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轻视日记 必被作文抛弃
从我们的绘本写作启蒙课程中,就为一年级的孩子引入了《蚯蚓的日记》这本绘本,在了解蚯蚓各种有趣的生活习性的同时,还要求孩子们从此知道有一种随性自由的表达方式,有一种写作练习是可以每天去做的,那就是——日记。一年后,我们再回过头去问那些孩子,他们中有少部分是每周能写上1-2篇日记,几乎没有人天天写日记,就这个现象,我想说几句:
忙可真不是理由
家长要意识到,对一年级的孩子,开始写日记,不必要求他们有什么好的构思,有什么完整的想法,甚至在刚开始入学阶段可以用说的方式,你帮他作记录,随着拼音和识字量的增加,可以慢慢过渡到写的阶段,写和画相配合,字与拼音相配合,只要每天或每周坚持,养成记录的习惯,一定会对孩子的观察、收集、整理、表达等能力大有裨益,也会对孩子以后的作文和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由写作的天地
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大难题,好多老师也认为太过刻板、无法突破是寻常情况,而学生并不见得不喜欢作文课,他们往往对生活作文、自由命题充满激情,写作兴趣倍增,而对每年都要写的“记一件难忘的事”、“我的暑假生活”、“难忘的节日”等则充满了抵触。对这一现象,家长要充分知晓,并通过日记这种方式,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思维的自由,写作的自由,将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有必要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家长或老师则不必追究其意义、主题这些要求,兴趣与写的意愿应该在日记的写作中加以强化。
写作习惯的建立
写日记只是一种方式,写日记开始得越早,写日记进行得越久,长期坚持每日写上一二,写作就会顺其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同时,要把有意思的东西记下来,学生对每日所见所闻会有所观察,有所记忆,有所体会,一定会让自己变成生活的有心人,看、听、想、记,便会养成“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的好习惯。
材料积累的过程
对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一些孩子来说,日记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就像“活期储蓄”,平时存上,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好词好句自留地
经常听到老师布置摘抄,好词好句抄到本子上,这种积累是与阅读紧密相连的。我们说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成正比关系,但同样完成了摘抄,读了同样的老师要求的课外书,为什么孩子们写出的文章会相关甚远呢?此时我想反过去问一句:别人的好词好句,抄写到自己的本子上,就成了自己的吗?你有没有把这些养分肥料,浇灌到自家的田地里?
如果不讨论原因,我们至少可以拿出一个办法:就是将摘抄与日记都作为每日功课,或经常性功课,鼓励孩子摘抄时用摘抄卡或在本子上分类,写日记时打开摘抄本,边写边看,使用上摘抄本上的词语,开阔思路的同时,能将积累的词句素材,用到实际中,越写越熟,越写越有成就感。
涵养内心的小捷径
写日记对孩子来说,最初可能只是学习写作的一个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记上锁的时候,日记就成了内心表达的一个出口,所以,我们切不能只认为写日记于作文有好处,而是要看到日记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涵养过程。有多少人在成年以后,仍然有写日记的习惯,不时会在本子上写下心事,留下感念,现在我们在朋友圈、个人公众号上看到的短文,都打着日记的印迹。这样说来,我们要不时地把孩子精彩的表达晒到朋友圈,鼓励他们学会欣赏自己的日记,不时回头翻读一下当时心情,不忘快乐,感念成长,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