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阳最后一个进士,最早一个留学生
晚晴官僚——谢桓武
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取的甲辰恩科进士,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
在清末风起云涌的君主立宪风云里,在民国初年社会动荡的激烈冲击下,这批进士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分道扬镳:沈君儒、谭延闿、王庚等人青史留名,有的则沉沦下僚默默无闻。
而名列三甲六十名的谢桓武,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激变的岁月里,也不甘寂寞,成为晚清民初重要官员。
在2013年拍卖的《晚清史实手札》里,收藏有20多个晚清官僚手书,谢桓武的手札赫然在目。
考中进士 依然卖掉学位
谢桓武,生卒不详,祖居南阳城西关,祖上以卖鱼为业。
桓武从小聪颖智慧,入学后品学兼优。
据《唐河县志》记载,他曾在唐河文庙黉(hóng)学就读,和李文馨、冯台异等晚清唐河六进士形成一时好文风。
谢桓武先后考中秀才、举人、贡生。
唐河县四高院内的原县城文庙簧学大成殿
因此,此科殿试所取的273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谢桓武也就成了南阳最后一个进士。
经历过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的触动,1902年以后的乡试、会试已不再用八股文体,开始采用中外政治史论和具有现代性的考试题目,包含中国史论、外国政治、《四书》、《五经》要义等。
1903年,清政府经过殿试,最终确定了273名进士。其中,刘春霖为状元,谢桓武名列三甲六十名。
在当时,位列三甲绝对是殊荣,在戏曲上说的就是荣登皇榜了。头甲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谢桓武是三甲六十名,入了进士第。
后来,谢桓武考虑到家庭贫寒,就自作主张,把学位卖给别人,换取一大笔银两,在家乡购置积累了一些田产。
当亲友为他扼腕叹息时,他胸有成竹地保证,下科将考得更好。
但是,当时受科举制度的制约,一个考生的学籍只能用一次。转卖学籍后的谢桓武,为了继续求学,只好变更学籍,改用唐县籍贯(即今南阳唐河县)。
因此,今天我们查阅中国历代进士录,显示谢桓武的籍贯为唐县。
恩科会试 再次考中进士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了庆贺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将本是正科的会试和殿试改为恩科。
谢桓武参加了这次甲辰恩科会试。
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烧毁的顺天贡院还未修复,此科会试改在开封举行。
这一年,谢桓武再次高中二甲进士。
后来不到一年,因君主立宪的浪潮,清政府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清政府废科举诏书
因此,此科殿试所取的273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科进士,谢桓武也就成了南阳最后一个进士。
第二次考中进士后,谢桓武被授内阁中书(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翰林院大学士,即翰林院的掌院学士。
衣锦还乡 关爱宗族事务
南阳是谢姓发源地。宛南谢氏先祖从明朝辗转回迁古谢国故地,世居古谢城之域。
虽然宛城谢氏与唐河谢氏为谁是三千年前的谢国地望而争论不休,但毕竟距离不过几十里。一个“谢”字,注定与南阳结缘。
衣锦还乡之时,谢桓武到东谢营邀秀才谢登云、南谢营秀才谢应杰一行三人,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到南阳、唐河及湖北枣阳各地,拜访宗亲,畅叙宗谊,了解家谱情况,并多处竖立旗杆,以彰显祖功宗德。
也正是有了他们一行的串访、考证、交流,而统一了谢氏祖源地区的世系,从而达到了“正本清源,尊祖敬宗”的目的。
其实从宏观上看,家谱也有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谢家大院 见证科举历史
位于解放路南段的谢家大院,是谢桓武在南阳置办的旧居,是老城区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民居建筑。
青砖灰瓦,幽幽苔藓,飞檐翘角……虽然尽显沧桑,却也掩不住昔日的辉煌。
谢家大院
这里原为四进院落,有建筑59间。前些年,由于年久失修,不少建筑都出现漏雨、墙体歪等现象,文物部门及时对其进行了修葺。
它与周边的杨家大院、徐家大院、泰古车糖公司等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南阳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群,承载着南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留学日本 回国几度易职
谢桓武返回朝廷后,被清政府公派赴日留学,专攻司法,成为南阳留学第一人。
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回国后,他先在刚刚成立的清代邮政专业管理单位——邮传部任职。
日本法政大学
不久,他改官知县,经过选定授以山西定襄县知县,后调任阳曲县知县。后来保升直隶州知州,又成为知府衔山西候补直隶州知州。
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山西巡抚丁宝铨在《奏遴选审判检察厅丞长饬领部记折》中,推荐谢桓武任山西高等审判庭厅丞一职(相当于今山西省高院院长)。
1912年8月,他署河南劝业道,掌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同年,该职位裁撤。1913年至1914年,又任河南实业厅厅长。
1914年之后,因民国时局动荡,谢桓武又几度易职。
国会议事 惨遭敌人陷害
民国初立时,大总统下令给予状元刘春霖的三等嘉禾章时,有“李湛阳现在出差,任命谢桓武署参政院参政”的官告。
也就是说,从1915年10月23日到1916年3月20日这短暂的五个月,是由谢桓武担任参政院参政。
当时,参政院为立法机关,参政的性质与国民党政府的立法委员相当。
《民国参政院议事录(1914-1916)》
后来,袁世凯要窃国,杨度鼓动天下,当时有个为之鼓与呼的请愿联合会,谢桓武担任文牍主任,做公文拟稿工作。
和骆宾王榜徼天下一样,他开篇写道:“民国肇建,于今四年,风雨飘摇,不可终日,父老子弟,苦共和而望君宪,非一日矣!”
谢桓武任民国参政职与请愿,二者实可对比着看。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中华帝国。次年3月22日,被迫宣告退位。
到了袁世凯称帝时,因政见不同,在国会议事时,被人用毒酒所致,在北京身亡。
死后,其灵柩用火车运到许昌,并由家人接回南阳,安葬于今防爆电机厂院内。其子孙人丁兴旺,各业有成。
美国知名学者罗兹曼在他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这样高度评价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作为南阳最后一个进士、第一个留学生,谢桓武见证了这一时代的转型,成为南阳人心目中永不忘却的科举文化记忆。
清代科举考试
尊重原创 欲转载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家乡人文历史,轻戳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