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鬼谷子:人分四类,掌握谈话技巧,玩转人际关系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鬼谷子:人分四类,掌握谈话技巧,玩转人际关系
    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那谈话的艺术不可或缺,要取得优秀过人的业绩,一张巧嘴同样实用。成功的取得离不开“谈”。
    战国时期,张仪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秦惠王,连横破合纵,让六国从抗秦转变为亲秦。张仪这张巧嘴,可以说胜过百万的大军。
    张仪早年和苏秦一道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将天下比作棋盘,两位弟子一纵一横,可以说将列国玩弄于股掌之中。
    鬼谷子一生隐居于云梦山,一生只做两件事,一是聚徒讲学,二是撰写《鬼谷子》这本书。该书集中讲述了如何揣摩人心,其中所呈现的演说技巧更是值得称道。
    鬼谷子将人分为四类,分别是贵、贱、富、辩。对于以上四类人,要采取的谈话方式是不同的,下面一一来作解——
    与贵者言,依于势
    贵,顾名思义就是有地位、有权势之人,他们在社会上有着较为强大的话语权。在与贵者交谈的时候,大多数人在气势上就占了下风,随之说话也没太大底气,这是不对的。
    与贵者谈,贵者有“势”,那么你要善于借“势”,这个“势”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总之要为自己壮胆,在气势上不能输。
     有了“借势”,你要在言行上表现出你的自信和底气,说话不卑不亢,这样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而非让贵者觉得你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
    与贵者交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完璧归赵》,秦王言而无信,蔺相如身处秦国,赵国又占下风,蔺相如借和氏璧有瑕疵“夺”回和氏璧,进而以赵国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条件,若秦王不同意,则蔺相如和和氏璧俱碎。
    秦王见蔺相如摆出如此架势,心下自然忌惮几分,选择道歉言和,蔺相如也不辱使命。
    与贱者言,依于谦
    “贱者”,是指地位卑微的人。这些地位卑微的人,也许是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们往往对于自尊非常看重,对他人的言语和评价极为敏感。
    与地位卑微的人交谈时,要学会放下身段。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若他人日后取得一番成就,成为他的恩人总比仇人好得多。
    对待贱者的态度其实也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韩信少时穷困潦倒,一位洗衣大娘见他可怜,便每日为韩信送饭。韩信心底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必报效大娘。后韩信被封齐王,千金酬谢当年大娘。
    与富者言,依于利
    富者和贵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有钱,一个有权。富人即指财富累积较多者。富人的严重,利益是摆在第一位的,所以,与富人交谈的时候,你就要突出你能给他带来的价值。如果你反其道行之,反而乞求他人的施舍,这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你能给富人带来什么价值呢?这就要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你能为他做什么?二是他需要什么。这两点是需要结合的。如果你做的不是富人需要的,那不过是多此一举,反之,富人需要的你做不到却空口答应别人只会失信于人,让人质疑你的诚恳和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山村里住了一位富裕的老人,儿子常年经商在外。一日,一位身无分文的小伙上门乞讨,希望老人能够给予他施舍。但老人嗤之以鼻。
    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伙说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家里没人跑前跑后,导致联络消息出现困难,自己可以为老人的儿子捎去书信,表达老父亲对儿子的牵挂。老人又会作什么反应呢?
    与辨者言,依于要
    与能言善辩之人交谈,力求简明扼要,不可长篇大论。一来能言善辩者反感他人强加于自己的大道理,二来善辩者的专长就是辩,若非要与他较出高下,结局恐怕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三国时期,曹操率兵攻打吕布,吕布的将士反叛,将吕布绑于白门楼。惜才的曹操有点不忍心杀了吕布,但是吕布本身虽勇,却是一个没有主见之人,曹操自然担心吕布会再次反叛。
    这时候,曹操打算听一听刘备是怎么想的。因为刘备正是因为好心收留了吕布,吕布趁机抢了徐州,才投奔的曹操。
    曹操一问刘备,刘备就翻出了吕布的“旧案”——“你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了吗?”这一句话直接点醒了曹操。丁原、董卓两位吕布的义夫,皆死于吕布的刀下,曹操你不想做第三位吧?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收留吕布的弊端所在,但曹操一听就明白了,当下杀了吕布。刘备正是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指出了曹操的痛点,而杀了吕布其实也是刘备内心的想法。
    【小结】
    由此可见,谈话确实是一门艺术,这一门艺术需要锤炼,需要打磨,必要时会成为你“克敌制胜”的法宝,不存在老实人嘴巴笨,谈话的艺术不是教你狡辩,而是让你学会善辩,如此才可玩转人际关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