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太久了,解禁后,你会带孩子做些什么户外亲子活动?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个术语叫“自然缺失症”,他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疫情当下,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带孩子出门游玩了,孩子们从来没有像这个寒假一样渴望外面的世界,恐怕不少孩子已经有了“自然缺失症”。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户外,来看看有什么好玩、又能让孩子多多受益的亲子活动。(本文有关内容更适合5岁以上儿童。)
一 爬山、郊游
孩子天性好动,户外活动能更好地释放孩子的天性,而且父母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能拉近亲子间的距,开发孩子的潜能。
晓云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从小在父母的期望中,智力开发比同龄人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在一次单元测验中,晓云得了重感冒,再加上心情紧张,没能取得好成绩。虽然爸爸妈妈没有怪她,而是鼓励她,可她自己怎么也不开心,变得闷闷不乐,学习时也打不起精神。妈妈还发现,小静的饭量也比以前减少了,晚上经常很晚都睡不着觉。
于是,晓云的爸爸妈妈商量决定,每个周末孩子的补习和兴趣班都暂时不上了,而改为一家人一块儿去爬山、郊游。
于是,每到周末,晓云和爸爸妈妈一起,不是去爬山,就是骑自行车去野外露营烧烤,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晓云变得越来越开朗,性格也乐观起来,还主动给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爬山、郊游这一类户外体育活动,对孩子来说有非常多的好处:
01 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如果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大家在愉快地活动中大笑,奔跑,能极大地释放心中压力,驱散抑郁的情绪,整个人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02 可以强健体魄,为学习和成长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身体是一切的本钱,通过在户外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呼吸新鲜空气,吸收阳光,让骨骼健壮。
03 可以锻炼毅力,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缺乏毅力,则做任何事都会半途而废。孩子与父母多爬山,多进行一些长途的骑行,能让孩子懂得“凡事只要坚持、有毅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二 去科技馆
此类活动还包括去博物馆、参观各种展览等。这一类综合性较强,既有趣味性,也有艺术气息的场所,是开阔孩子眼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在参观中,父母要有随时回应孩子问题的准备,并且要耐心、细致地解答,确实不明白的,可以通过馆内说明或询问解说员来帮助孩子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我们来看看林林爸爸的做法:
一年级的林林和爸爸今天来到科技馆,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看到沙漏,他欢快地说:“古人们真是太落后了,竟然用沙子来计算时间。”
林林的爸爸觉得孩子的话虽然听起来很幼稚,但也正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于是,爸爸让林林停下来认真看看沙漏计时器发明的年代,并告诉他:“这个计时器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千年之前世界上有些地方的人可能对时间还没有什么概念,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计算时间用的仪器,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林林认真听完,有所触动,点了点头,似乎也感到眼前这个小玩意儿的确不简单。
从航天展馆兴致勃勃地出来,经过“不同历史时代的记事方法”展览区域中,林林没什么兴趣,爸爸便客串了一把解说员。从没有纸以前人们采用什么方法记事,到纸是怎么发明的,这些新鲜的知识让林林听得不住地点头。虽然孩子还没有完整的时空观念,但借科技馆完全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
科技馆内还有一些设备和仪器是专门提供给参观者体验操作的,林林很想上去试一试,虽然在许多人围观的情况下,林林显得有点胆怯,但在爸爸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坐到操作台前,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了一次体验。在这样的当众表演中,孩子不仅发现了科学的乐趣,还锻炼了环境适应能力。
带孩子去科技馆等地方,可以有以下好处:
01 激发学习动力。
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或展览馆等场所,可以培养孩子探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使孩子获得前进的动力。因兴趣产生的动力,才是持久的。
02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在世界未知和多变面前,科学是我们应该了解和采取的态度,要让孩子明白: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只有在学习和研究保持上谦虚谨慎的精神,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03 了解榜样所走道路,获取坚持到底的决心。
科学家们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让科学能一直不断地向前发展。伽利略、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才获得成功的。没有任何人可以轻轻松松地获得成功,要让孩子在心底坚定做任何事情都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去一所大学参观
带孩子去大学参观已经不是稀罕事了,每到寒暑假,望子成龙的父母都会找机会带孩子去中国著名的学府清华、北大参观,感受,有条件的还会带着孩子去国外游学,增长见识。
小进就是其中一个对大学非常感兴趣的孩子,虽然现在才上二年级,但他的理想就是以后要去北京大学上学。有一段时间,他翻来覆去地看教育台的一个节目《世界著名大学展播》,对其中介绍北大的内容差不多能倒背如流了。
终于,小进的妈妈利用暑假,带他来到北京,第一站就是到北京大学参观。进到校园,小进果然十分兴奋,“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古树参天”,这些词语不断从他的嘴巴里蹦出来。来到未名湖畔,看到还有一、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那儿看书,写字,小进忍不住问:“他们上大学了,也要做作业吗?”
小进的妈妈想了想说:“当然要做作业!只不过大学的作业和小学生的作业是不同的,小学生学的是基础知识,所以作业就是认字、写字、背数学公式、计算;大学生学的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为国家和社会解决一些问题。”经过这样一解释,小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说:“嗯,明白了,我以后也要到北大来读书,我准备研究发明机器人,帮助大家做事情。”
带孩子到大学校园等一些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参观,有以下好处:
01 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激发起追求知识的欲望。
校园里美丽、安静的环境、高大、庄严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都会让孩子产生向往,校园里充满朝气蓬勃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会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激发起孩子内心对知识的热爱和求知的欲望。
02 明白学习的不同层次,避免过于教条的去看待学习。
通过小进妈妈的解释,孩子明白了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能解决问题,要做好小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不要小看这个认识,在基础学习阶段,重复的书写、计算练习,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枯燥,产生厌倦感,父母若及时告诉孩子学习是分阶段的,打好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去享受更大的成就和快乐,孩子心里会对学习有正确的认知,并能静下心来做好基础练习。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曾指出:孩子接触自然少、缺乏人际互动,容易出现压力大、忧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进而造成成绩和创造力下降。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好时节,当疫情退去,我们又能照常行走在阳光中,享受着自然的空气时,请多带孩子去户外走走、跑跑、跳跳、笑笑,让孩子心中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地成长。
更多育儿文章,请点击:
明星校长抄袭剽窃被撤职 告诉孩子:捷径,不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解决二孩家庭的烦恼,家长要少说4句话,不犯2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