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存储卡都是“智商税”?带你盘点现今的存储卡标准,别晕!

数码 5-19

196阅读16点赞1评论

前几天看到我关注的一个up主秀了一下新买的存储卡,Type-A的CFExpress,160GB的容量,价格4000人民币,和它比价格黄金都甘拜下风。当然,玩相机的人的装备不是我们这种用MicroSD的人能理解的,而且我们电脑玩家眼中闪存就应该是8毛钱一个GB(m.2 NVMe也没多贵),动辄几十元/GB的存储卡,难以理解。

存储卡有多少种?不盘点不知道,仔细一想,多到惊人。所以我就来从技术角度盘点一下,尽量做到全面,但像索尼的记忆棒、xD那些古老且冷门的东西就不介绍了。

编辑
xD卡

现在的存储卡主要是两个家族——SD家族和CF家族。

SD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我可以送它一个封号:“消费电子存储卡之王”,SD卡有堪称恐怖的普及程度,CF家族和它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编辑
当然不是这个SD

但SD卡这么多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

首先是形态,SD卡有三种物理大小,分别是标准SD卡、mini SD卡和microSD卡。

编辑

标准SD卡体积最大,主要见于影像设备(如相机)。

mini SD比较冷门,当年诺基亚N73的存储卡就是mini SD(我用过一段时间的N73)。

而microSD(又名“T-Flash卡”)则是最常见的手机存储卡。

3种SD卡是互相兼容的,小号的卡可以通过卡套转接成更大号的卡,最常见的就是microSD转标准SD的转接卡。

编辑

说到SD,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标准,MMC卡。SD和MMC是兼容的,SD的卡槽可以插入MMC卡使用(反之则不行,因为SD卡比较厚一点)。因为MMC和SD相比没有什么优势,所以MMC已经走入历史了。(但一些设备上的eMMC还在延续着MMC的标准)

编辑

接下来是速度,没错,低速卡和高速卡在物理接口上有区别。再UHS-I及之前,SD卡只有一排金手指,可以称之为“传统SD卡”。而在UHS-II和UHS-III标准的SD卡上增加了一排金手指,速度几乎翻倍,只是这样的高速卡目前并没有普及。

编辑
编辑

未来,SD也将升级,采用PCIe总线的SD Express标准早就制订完成,是CF Express的有力竞争者。

编辑
编辑

更混乱的要数CF家族了,也就是CF(Compact Flash)协会制订的标准。

首先是CF,它是长方形的方块卡,一个长边有52个小孔(相应的它的插槽就有52根针,很细,很容易坏)。

编辑

CF的速度等级是根据UDMA版本制订的,最新版本UDMA7,速度166MB/s。UDMA……要素察觉,没错PATA(并行ATA)就是UDMA基础上的接口,是40针的接口。事实上可以说,CF卡就是一个超小型的PATA固态硬盘,当然,电脑上的PATA止步于133MB/s(有些平台100MB/s就是极限了),而CF卡为这个接口延续了好多年。
CF卡真的太上古了,并行的接口也很难提高存取速度,针式的卡槽还极易损坏,即使如此它的速度还是比早期的SD快很多的,一些古老点的专业影像设备还是使用CF卡。而且因为是PATA接口,CF在工控设备领域也很常见,虽然容量往往不大,但是装个嵌入式系统很合适。

既然CF卡用的是PATA,那用SATA是不是就能逆袭呢?没错,SATA的CF版是存在的,它的名字是CFast卡。它和CF的大小、体积完全相同,只不过不再是针式的了,而是触点式的,和SATA看齐,本质也就是一个小型化的SATA固态硬盘。因为是SATA,所以最新版的Cfast的速度提高到了600MB/s。

编辑
编辑

不过CFast从CF那里继承了小型化的优势,也继承了CF的“坏毛病”,那就是贵!大品牌的Cfast都在10元/GB以上,国内有一个品牌使用马维尔的无缓主控+不明来源的TLC将价格压了下来,但还是比SD卡贵很多。

编辑

其实CFast的物理大小足够塞得下两颗闪存和一颗无缓主控(群联S11之类的大小就合适),闪存用MLC就可以基本喂饱接口(甚至TLC都可以),现在一颗闪存轻松做到1TB左右(TLC),无论是成本还是容量都不是问题,奈何它就是这么贵,容量还那么小。

显然SATA是“配不上”CF家的“高贵血统”,关于CF协会的PCIe方案也早就酝酿着,不过在谈及CF Express之前不得不提另一个存储卡——XQD卡。

编辑

XQD卡,意义不明的名字,是索尼联合CF协会搞出来的标准,使用的是PCIe总线,但速度并没有太大亮点(可能是早期产品控制器性能的锅),基本上和SATA3一个水平。当然,我们知道索尼搞出来的标准(例如记忆棒、PS3)吃瘪的可能性比较高,所以XQD卡在市面上蹦跶几年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编辑

接下来就是CF Express的Show Time!为了体现CF协会的“包容”,CFE足足搞出了三种物理大小标准,分别是Type-A/B/C。

编辑

A卡最小,比SD还小,使用PCIe3.0 X1,速度1000MB/s以内。
B卡大小中等,和XQD卡长得一模一样,在支持XQD的相机升级固件之后甚至可以直接插CF Express Type-B。采用的接口为PCIe3.0 X2。
C卡最大,快赶上1.8寸盘的大小了,当然速度也最快,PCIe3.0 X4。(有这空间插m.2 SSD不好吗?存储卡厂商就喜欢用特殊的标准来“骗钱”!)

除了这两大家族,近几年存储卡市场又出现了几个新秀。

编辑

nm卡,华为搞出来的标准,8个触点,大小和nano SIM卡一样,可以尽可能小的装在手机内。当然这种卡的制造需要华为的授权,不同品牌的卡读取速度也惊人地一致(90MB/s)。关于这种卡的原理我还不清楚,有点像SD换皮。

编辑
编辑

UFS卡,三星搞出来的标准,很明显就是手机的UFS闪存的外置版,当初想要取代MicroSD卡,虽然体积十分小(和MicroSD卡几乎一样大),但在速度上一骑绝尘,可惜的是,三星势单力薄(话说都轮到三星势单力薄了诶),这种卡连三星自家的手机都不用了。

所以说,高速存储卡真有巧立名目骗钱的嫌疑,当然很多人也做了一些努力,例如将CFast转成标准的2.5寸SATA盘、将CFE转成m.2硬盘等,但都显得很不可靠。
影像设备行业的一些潜规则需要真正能发起革命的企业,例如BMPCC,连Type-C接口都留好了,接上移动固态硬盘就能录4K,价格还很低,备受up主群体的喜爱。

编辑

为什么某些存储卡那么贵?主要还是现在的高速存储卡制造商们设置专利壁垒,生产需要高额的授权费;再加上存储卡本身也属于那种超小型化设备,精密程度太高,不像电脑的SSD,开放标准、“傻大黑粗”;而且一些高速存储卡为了保证性能和可靠性会使用SLC闪存,坐地就是TLC的至少3倍成本;相比SSD,一些存储卡太小众了,什么东西都是只有烂大街了才会便宜,你看MicroSD,非常便宜,就是因为技术成本被摊开了,市场竞争也很激烈。

SasugaSetsuna/流石雪菜

From Mizuiro-Aqua

支持国产竟惨痛翻车!大国之弈还是收割情怀?金泰克C320评测翻车纪实

数码 5-21

156阅读15点赞3评论

今天不发资讯,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编辑

最近我需要买一块固态硬盘,因为现在的Win10不用SSD的话会卡到无法使用。于是5月15日,我在京东入手了金泰克C320 256G,就是长江颗粒的那款,原价218元,使用了30元优惠券再用了3元的红包,185元到手。本来我想买价格更便宜的紫光S100来着,但考虑紫光用的还是英特尔白片搭配群联S11主控,而金泰克这款贵一点但使用的是长江存储的正片,使用的联芸MAS0902主控也比群联S11强,再加上国产情怀,我就入手了C320,顺便还能出一期评测(本来我是这么想的)。

5月17日,产品送到。

编辑

为了做测试,我把它安装在一台有SATA3接口的电脑上(因为没有硬盘位,所以我就把它挂在了电脑外面),开机,正常识别。

编辑
编辑

首先用Flash ID查了一下主控和缓存,没错是0902搭配长江存储TLC,而且是8CE的版本。因为还要保修所以就没拆(万幸没拆,要是拆了的话我的185人民币就打水漂了)。然后我用DiskGenius进行分区,分了一个238.5GB,MBR。因为要检测这个SSD的真实写入性能水平,我先跑了HD Tune的文件基准,写入量220GB。刚开始的确是正常的SLC Cache内的写入水平,SLC Cache的大小约为50GB,肯定是动态SLC Cache方案,50GB之后速度降低到175MB/s,TLC直写的正常水平。然后过了几分钟,写入到了166GB左右(这个时候正好是SSD转入释放SLC Cache同时写入的阶段,速度会进一步下降),HD Tune弹窗,显示“I/O错误,测试中止”,我也没想太多,因为这种报错是很常见的,所以HD Tune连续写入测试到此为止。这时SSD的温度很低,所以这个联芸的主控的功耗控制做的真的不错。

编辑
编辑

接下来我进行了实际文件写入,从一个NVMe的盘复制了6个Win10安装iso镜像到测试盘,共30.9GB,写入也很顺利,就是写入速度在100到200之间波动。

之后我打算进行软件跑分,所以我打算直接格式化测试盘,然后糟糕的事情发生了,Windows报错,格式化无法完成。大概这个时候硬盘就已经损坏了。我打开CDI,硬盘的S.M.A.R.T已经不能识别。

于是我重启电脑,再次开机的时候速度很慢,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之后CDI已经不能识别到盘了,DiskGenius还能识别,但是分区已经消失,创建新的分区,报错。

接着我再次重启,重新用DiskGenius分区,这次分区即将完成的时候软件直接强制退出,我重试了几次,问题依旧存在。

这个时候SSD的内部有一个绿灯亮起,我也不清楚这代表什么,可能和故障有关。

编辑

我换了台电脑,依然不能分区,无论是DiskGenius还是Windows磁盘管理,磁盘管理显示无法初始化。

我又换了台电脑,这次是在PE下,依然不能分区,我尝试用DiskGenius擦除整个硬盘,用时半小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还是不能格式化。

至此,可以确定这个硬盘已经损坏了,使用时间不到1小时。

之后我分析了一下故障原因,可能是和HD Tune报错的时候有关,大量文件写入的时候需要垃圾回收,主控的负载太大,直接罢工,这个问题我的群联S11的SSD也发生过,只不过S11在重启之后会恢复正常,并不会损坏。

质量问题当然可以退换,我向京东发起了售后申请,已经通过,等待5月19日京东把这个盘取走。

这就是我支持国产的糟糕经历,其实和“国产”关系不大,长江存储的3D NAND很优秀,联芸的无缓主控虽然弱了点,但是也是能用的水平,至于金泰克的制造和固件,别人用也没出问题,即使性能不算优秀。总之,可能是我太倒霉了,或者是我的操作可能存在失误。所以也不能说国产是在收割情怀,什么产品都有故障率,只不过“纯国产”还需要再努努力。

其实很久之前就想支持长江存储的闪存,但是一直对无缓方案没什么好印象,如果是慧荣SM2259方案的话我立刻就买一块,可惜早期长江颗粒的SATA盘清一色的联芸MAS0902(无外置DRAM缓存),虽然国产“含量”几乎达到了100%(不需要还没有国产化的DDR3缓存),但是还是难以让我满意,所以去年买SSD的时候我还是选了英睿达的MX500 1000GB,虽然美光也在用慧荣的方案(以前至少也是马维尔,无奈慧荣的方案价格便宜,性能也不差),但是性能还是很令人满意的。我怀疑,廉价的国产主控方案“害了”长江存储的闪存。联芸也不是没有高端的方案,有缓存的方案的主控无论是联芸还是其它国产主控厂商都有,可惜就是见不到产品。像光威的NVMe的弈Pro那样的高性能国产(国产忆芯主控、长鑫DDR4缓存、长江闪存)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之前没买过国内品牌的SSD,原因就是以前国内没有闪存制造能力,而最靠谱的SSD都是原厂的。好不容易等到了国产的闪存,原厂的致钛又太贵,金泰克的这款产品性价比也很高,但它就是坏掉了。以后还是会继续支持长江存储的产品,不是现在,也不会是金泰克(致钛才是正宗的原厂),因为长江的128层3D NAND马上就要推向市场了,如果搭配更靠谱的主控和固件,性能一定会令人完全满意。

Sasuga Setsuna(流石雪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