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已经第四周了~

劳动节开头的五月,让写日记又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5月25日

每天早上起来,我和三宝都会围绕今天放什么歌而争论/讨论一会儿。他以00后特有的时代审美标准嘲笑着“妈妈放得都是些什么歌呀”,然后拿过手机播放他中意的歌曲。

哇哦,这些歌曲的跨度之大,令妈妈一时半会欣赏不过来呢。

前两天是Pacific Rim

这两天是《好运来》,这首歌已经达到了自行哼唱的水平。在他看来,这首歌可以作为游戏《明日之后》的绝佳BGM。我问他从哪知道了这首歌?他回答:春晚呐!

体贴的网易云音乐发现了这位用户反复聆听《好运来》,于是给他推荐了《好日子》。当JBL小音箱传出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熟悉的嗓音呀~

三宝同学向吴老板展示这首歌,吴老板点头赞叹:你很有音乐品味!


5月26日

5月26日早上起来,我和吴老板的微信朋友圈呈现了两个世界的景象:他的朋友圈喜气洋洋的庆祝着公司生日快乐,我的朋友圈则清一色的告诉我:昨晚上地震了。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从刚一地震的凌晨一点多到凌晨六点多,陆续有人醒来,刷了手机,然后感慨:居然地震了。

5月25日晚上我11:30睡觉,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自己哄睡。根据以往每月一次的失眠经历,凌晨一点应该正醒着。不过那天我练习了冥想和深呼吸,耐着性子把自己哄睡以后,很快进入深度睡眠,完美错过对地震的感觉。看到朋友圈有人说“自己被震醒”,佩服人家敏锐的感知力。

小区业主群里有人在凌晨1:10发出询问:地震了,要不要下楼呢?纠结中……有同样醒着的邻居马上回答:就咱们这楼间距,你最好跑到南门公园,如果真的是大地震,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后半夜的微信世界,还真是热闹。


5月27日

最近两次银行之旅也忍不住要吐槽一番了。金融机构投大笔的钱打广告做品牌,但客户却是通过实打实的服务与接触感受银行的形象。

本次吐槽的重点,是银行门口防控疫情的“形式主义”。

受疫情影响,近来去任何一个公共场所都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例如公园里是测量体温,商场和书店是出示健康宝。

但是银行就很奇怪了:不仅要测体温+出示健康宝,还要登记个人信息!

有的银行是扫码登记个人信息,有的银行是手写在一张自制的excel表格上,信息包括姓名、单位、电话、体温,甚至是身份证号码!且不说大家伙公用一支笔是否安全,是否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为什么还要登记如此之多的信息呢?

表格上各种龙飞凤舞的字体基本呈现了填表人的共同心情:乱写一通!负责看守的保安小哥或者保安大爷只负责盯着你把表格填好即可,至于你填的对不对、是否属实,who care?

既然Nobody Care,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某天去家门口的农行,因为不了解现在银行网点的这套新规则,便和以往一样,旁若无人的往里走。结果两位大姐守在门口,像门神一样拦住我:停停停,你登记了吗?你得登记!

那架势,仿佛我闯入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圣地。

改天又去了建设银行,一溜形式主义的登记再所难免,有趣的是办理业务时,隔着玻璃窗户,我带着口罩,职员则带着口罩+眼罩。我的业务办理结束后,她又把眼罩摘了!站起来和身边的同事说话!但是在大厅里负责引导业务的职员却只带着口罩。

最可恶的是今天去的银行,本想在ATM机取现金,结果仅有的一台ATM机维修中。要想取钱,没办法,只能再来一通登记,才能到大厅内的那台好ATM机取钱~

吴老板对这种“门口登记”的要求十分淡定,他批评我说:让你做,你就按照要求做!

可是我深深觉得:这种形式主义真是烦人呐~

5月28日

作为一个凡事都爱多维度思考的人,最近的两位红人被我放在一起思考了一下。一位是大衣哥,一位是李子柒。

之所以会同时想到他们,是因为大衣哥和李子柒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来自中国农村。大衣哥是站在田间地头就喜欢高歌一曲的农民,李子柒是在乡村把日子过成一幅画一首诗的奇女子。大衣哥成名后,既要为村里捐款修路,又要有去无回的把钱借给若干人。即使这样做了,仍然会遭遇排挤和村里人的不满,甚至很多人会拿着手机追拍大衣哥放到视频网站赚流量,消费自己的老乡大衣哥。

但是,同样立足在农村的李子柒却没有大衣哥的同款烦恼。

这是为什么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