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新农人数字化转型
5月14日至5月15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UNIDO ITPO Beijing)携手国家发改委国际司、腾讯集团等共同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促进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暨就业培训专项活动正式启动,落地国家发改委定点帮扶的河北灵寿县,共同助力当地民众提升就业技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两天的培训课程,面向灵寿县的中小企业主、在校大学生、宝妈等群体,培训微信视频号的使用、运营、直播带货等能力,旨在帮助上述人群提升就业技能,利用数字化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对此次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一级巡视员李斌评价很高,他认为,此次活动集合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科技公司的优势资源,体现了三方对助力灵寿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视和帮助,将继续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定点帮扶县产业振兴,提升乡村弱势群体职业技能及自我发展能力。
1
灵寿县的探索
灵寿县位于太行山中部东侧, 在省会石家庄西北35千米处,总面积1066.2平方千米,总人口近35万城镇人口101712人,农村人口248044人,曾是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长驻、彭真、贺龙战斗生活过的红色土地,也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此前,原国家计委就将灵寿县确定为终点扶贫帮扶县,相继派出133名干部进驻灵寿驻点扶贫。国家发展改革委更是不遗余力帮扶,他们给灵寿量身定制发展路径。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帮扶下,从2014年底至2018年10月,灵寿县贫困率数据一路走低,从22.08%、16.3%、11.88%、2.48%,一直到2018年底的0.341%。终于,在2019年,河北省21个脱贫摘帽县公示中,灵寿县位列其中,20多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据灵寿县委副书记、县长冯素伟介绍,近年来灵寿县始终坚持以数字科技发展为主攻方向,致力于数字经济发展硬实力和软环境的打造,数字赋能培训活动在灵寿举办,对灵寿县更好地迎接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灵寿县副县长(挂职)闫雁表示,当前灵寿县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产业人员超过1.5万人,当前,灵寿县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逐年提升,目前从业人员4.6万人,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最多的产业。
她认为,本次数字化经营专场与就业技能提升专场培训,让数百名学员学得了直播带货的操作技能和运营手段,对灵寿创业青年进入这一领域将起到重要促进和带动作用;灵寿县大力实施新职业培训指明了方向,为更多的人实现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必将成为推动灵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因此,此次培训还将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借助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在线技能学习为乡村振兴、就业助力打开新思路。
来自灵寿县狗台乡北堤下村的孙大姐,是顺明仙桃谷的一位工人,她也参加了此次培训。此前,她从未接触过直播,经讲师实地手把手授课后,她完成了第一次在直播间跟观众的互动。据介绍,孙大姐所在的仙桃谷园区占地5000余亩,是当地的扶贫龙头企业,每年产桃总量达2000万斤。
孙大姐说,“6月桃子就要熟了,希望朋友们多多关注我们的仙桃谷,周末可以带孩子来这里转一转,尝尝我们灵寿县的桃,又大又甜。”
2
腾讯课堂要做乡村振兴的新讲坛
今年3月份,一条#河南90后瓷娃娃带领全村留守妈妈创业#的视频引发了全网的热议,并在短时间内登上了微博热搜的榜单。
视频里的主人公叫王妙,是河南省鹿邑县的一位普通农妇。从小因为身体残疾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王妙,通过腾讯课堂自学编织技艺,成功实现了技能就业,每月可达到八千到万元的收入水准。
90后的王妙自小患有成骨不全症(即俗称的脆骨病),也就是一般说的的“瓷娃娃”。王妙在童年时期便经历了多达近百次骨折,但病痛带来的苦难,并没有让她向命运低头,反而更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2020年,王妙通过腾讯课堂学习公益行动“潮汐计划”的编织技能课程。腾讯课堂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弥补了王妙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线下培训的遗憾,通过在线听课,无限次回放,她一遍一遍跟着老师的视频反复练习,几个月之后,王妙终于编织出惟妙惟俏的作品。学成之后,王妙接到了第一个手工编织订单,她和潮汐济困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了300多顶毛线帽子,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收入。
王妙还尝试在原有的编织基础上进行创新,经过她创新后的作品,多次获得了国内大型手工展奖项,并且在线上线下实现热卖,如今王妙的收入已经可以达到八千到一万元。王妙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鹿邑的巧姑娘”,而她的作品也被评为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妙所在的鹿邑县东大王村产业发展单一,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妇女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也无一技傍身,仅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直接的经济来源。
王妙主动免费教授乡里的留守妇女学习编织技能,带领大家共同创业。在王妙带动下,已有超过上百名留守妇女在王妙的乡镇工作室学习并每周至少获得几百元的收入。现在,王妙开始在腾讯课堂录制和上传编织课程,目前在线学习人数已接近千人,带动了当地的新型手工编织产业,并通过电商渠道打开了外销通路。
此次培训中,王妙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学员学会编织并产生收益的故事,“新乡的一位学员,跟我远程学会了做蘑菇包,特别好看,卖出去了十多个,她也把自己微信名改成了蘑菇包,哈哈!”
王妙乐观的言语和心态也感染了现场不少学员,他们纷纷对王妙竖起了大拇指,并表示自己也要好好利用腾讯课堂这个平台,在上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腾讯课堂的多位机构老师也带来了多门干货课程,包括编织直播课程、声音技能提升与变现、职业形象与职业发展管理等各方面的职业培训,向灵寿县当地学员展示如何快速提升技能水平,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终身教育平台,腾讯课堂在职业技能教育领域深耕七年。截止当前,腾讯课堂在架课程总数近35 万。其中,80%课程紧扣就业岗位需求,关注职业技能水平提升,40%课程为当年新发课程。腾讯课堂目前已累计服务学员已超4亿,每周有上千万的用户在腾讯课堂在线学习。
在乡村振兴这一场景中,腾讯课堂面向广大农村用户提供了农业生产、工业设计、电子商务、IT互联网、建造工程等就业创业相关的在线技能课程,凭借自身的技术积淀与内容运营能力,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让即便是处于更偏远山区的人,也能及时享受到最前沿的课程分享,让职业技能教育普惠成为可能,使得更多的“小镇青年”,甚至农村青年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得到他们想要学习的技能培训。
以极低的学习成本,腾讯课堂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充沛、更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支撑。
3
县域直播带货:视频号搭建新舞台
微信为包括乡村青年在内的各种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直播销售员、小程序/小游戏开发、社群运营等新工种。
从微信支付、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再到视频号。创业者们利用微信提供的非中心化的数字平台获客、维护客户、而视频号更是乡村场景下农产品上行的核心场景,此次培训讲师之一的视频号达人王素美就是利用视频号搭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的典范。
王素美是湖北孝感市孝昌县小河镇仙雨砦村人,2018年,在外从事建材行业的夫妻俩响应回乡创业政策号召,一起回到家乡搞起了种养殖业。
2020年,受疫情影响,王素美家的土鸡实体店销路不断萎缩。就在夫妻俩发愁时,航天三江驻村工作队队长、仙雨砦村党总支书记陈飞找到了他们,建议他们通过驻村工作队在村委会搭建的电商综合服务站进行销售。同时,村里推荐王素美参加了孝昌县电商产业园的培训,学习直播带货,自此,王素美变身农民主播,搭上直播带货快车。
2020年12月底,结束了电商产业园的培训,王素美在微信视频号注册了账号,做起了带货主播。王素美告诉记者,她一周会进行四次直播,平时观看量有大几百,高峰时观看人数高达1万余,订单量也一直在不断增长。
到目前为止,她的视频号已卖出了30余万枚鸡蛋,1万多只土鸡。产品不仅销往孝感地区,还有武汉、宜昌、黄石等地。因为在镜头前落落大方,与粉丝的互动也热热闹闹,她的铁粉们都亲切地叫她“鸡蛋姐”。
这次培训课上,鸡蛋姐和学员分享她在视频号直播带货的经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灵寿县塔上镇居民吕大姐在听完“鸡蛋姐”的分享后表示,“非常励志,她那句'不是每一只河蚌都能结出珍珠,但是珍珠一定是河蚌结出来的’说的很好,我和她的情况也类似,回头我也试试用视频号直播给自家的红薯带带货,希望以后可以和她一样优秀”。
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国家乡村振兴局挂职陕西省渭源县的副县长张显峰介绍了以“村官小树”为代表的渭源县基层工作者的乡村振兴尝试。
2013年,来自甘肃省渭源县的90后青年小树放弃了北京IT大厂的百万高薪工作、放弃了大城市光鲜亮丽的生活,回到被大山环绕的家乡陇中,当上了村官,带领四个村共一千多名的村民打起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小树尝试视频号带货直播。这片大山有远近闻名的当归、黄芪和党参,小树带领农户养的猪也需要更好的销售渠道。小树的努力开始产生不错的效果,村里的1000多头猪,短短一两个月就卖光了,村里种的,曾经销路不好的金丝皇菊也出现了大卖。村里的土鸡、药材,销路大家也不再发愁了。
渭源县把大学生村官、支教老师以及村“两委”干部当成乡村数字化的支撑点,这是一个略懂技术,了解农村、扎根农村、熟悉农民的群体,简单培训之后,渭源县培养出二十几位具有内容生产和分发能力的互联网创作者,成为新农人数字化的领头人。
微信视频号创造营讲师吕凯认为,农村有大量留守群体,其中不少人是女性,农村的工作机会少,许多人成了家庭主妇。对于这群人来说,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不仅能获得收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找到人生在家庭以外的价值。
吕凯认为,对于县城及以下地区的农村用户来说,做直播带货,他们更需要一个使用简单、门槛低的平台。所以很多人接受培训后,能很快上手视频号的直播。对于农村用户来说,私域流量和社交裂变也是视频号的优势。成为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固然很好,但大部分用户都很难做到,对于农村里的普通人来说,通过直播带货,每月赚1000块,就很知足。而视频号因为有私域流量的保障,哪怕在启动的最初期,直播间里也会有人来互动,冷启动的时间更短,能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今年4月,中国信通院发布了基于微信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报告显示,由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共同构成的微信生态,在2020年衍生就业机会3684万个,同比增长24.4%。其中,微信以数字化能力催生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持续普惠中西部发展、降低就业门槛,中西部地区的低线城市迎来全新的就业、创业发展机遇。
视频号等新兴工具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个体借助微信进行数字化经营的门槛,人人都可以快速拥有一个卖货小程序,并借助视频号的直播能力进行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这个长跑,微信生态将持续提供更多工具,帮助新农人更好地与世界连接和对话。
其中,2020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催生了超百万个就业机会。此次在微信数字化经营专场,腾讯微信团队和讲师嘉宾带来了一系列微信视频号实操及进阶课程,更有优秀标杆案例经验分享,在快速开店、运营实操、直播带货等方面,为灵寿县乃至全国视频号创业者带来了全新的视频号“创业指南”。
这些工具,不仅在城市的数字化经济中极为活跃,也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