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一问
什么叫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
记得20多年前,在山村上学时,老师解释过这个词语,而且还叫我们复式班课堂的几个学生畅谈“梦想”。
课堂乱了。五花八门的答案,让老师措手不及。调皮的林林说,他的梦想是,打架“犯事”后,不会被家里人知道。文静的英子说;她想像林林一样,走到哪都不会被小朋友欺负。先天小儿麻痹造成走路不灵便的俊俊说,他的梦想是能像屋檐下搭窝的燕子一样,长一双翅膀,可以自由飞翔。最懂事乖巧的心心沉思了片刻,说,我想像老把子叔一样,当拖拉机师傅。老把子叔可是村里人的偶像,小村林区公路刚开通,他就到县里培训了拖拉机驾驶,第一个开着轰隆隆的车进村,让村里人去镇上赶集坐上了四轮大车。
我们对班长心心“无与伦比”的答案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师则瞪起了大眼:“你们就不能把眼光放远些吗?你们前途一片光明,长大后可以当老师呀,当医生呀,当科学家、人民解放军呀……”
放学路上,我们的议论仍没有停歇。“当医生有什么好?背着个'十字箱’进村,到哪家,哪家的小朋友就躲,多让人讨厌。”“当科学家挺好玩吧?课文《数星星的孩子》,不是说张衡从小就喜欢数星星吗?还有《爱迪生》里的爱迪生.小时候不是也和我们一样闹腾吗?”“当老师好是好,吃派饭,哪家有好菜吃都会叫他去。可再好也比不上老把子叔风光呀。连老师回家还要坐他车呢。”
那时,初中一年级文化的老师到村里设塾教书,是我父亲挽留的。先前,老师是游走山乡的一个理发匠,身体残疾的他,原本就行走不便,已过花甲之龄,翻山越岭到各个自然村上门为人理发已有些力不从心。父亲见他有文化,说服村里20多户有学龄儿童的人家,以村民筹钱支付老师工资的形式,聘了他担任私塾先生。
那时,我们都住在木屋二楼。四个房间木板相隔,睡觉时翻个身子,隔壁房间都能清晰地听到声响。那天晚上,老师隔着木板和我父亲谈起当天课堂上说过的“梦想”。我有点害怕,担心老师把我课堂上说的不争气的梦想告诉父亲,让父亲失望。幸好;老师没有特别点到我。父亲的一句话让我深深地刻进了脑海。他对老师说,每个人都有梦,梦想就和我们挥锄挖地一样,你在田的这头,那头就是梦想,你必须一锄一锄地挖过去,哪儿耽搁了几锄头,哪儿就插不下秧,成了块土疙瘩。你努力了,遇到风调雨顺就会有好收成。如果不努力,就永远盼不来梦想中的收获。
那时,小学五年级升初中要参加统一毕业考试。老师满怀希冀,可复式班里的孩子还是没人能考到大山外的镇上读初中。尽管住在我家的老师给我开了不少“小灶”,我也还是没能考上。不过,和大多孩子不一样的是,我的父亲特意徒步近30公里,找到我一个在镇政府当临时工的远房亲戚,让他帮我争取了个到镇上小学复读五年级的名额。那是我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学校当寄宿生。交了20多元学费,办完入学手续,父亲就要离开学校返家。临走时,他抱着泪眼婆娑的我说,乖,你已经有几锄头地没挖好了,回过头补挖一下不会错过这一季的。梦想不远,现在,你只要安心上好每堂课,爸爸就放心了。
这话,和父亲早年所说的“梦想就是挖好每一锄”,多么的相似。这话支撑着我一锄头一锄头挖着,累着,并快快乐乐地抵达一个个梦想之地。
作者:李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