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几何”成了数学专有名词丨科学史小画

编者按:每周中科院之声会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给大家介绍小画背后的故事。

“徐家汇”作为近代上海文明发端之地,原名为“法华汇”,更名徐家汇是为纪念我国近代中西文化会通的第一人徐光启。徐光启出生于1562年4月24日,中年时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在农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

数学方面,徐光启考中进士后便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首创了几何、勾股定理、点、线、面、曲面、直角、钝角、锐角、多边形、平行线、对角线、相似、外切等译名,自此之后“几何”才成为了专业的数学名词。《几何原本》是中国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引进西方的几何学著作。农学方面,他“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运用二百余种文献编纂了《农政全书》,后被列为我国四大农书之一。徐光启还亲自实践在北方种番薯、在旱田种水稻等多项农业技术。天文历法上,由于当时所用的《大统历》已与实际天象发生了较明显的偏差,他受命督修《崇祯历书》,不仅在历书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引进了圆形地球、经纬度等概念,还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完成了第一幅全天星图,今天的农历正是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徐光启还曾制定了一整套练兵强军的办法,并十分注重火炮的制造与应用。

徐光启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他在遇到西方传教士、被西方科学震撼之后,孜孜于西学的翻译和推介。他谋求中西汇通,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的主张,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近代科学启蒙者与开路人。上海徐光启墓园有一幅对联对其一生做了完美概括: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