洋的“尹母鸡”啊,我拿你可是没治啦。

第五篇,《采芑》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采芑》:

薄言采芑,(采芑啊采芑)

于彼新田,(在那个新田,【新田:毛传:“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畬”】)

呈此菑亩。(又采到菑亩)

方叔涖止,(主帅方叔就涖临了)

其车三千。(他带战车三千辆)

师干之试,(士卒舞盾操练忙)

方叔率止。(方叔统帅他们)

乘其四骐,(他乘坐四匹骏马拉着的战车)

四骐翼翼。(四匹骏马威风凛凛)

路车有奭,(大车涂着红色的装饰,【奭(shī):红色的涂饰】)

簟茀鱼服,(竹编的帷幕,鱼皮蒙的车厢,【簟茀(diànfú):遮挡战车后部的竹席子。鱼服:鲨鱼皮装饰的车箱】)

钩膺鞗革。(牛皮胸带与缰绳,【钩膺:带有铜制钩饰的马胸带。鞗(tiáo)革:皮革制成的马缰绳】)

全诗共四章。

这是一首歌颂宣王时期的大将方叔的诗篇。全诗只是反复写方叔整军耀武,卒章显志,说方叔曾经讨伐过那么牛的玁狁,你这荆蛮蠢类,还不识相点,早早来臣服周天子?带有点恐吓的味道。

这是第一章,诗以采芑起兴,引出方叔率军操练。接着描写方叔所乘战马、战车的威风华丽,来突出方叔身份的尊贵。

我本家有个我叫四爷的,很有学问。我小时候,他对我说,我们方家有一副对联,叫做:“壮猷自昔垂元老,正学于兹仰大儒”。他给我讲:元老,就是方叔,周朝时的武将。大儒,就是方孝孺,号称“政学先生”,明朝时的文官。这是我们方家在历史上的两个大人物。还说,你不管到哪里,只要见到谁家门上贴着这幅对联,你只管进去吃饭。我问为什么?他说,肯定姓方啊!呵呵,我就记住了。可是,我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全中国差不多被我跑遍了,也没见到谁家贴这幅对联,可怜,我到现在也没有混到人家的一顿饭。当然,我也不贴。我混不到人家的,人家也休想混我的!

我后来看看方孝孺的传略,感觉这个人有些迂,不怎么敬仰。倒是读《诗经》读到这一篇,略感荣耀。

薄言采芑,(采芑啊采芑)

于彼新田,(在那新田)

于此中乡。(采到乡中)

方叔涖止,(方叔就涖临了)

其车三千。(他指挥战车三千辆)

旂旐央央,(各色军旗随风扬)

方叔率止。(方叔率领他们)

约軧错衡,(车毂车衡用皮蒙上,【约軝(qí):用皮革约束车轴露出车轮的部分。错衡:在战车扶手的横木上饰以花纹】)

八鸾玱玱。(每辆车都有八个鸾铃响叮当)

服其命服,(朝廷官服穿在身)

朱芾斯皇,(红色蔽膝亮堂堂)

有玱葱珩。(绿色玉佩叮当响)

第二章,仍以采芑起兴,继续写方叔的军容之盛。

鴥彼飞隼,(鹰隼展翅飞翔,【鴥(yù):鸟飞迅疾的样子】)

其飞戾天,(能够直达云天)

亦集爰止。(忽然落下停在树上)

方叔涖止,(方叔涖临)

其车三千。(指挥战车三千辆)

师干之试,(士卒舞盾忙操练)

方叔率止。(方叔率领他们)

钲人伐鼓,(鼓师敲起战鼓)

陈师鞠旅。(摆好阵容,方叔训话,【鞠:训告】)

显允方叔,(高贵英武的方叔)

伐鼓渊渊,(战鼓敲的咚咚响)

振旅阗阗。(士兵高呼鼓声喧)

第三章,以鹰隼飞天起兴,是不是隐含把方叔比作雄鹰啊?应该是。这一章后面写击鼓的“渊渊”、“阗阗”,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蠢尔蛮荆,(你这蠢笨无知的蛮荆)

大邦为仇。(竟然敢和我大邦为敌)

方叔元老,(元老方叔)

克壮其犹。(能够认真的谋划,【犹:通“猷”,谋略】)

方叔率止,(方叔率领他们)

执讯获丑。(押着俘虏奏凯归)

戎车啴啴,(战车前进响隆隆)

啴啴焞焞,(隆隆声响大又多)

如霆如雷。(好像长空响炸雷)

显允方叔,(高贵威严的方叔)

征伐玁狁,(他曾讨伐玁狁建立奇功)

蛮荆来威。(你这荆蛮还不赶快来臣服?)

第四章,写方叔率领军队征伐荆蛮,很快就获得了胜利,并“执讯获丑”,押着俘虏奏凯而归。通过行军战车的轰鸣来衬托方叔的赫赫声威,并且把他过去征伐荆蛮的功绩也表彰一番。周天子有这样厉害的将帅,荆蛮,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来臣服吧!诗意中带有自豪、不屑和恐吓。

第六篇,《江汉》

《大雅·荡之什·江汉》:

江汉浮浮,(江汉滔滔)

武夫滔滔。(武夫赳赳)

匪安匪游,(不图安逸不图游乐)

淮夷来求。(只为讨伐那淮夷)

既出我车,(已经出动我的战车)

既设我旟。(已经竖起群殴的战旗)

匪安匪舒,(不图安逸不图舒适)

淮夷来铺。(只为讨伐那淮夷)

这首诗是写宣王南征驻扎江汉,又命召虎征伐淮夷。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写王师驻扎在江汉之滨,准备讨伐淮夷。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召虎写的,但《毛诗序》认为是尹吉甫写的,杜牧也认为是尹吉甫写的,我比较佩服小杜,所以,我也认为是尹吉甫写的了。

唐朝宣宗时期,张义潮收复河湟,当时很多诗人都写诗歌颂这一丰功伟绩,杜牧也写了一首《奉和白相公……长句四韵》的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

黠戛可汗修职贡,文思天子复河湟。

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这首诗的大意是:眼看又到腊尽岁暮的好年光了,万寿山正对着未央宫,宫廷里面一派喜庆的气象。黠戛可汗已在修书向我朝皇帝述职了(唐武宗会昌年间就曾“诏册黠戛斯可汗为宗英雄武诚明可汗”),因为文思天子收复了河湟。从今而后,我们的圣明的天子只管驾车西巡广大的疆域,再也不用借助弧矢星这把天弓来射天狼了,因为从此天下太平。当年宣王平定江汉、淮夷,尹吉甫写诗歌颂勋业,那首诗就是《诗经》里的《江汉》,是为了歌颂伟大的中兴之主周宣王啊!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确定《江汉》这首诗是尹吉甫所作。杜牧能诗、知兵,比我厉害到天上去了。所以,他说是,我也说是。

江汉汤汤,(江汉汤汤)

武夫洸洸。(武夫威武)

经营四方,(召虎率军经营四方)

告成于王。(向周王报告战功)

四方既平,(四方已经平定)

王国庶定。(周王室已经安稳)

时靡有争,(此时已经没有战争的纷扰)

王心载宁。(周王的心才安宁下来)

第二章,写召虎率兵经营四方,屡建奇功,天下安定,王心安宁。

江汉之浒,(王师驻扎在江汉之滨)

王命召虎:(王命令召虎)

式辟四方,(要向四方扩张)

彻我疆土。(划定我的疆土)

匪疚匪棘,(这不是我想搅得天下不安)

王国来极。(而是王国威严的需要)

于疆于理,(划定疆域治理天下)

至于南海。(我的疆域直达南海)

第三章,写周宣王向召虎宣达命令。

我们从这一章可见,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励精图治的周宣王,现在觉得羽翼已丰,已是雄心勃勃。他要向四方扩大疆土,甚至要直达南海。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读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味道来?

王命召虎:(周王命令召虎)

来旬来宣。(你去巡视南方宣示王化)

文武受命,(自从文王、武王受命以来)

召公维翰。(你的祖先召康公就是国家的栋梁)

无曰予小子,(不要说是看在我小子(周王自谦称)的面子)

召公是似。(召康公就是你的榜样)

肇敏戎公,(你要用心谋划建大功)

用锡尔祉。(我会赐给你无尽的福祉)

第四章,写宣王用召虎祖先召康公的事迹来激励召虎为国建立功勋。

召公虎,可不是一般的人,前面我们曾谈到“国人暴动”,厉王的太子静,就是后来的周宣王,差点没被国人打死,他躲到哪里哩?召公家!召公为了保他,把自己的儿子交给暴徒打死,召公对宣王有再造之恩。单凭这,召虎也合当享受宣王的礼遇。何况,召虎还亲自为王之爪牙为王前驱并立下赫赫功勋哩?这里,宣王对召虎自称“予小子”,可见宣王对召虎的尊敬。

厘尔圭瓒,(赐你一个玉勺,【釐(lài):“赉”的假借,赏赐。圭瓒(zàn):用玉作柄的酒勺】)

秬鬯一卣。(再赐你一壶美酒,【秬(jù):黑黍。鬯(chànɡ):一种香草,即郁金,姜科,多年生。卣(yǒu):带柄的酒壶】)

告于文人,(告祭于你有文德的先人)

锡山土田。(赐你山川和田地)

于周受命,(还要到周原祖先的坟墓那里去受册封)

自召祖命,(按照当年册封召康公的仪式册封你)

虎拜稽首:(召虎感动的赶忙叩首)

天子万年!(激动的高呼:吾王万岁万万岁!)

第五章,精神鼓励固然好,物质奖励最实惠。只要奖金给的多,我就喊你万万岁!哈哈!

虎拜稽首,(召虎叩首向王行礼)

对扬王休。(对王的恩典感恩戴德)

作召公考:(铸了一个纪念召公受封的铜簋)

天子万寿!(圣明天子万寿无疆)

明明天子,(伟大英明正确的天子啊)

令闻不已,(你的美名万古传诵)

矢其文德,(在天下推行你的德政,【矢,通施】)

洽此四国。(四方侯国融洽和乐)

第六章,既然宣王给了召虎那么多的赏赐和荣誉,召虎当然也把宣王的马屁使劲的拍啦。

据说,有一个青铜器召伯虎簋流传于世,簋上的铭文,是记叙召伯虎平淮夷归来受周王赏赐之事的。可惜,我无缘见到这只簋,而且也没有见到这个簋上的铭文。惜哉惜哉!

第七篇,《车攻》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宣王)》:

我车既攻,(我的猎车已备好)

我马既同。(驾车的马也选好)

四牡庞庞,(四匹公马真雄壮)

驾言徂东。(我就要向东进发和诸侯会猎)

这是一首描写周宣王狩猎的诗。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盖此举重在会诸侯,而不重在事田猎。不过籍田猎以会诸侯,修复先王旧典耳。昔周公相成王,营洛邑为东都以朝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迨宣王始举行古制,非假狩猎不足以慑服列邦。故诗前后虽言猎事,其实归重'会同有绎’及'展也大成’二句。”这个说法很对。周宣王在进行了一系列对四夷的战争之后,借打猎为名,大会诸侯,宣示王化。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全诗共章,第一章,写准备打猎。

田车既好,(猎车已经准备好)

田牡孔阜。(猎马都很高大)

东有甫草,(东边甫田草很茂密)

驾言行狩。(我们就在这里打猎)

第二章,写到了打猎地点。

之子于苗,(天子夏猎开始了,【苗,夏猎】)

选徒嚣嚣。(选拔随从人声嘈杂)

建旐设旄,(狩猎队伍旌旗飘扬)

搏兽于敖。(在敖地打猎捕捉野兽)

第三章,写会猎的场面和地点。

驾彼四牡,(驾起四匹公马)

四牡奕奕。(四马神采奕奕)

赤芾金舄,(红色蔽膝金黄色的鞋)

会同有绎。(会猎诸侯井然有序)

第四章,写宣王的车驾和打扮。

决拾既佽,(扳指护臂已戴正,【决:用象牙和兽骨制成的扳指,射箭拉弦所用。拾:皮制的护臂,射箭时缚在左臂上。佽(cì):"齐"之假借字,齐备之意】)

弓矢既调。(弓箭调配已相称)

射夫既同,(各方射手都选好)

助我举柴。(打到猎物有人搬运,【柴(zī):即“紫”,或作“胔”,堆积的动物尸体】)

第五章,写打猎。

四黄既驾,(四匹黄马已经起驾)

两骖不猗。(两边骖马都差不多)

不失其驰,(驾车技术都很好)

舍矢如破。(射箭的本领都很高)

第六章,夸奖大家打猎技术高。

萧萧马鸣,(马鸣萧萧)

悠悠旆旌。(旌旆悠悠)

徒御不惊,(随从都很从容,【有人将“徒御”解为“徒手推车的人”,有四马还要人推车干嘛?故不取)

大庖不盈。(御厨野味很多,【不,通丕】)

第七章,写打猎盛大的场面,突出天子威仪。

之子于征,(天子猎罢启程)

有闻无声。(队伍鸦雀无声)

允矣君子,(天子真是英武无比啊)

展也大成。(确实有很大的才能)

第八章,写打猎结束,天子还朝。卒章显志,把周天子赞扬一番,点出本诗的主旨。

《诗经》中关于周宣王的诗比较多。《史记》中虽然对宣王的战功一笔带过,甚至不见褒词。但是,《诗经》中却有这么多的诗篇,叙述周宣王及其委派的大臣南征北战,建立了赫赫武功。毕竟,周宣王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王。今天之中国,美日觊觎,四邻耀武,国人意气不扬。读读关于宣王战争的诗篇,可以借此一吐勃郁不平之气。所以,我不厌其烦地将这些诗篇罗列于此。读者诸君其谅诸!

————————————

————————————

(0)

相关推荐

  • 《趣话五千年》第23回,周宣王即位复中兴,尹吉甫崇文尊诗祖

    上文书说到,既坑爹又坑祖宗的周厉王由于分不清家国重要.弄不明君民利害,导致失国身死的可悲下场,在召公"异子"后保住性命的太子静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宣王. 周宣王继位时, ...

  • 827期 || 《诗经》课堂:《 小雅·祈父》 /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赏析 天语说: <小雅·祈父>是一首周王朝皇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抱怨大司马的诗.这个卫士本属于王室内部队或宫廷御林军的士 ...

  • 十方:小雅出车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小雅出车注译 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注释: 牧:城外. 所:居所. 载:驱 ...

  • 蒲公英 · 十二期开营 | 五年磨璞玉方显 十二呈吉剑生辉

    蒲公英十二期开营仪式盛大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种子们怀着梦想和期待踏上了智慧的旅程. 9月7日,白露伊始,金风送爽,伴随着伟大祖国70年华诞,蒲公英女性领导力提升共建计划(十二期)(下称蒲公英计划十二期 ...

  • 悬壶济世中医妙药方 (十二)

    悬壶济世(十二)* 1:治足癣 鲜败酱草.鲜蒲公英各500克,洗净,捣碎,加水1500毫升,煮沸10分钟,待温后泡脚,凉后再加温,每日洗3次. 2:治脚汗.臭.痒 王不留行30克,苦参60克,白鲜皮6 ...

  • 走进防空利剑的十二时辰!

    十二个时辰,九十六刻钟 日升月落,昼夜相替 不同战位,书写同样奉献 分秒之间,镂刻奋斗青春 今天,一起去看看 第71集团军某旅驻训官兵 "十二时辰"的风采 子时-又称子夜 23:0 ...

  • 总调气血阴阳的针灸方——“手足十二针”

    五输穴,是特定要穴之一,是一些根据其性能而给予特别称号的穴位. 五输穴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要穴,又称本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5类穴位.这些穴位,都分布在四肢十二经脉的本部,对头面躯干的标部及其所 ...

  • 《诗经》第二十二篇      江有汜

    ​<诗经>第二十二篇      江有汜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词.丈夫娶了新妻,抛弃了她,她用长江有支流来做比喻,让自己尽量原谅丈夫,期待他有一天能回心转意.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 ...

  • 气血相关--调气血阴阳的针灸方:手足十二针方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 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 01 - 调气血阴阳的针灸方:手 ...

  •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这是一首描叙贵族女子出嫁时迎送情形的诗.满载财物的众多车辆.庞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 ...

  • 【针方】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原文 白话解)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 -1- 出处 选自<绘图针灸易学>,清代李学川著.本歌以十二经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合,结合本经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 诗经臆读十二:有女如云,匪我思存,不如怜取眼前人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对古人而言,东方有着特殊的意义.东方既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