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道家绝对高手,秘方录<1.
徐道长小传并秘方之缘起徐道长者,名忠诚,道号青龙山人。属牛。祖籍山东菏泽。十几岁出家修道,住河南淮阳仁祖(伏羲)庙,祖庙属白衣派道教。文革期间被迫还俗。后女娲庙也请他作道长。老道长一生治病救人,不计其数,晚年悬壶皖淮北。年青时曾给朝鲜战场上归来之老军人治病,老军人弹片在脑内已化脓,到医院无法可治。老道长不用开刀就亲自给他治好了。安徽萧县佛寺皇藏玉的住持圆融法师中风偏瘫,道长用七宝丹治愈。他最拿手的是口针,一针扎天下。口针是由仁祖庙的祖师(仁祖伏羲)在定中三次亲传与道长,有口针图本留世,神奇莫测。七宝丹是他最拿手的中药,是他祖父的祖传秘方,曾治愈了尿毒症等很多不治之症(已收于本《秘方录》中)。兹略举生平事例以示老人道德风范。道长每在入夏前邀集一家老小及弟子们一同做七宝丹,购买中药回来后,粉碎搅拌,炼蜜搓丸,每次要做数大缸(道长家里备有粉碎机及搅拌机)。这些七宝丹都无偿地施给远近前来问医求药的人。1998年用外贴膏药治好了苏州某军官之肝区囊肿,病愈后军官邀请道长偕同弟子数人至上海海洋馆观看海生鱼类。同行之弟子皆说笑观赏,以为鱼类们是在水中游玩戏嘻,唯道长一人不喜观看,返身到门外大哭,说这些海洋动物太痛苦了,并命弟子们以后不许再来海洋馆游览。此可能是道长与动物心灵沟通而察知。一日,道长在公园中散步,暑日无人,他突对身旁弟子说:“我的弟子来了。”少顷,果然来一位40多岁的妇人,名中华。只见中华直趋道长前跪拜,口呼:“师傅!我做您的弟子好吗?”中华当时并不信佛道,几年后她到九华山作居士学佛,在寺院里做烧饭之类苦工。中华每从九华山归来,道长总喜欢地摸着她的头说:“佛门里的人回来了。”道长说一位女弟子以前世同他有很深的缘份,曾经在30年间同吃同住,故一见面俩人亲密无间,但说今生不知有多少缘份?道长仙逝前五年,女弟子曾劝老人念佛说:“道教不好,只能升天,念佛好,可往生西方极乐。”老人只是笑呵呵地说:“念佛好,念佛好!”后来果然念佛声声不断,直至西归。(整理者按:其实无所谓那个好与不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为接引众生而立,看个人缘分所在。)道长精堪舆,去某地就说某人家风水不好,后果然死了个男孩。这人家后来将房顶拆了重建。淮北市主干道的风水是他亲定的。道长性格开朗,整天笑呵呵地,喜开玩笑。中等身材,方脸,相貌庄严,与书法家王羲之像略似。奇特的是,鼻子大而扁平,被称为龙鼻。2004年六月初一,七宝丹药宝甘露在雪域高原亚青寺面世之时,正是老道长归天之日。那天午后,老人只说有点不舒服,后即于无声无息之中安祥仙逝,享年92岁。道长无后,曾收留数名孤儿,扶养成人后,授以医术立世。老人虽身在玄门,但对佛、道并无分别心。观其一生行迹,全以金石医药济世救人,深妙莫测,抑或菩萨之显身乎?或未可知!我等肉眼凡胎,实难测知其道之深浅。近惊悉老人西归,观世弥近而岐黄之术弥失,良叹息哉!道长弟子赵某手抄其医方一百余道,经余手梓梨桑,以飨同好,并祈道长之医道长久传世而不致湮没无闻矣!(附记一:淮阳仁祖庙的规模与南京朱元璋的皇宫规模一样大,院内有仁祖墓,方圆30米左右,四周环以古檀香树。据说仁祖的头颅骨还在墓中,比斗还大。附记二:道长仙逝时,还有数本笔记本,记录秘方、本草、行医经验等,因道长医术没有传人,这些笔记能可能也就随之散失,故其医术从此也就湮没无闻矣。)杏园后学余某拜叩而书 甲申年八月朔日(2004.9.15日)整理说明此电脑打印本据道长弟子赵某手抄本由本人录入整理而成,整理过程中主要作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将各方按所属科目分表归类成十多个大类,以便查阅;②、考证药名。原手抄本使用药名颇复杂,大致分以下几种情况:一、用异名而不用正名,如山葱为藜芦之异名,地胆草为龙胆草之异名;一、正名与数个异名混用,如金银花、二花、双宝花;卷柏、长生草;一、用异名又加以简称,如将皂角针简称为皂针,猪牙皂为牙皂;一、纠正若干笔误,如洋金花误为杨金花,菖蒲误为菖卜等;一、对罕见药,据药典加以详注(原动、植物之形态、性味功能),如石见穿、走马胎、五谷虫等,以免使用者望文生义,而失其本义;一、凡药典不可考之药名,姑存疑待考。凡上各条,均在该药名首出之药方后加注。以后各方中该药名再出时,不再一一加注,可参阅书后之索引。③、凡原抄本各方之药名,为保持原方之风貌,此次整理考证中均持谨慎态度,经考之原药名一律不加改动,而在该方后加注说明。④、虽经多方考证,存疑之药名尚有多处,如与“桂”字有关者就有:边桂,肉边桂、油桂、奇边桂,桂楠等。不知是同一药之异名,或是同一药株之不同部位?吾等浅学之辈实难以定论,有待智者识之。⑤、此次考证药名所据之药典为《临床实用中药辞典》,王锦鸿主编,金盾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出版社地址:北京太平路5号,邮编100036,电话:68214039。风湿身痛△2类风湿一号(身疼,五副)当归12 秦艽12 生地12 乳香12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杜仲12 寄生13 鸡血藤25 赤芍12 杭芍12 青皮12 地龙12 苍术10 川牛膝12 丁公藤20功能:消肿止疼、温血补血、祛风散寒。每日服三次。△3类风湿二号(身疼,三副)当归25 川芎16 川断16 木瓜16 桂枝16 杜仲30 寄生30 独活12 川乌6 草乌6 鸡血藤30 黄芪60 伸筋草*25 奇边桂*?10 川牛膝30 丁公藤20 老母鸡一只(三年)功能:祛风散寒、止疼消肿,补肝肾、强筋骨。(每日服三次)。伸筋草*:药典p387#0540,原植物为石松,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功用,辛温,归肝脾肾经。奇边桂*:药典无此名。一说为肉桂。在抄录人笔记中“肉桂”条下,写有“桂楠、肉边桂”两名,或为一物乎?待考。△4身疼三号(五副)当归12 生地12 乳香10 没药10 木瓜15 桂枝12 寄生12 赤芍12 秦艽10 杜仲10 独活10百劳散*6 威灵仙12 苍术10 白芍12 地龙10 青皮10 鸡血藤16 川牛膝12 丁公藤25 川乌8 草乌8百劳散*:药典无,一说为罂粟壳。5身疼四号(泡白酒或煎汤,五副)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 寄生60(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服时逐步增加到早晚各一盅,慎用。)△6身疼五号(泡白酒或煎汤,十副)当归25 川芎13 川断13 木瓜15 桂枝13 杜仲16 鸡血藤25 丁公藤25 川乌10 草乌10 海风藤25 川牛膝30 闹羊花16 白花蛇1条 乌蛸蛇1条 全蝎30 金头蜈蚣4条 早晚各一盅。△7身疼七号(壮阳补肾)锁阳30 鸡血藤30 木通15 红花30 杜仲30 竹黄20用十斤50度二锅头泡服,早晚各一盅。△8身疼八号(治腰痛,腿痛。)川乌5 草乌5 乌梅10 川牛膝10 二花*(金银花)18 桂枝10 白糖三两白酒十两泡七天,每天喝三次,每次一盅。二花*:药典p482#659,金银花常用异名为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9身疼九号(四肢疼痛,半身不遂,受风寒等。徐老特效方)马前子10 乳香10 没药10 麻黄10 桂枝10 杜仲10当归10 川芎10 川断10 木瓜10 川牛膝10共为末,黄酒送下,每日1~3次早晚各一盅。△11血府逐瘀一号(特效)(治头痛头晕,腹痛,上半身病,白癜风,冠心病,雀斑)五副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炒) 红花10 甘草6 枳壳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 卷柏15 香附10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理气养血补虚。主治:祛风湿,补肝血,宣肺化痰,排脓止咳。止头痛头晕胸痛等。△12少腹逐瘀(治妇女不孕,可生男儿,去瘀血)五副炒小茴10 炮姜6 元胡10 五灵脂10 没药6 川芎5 当归10 大黄10 边桂5 赤芍10 香附10 益附草*15 长生草*(卷柏)15功能: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由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经期小腹胀,月经不调。治一切妇女月经期病、妇科病、下半身病。△20类风湿方麻黄60 石膏80 川乌12 草乌12 地骨皮60 川牛膝60 桂枝60 杜仲60 寄生60 鸡血藤50 苍术20 丁公藤50泡酒三~五副,煎服十副。轻者减半。开始少服,逐步加量到每日两盅。以上药量太重,恐中毒慎用。△120节风汤(身疼10号)金银花15 紫苏叶30 瓜蒌9 地风9 川乌6 草乌6 川山甲*(即穿山甲)3 沉香3 丝瓜络20 龟板9 甘草18水煎服,早晚空腹各服一次。主治:历节风,周身关节疼痛或肿大。川山甲*:据药典p586#0815,即穿山甲之异名。△149类风湿泡酒方(此方当慎用!治妇女月子受寒病)丁公藤50 鸡血藤50 海风藤50 川乌30 草乌30 闹阳花10 川连30 当归50 川芎30 木瓜40 川续断30 桂枝30 杜仲50 川牛膝60泡白酒,每服半盅,早晚各一次。△121寒性腰痛方(泡酒方)当归30 生芪30 木瓜30 牛膝30 党参30 川乌15 草乌15 乌药15 独活15 陈皮15 桂枝9 甘草9 白酒四斤研末浸酒一月,早晚各服一盅。逐瘀方、半身不遂长生草*:药典p503#0695,卷柏之异名有万年松、长生草、九死还魂草、还阳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15厘米,全株成莲座状,干后卷曲如拳。辛平,归肝经。活血通经,止血。△14血府逐瘀汤二号(治梦多不眠)五副麦冬13 枣仁16 远志16 香薷12 当归10 生地10 桃仁13 甘草6 枳壳8 赤芍10 柴胡6 川芎5 桔梗6 川牛膝10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淤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舌有瘀斑。余注:血府逐瘀汤出《医林改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名方,全方不仅行血分瘀滞,又善解气分郁结,为气血兼顾之剂。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于活血之中。在临床广为运用,可通治一切血瘀气滞之症。本方系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与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壳易枳实、甘草)合方,再加桔梗而成。用桃红四物汤以活血祛瘀,且具有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的特点,配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解郁,又用桔梗开胸隔之结气,牛膝导瘀血下行,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合而成方,可使瘀去气行,诸症自愈。道长一号方较王氏方增加了牛膝、卷柏、香附三味药。二号方去红花,另加麦冬、枣仁、远志、牛膝四味药。①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适用于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耳聋、脱发。亦用于治脑震荡后遗症。②隔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皮、乌药、香附、延胡、枳壳、甘草、五灵脂。适用于淤血滞留隔下,腹中或胁下有痞块,腹痛有定处者。③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秦艽、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④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干姜、肉桂、延胡索、小茴香、没药,共十味。道长方多三味:益母草、卷柏、大黄。△19补阳还五汤(半身不遂) 五副赤芍16 川芎16 当归16 口芪*120 桃仁13 红花10 鸡血藤25 杜仲16 草决明20 山楂25 珍珠母25 伸筋草25 川牛膝16 生地10 卷柏15(高血压者加)口芪*:药典无此名。或是黄芪生于口外者乎?方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所创另一名方,王氏提出气虚可致血瘀,本方开补气活血治中风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