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老电影《孩子王》
2月15日,北京风很大,想起前两天的气凝胶传播病毒的说法,如果那是真的,希望这七级风能把病毒送到太空去,或者把它们吹得七零八落,再也无法伤害人。
今天下午看了一个电影,名叫《孩子王》,小米网络电视上没有做特别的推荐,冲着这个名字,随便打开看一看。没想到,是个宝贝级的电影:导演陈凯歌,摄像顾长卫,故事源自作家阿城的同名中篇。
虽然陈凯歌导演后来的电影路子有些奇特,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曾经拍出过很多有影响力的好电影,比如《霸王别姬》,这部《孩子王》有些相遇很晚,尤其推荐给语文老师们看,也推荐给文字工作者们看。
谢园主演的老杆
疫情以来,一直追看武汉作家方方老师的日记,真实而有力量,批判而不失温情。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也在用日记的方式记录着自己对这一时期的观感,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中,日记体成为非常重要的传播体裁。追其原因,大概因为这是大概率能够保证不说谎的文字形式吧?
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文字和药物一样,在发挥着作用。
摄影顾长卫,高品质的视角和稳定的镜头,让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走入人心,像一幅画。
作家阿城,中国寻根文学的重要典范,从《棋王》到《芙蓉镇》,出生于1949年的他,用笔记录着时代。他的文字朴实无华,简洁生动,却丝丝入扣,直击人心。
看完这部电影,我记住了三句台词——
第一句是:脑袋在肩上,文章靠自己。
第二句是:
要写一件事儿,永远在事后。
第三句是:什么也不要抄,字典也不抄。
想起我一直跟孩子们强调的写作三原则,这部电影就是对这三原则最好的注释。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时间敏感的人,会记得那段动乱的时期。城里的青年们上山下乡,到广阔的农村去接受锻炼。主人公老杆在队里当了7年知青,有一天忽然天上掉了馅饼,支书对他说:现在派你去当老师呢。
只有高一文化的老杆受宠若惊,一同下乡的知青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都高兴的给他庆祝,称呼他为“孩子王”。大家伙凑了点物资给他,一把青菜一只鸡,一瓢米一瓶酒,老杆就开始了他的老师工作。
到了几间草屋子搭起来的学校,老杆接到的任务是教初三的学生。老杆拿起前任留下来的课本——一本几乎翻烂了的教材,忐忑的走进了茅草铺一般的教室。
照本宣科,他按照要求教学生们课本上的内容。在教授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已经到了初三年级的孩子,居然有很多字不认识。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全班几十个孩子,居然没有课本。老杆跑去质问校长老陈,得到的答复是:纸张不够,印不了那么多书。
老杆拍了拍旁边一摞政治学习材料,很不懂事的说:“国家为什么印不出书来?纸多得很嘛!生产队上一发批判学习材料就是多少,怎么会课本印不够?”
老陈正色道:“不要乱说,大批判放松不得,是国家大事。课本印不够,总是国家有困难,我们抄一抄,克服一下,嗯?
老杆决定不按照课本来,他打算先教孩子们识字,然后写自己熟悉的话题,比如上学、吃饭、走路、劳动,写身边熟悉的事物。慢慢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启发出来,学习主动性也很高。虽然以前识字不多,会写的字更少,但在老杆的鼓励下,孩子们不再是每天照着抄写他们完全不理解的材料,而是主动的书写和记录自己的生活,最宝贵的是,用自己的语言,用有生命力的语言。
影片中一个叫王福的孩子是班里的“学霸”,他学习的劲头最足,认得字也最多。
学霸王福
第一堂课上,老杆决定不照本宣科的讲那些枯燥的地主、贫下中农的斗争时,王福站起来批评他:
老师,你是不是不会讲课?应该先讲字词,再讲划分段落,再讲中心思想提炼,最后学习写作方法。我看你不会讲课,想偷懒耍滑,是不是在生产队也不好好干活?
王福很想学到真正的知识。他懵懂的摸索着知识的大门,他曾经以为前几任老师那照本宣科的抄写抄写再抄写,是真正的学习。
在老杆不按套路来的教育启迪下,王福写出了一篇人物作文: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
我的父亲又是世界中吃饭最多的人。家里的饭,都是母亲让他吃饱。这很对,因为父亲要做工,每月拿钱来养活一家人。
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
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上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
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
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
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
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看电影的时候,这段文字让我流泪了。
爱学习又较真的王福,很想得到一本字典,在一次生产劳动的时候,他和老杆打赌,赌自己今天就能写出明天劳动场面的作文。对于有砍竹子经验的王福来说,这并不是难事,无论是明天砍竹子,还是后天砍竹子,他都能在今天根据前天的经验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来,“虚构+经验”,便是作文。但是老杆告诉他:要写一件事儿,永远在事后。
这话听上去像抬杠,但古往今来,很多文章即便是在事后写的,也没有做到尊重基本的事实,满篇皆是虚话套话和正确的废话。孩子们读者这些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文章,学会了成年人的“套路”,模仿着不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体系,写下了莫名其妙的文章。
真正葆有生命力,能够深入人心的文字,一定是真善美的。
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就是最美的语言。
没有打赌赢得字典,王福每天着了魔似的抄字典,一页一页的抄,一行一行的抄,王福说:抄写下来,我记得牢。
影片最后,老杆因为没有按照统一要求规规矩矩讲课本而被调离了教师岗位,这个孩子王和孩子们仅仅相处了几个月就被罢免了。临行前,他带走了孩子们写的作文,把字典留给王福,一张字条上写着对他的鼓励:
什么也不要抄,字典也不要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