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复习文综干货知识专题汇总(收藏)
1. 商品考点剖析:(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3)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①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两点:①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例如,消费者在购物时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2. 货币的职能考点剖析:(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货币的基本职能指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③区分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强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上不分离。支付手段强调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上分离,如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3. 外汇和汇率考点剖析:(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3)汇率的变动。①外汇汇率上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②外汇汇率下跌,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三点:①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提升,有利于我国进口,有利于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办厂,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购物、留学,有利于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弊:不利于我国出口(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标价上涨,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内销困难(进口产品增多,竞争加剧);不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和吸引外国游客。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③我国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国家及区域间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也有利于反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推动改革开放;对稳定国内物价及人民币币值,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4. 影响价格的因素考点剖析考点剖析:(1)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②供求影响价格;③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影响价格;④国家政策影响价格;⑤纸币的发行量影响价格;⑥国际因素的影响。(3)反映物价涨跌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掌握技巧,拿足基本分,力争得高分,会解的题拿够分,不失冤枉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饮食合理,生活有规律,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去迎考。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①如何辨别影响价格的因素:看到成本、劳动生产率等信息,要考虑价值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规模、减产、灾害等信息,要考虑供给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节日等信息,要考虑需求因素对价格的影响;看到利率变动、税率变动等,要考虑国家政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②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角度分析保持物价稳定的措施。5. 价格变动的影考点剖析:(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①一般来讲,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反之,则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既定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加,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随之减少。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③需求曲线中,价格与需求呈负相关;供给曲线中,价格与供给呈正相关。④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图中,如果没有第三方的影响,变化是曲线上点的移动;如果是价格和需求(供给)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等,则变化是曲线的左右平移。(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综合分析如何应对物价上涨:国家: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④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哄抬物价的行为。⑤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价值决定价格)②优化产品结构。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重视社会效益。消费者: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②与违规涨价行为作斗争。6. 影响消费的因素考点剖析:(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消费,社会贫富差距影响总体消费水平。(3)重要因素——价格。(4)其他因素——国家政策、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影响消费的因素复杂多样,不要局限于教材,回答具体问题时符合实际情况即可。(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把影响消费的因素与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联系起来:①针对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或大力发展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针对主要因素——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③针对重要因素——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④针对其他因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国家政策需具体分析,如出台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等。7. 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考点剖析:(1)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3)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消费对生产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实际分析扩大消费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考点剖析企业如何经营成功考点剖析: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诚信经营、树立品牌(履行社会责任);④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⑤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⑥依法经营、公平竞争,遵守市场秩序和规则;⑦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⑧利用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发展自己;⑨多种渠道融资;⑩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诉和维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备考锦囊:(1)复习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时要考虑两个维度:内部因素、外部因素。(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灵活,可将相关设问转换为企业这样做的意义或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普遍性的做法集中到某一个企业上。9. 劳动与就业考点剖析:(1)为什么——为什么重视就业(意义、原因)。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⑤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怎么做——怎样解决就业问题?(抓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国家: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就业环境。企业:①提高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②遵守法律、诚信经营;③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劳动者: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②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根据自身实力合理选择就业或自主创业;③树立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权。备考锦囊:分析就业的意义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即分析主体要全。10. 投资与融资考点剖析:(1)投资。①投资的形式: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②投资应注意的因素:收益和风险(设计合理的理财方案)。(2)融资。①融资的含义:融资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②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投资方式时,应根据收益和风险进行选择;②关注融资,教材没有具体讲解融资,但它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即获得资金的方式,是一条暗线;③投资理财的主体通常指居民,融资的主体则是企业生产者;④融资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①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贷款方面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支持,引导小微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②小微企业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1. 收入分配方式及分配公平考点剖析: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四个思考角度:①根本措施: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举措。②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初次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①不同分配方式搭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能混淆。②注意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从高中政治教材看,初次分配的主体是企业,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多角度分析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④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12.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考点剖析:(1)市场调节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不能调、调不着、调不动的地方。②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③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市场调节的弊端是固有的,无法克服;②凡是追求自身利益而违反道德、法律的不良行为都属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体现在生产上一哄而上、一哄而退的行为,滞后性则是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13. 市场秩序考点剖析:(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措施: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与市场调节、国家宏观调控等知识紧密结合,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掌握市场秩序的重要作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14. 宏观调控考点剖析:(1)必要性: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更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手段还有经济发展战略、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政策等。②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入、支出,税收等方面的内容,主体为财政部;货币政策涉及的是利息率、存款准备金率、信贷的规模方向等的调整,主体是央行。③国家宏观调控常打组合拳,各种手段综合运用。1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剖析:(1)为什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运用要注意综合分析,此内容可拓展到企业经营、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等。具体来说,经济生活涉及国家和企业、财政与税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知识;政治生活涉及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党科学执政,人大立法等知识。16. 对外开放考点剖析:(1)原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2)做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国际经济合作是“双赢”,要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找到利益结合点。(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与政治生活中国际关系、国家利益联系起来1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考点剖析:(1)地位: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引进来”指引资、引技、引智(进口≠“引进来”)。②“走出去”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走出去”≠出口)。③“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④海外并购、境外投资属于“走出去”。(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相关时政分析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②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③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18.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考点剖析:(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2)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特别注意: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行使这个权利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②监督权的监督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19.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考点剖析:(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在守法上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②公民在现实中的种种差异,有可能影响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程度,但不影响权利和义务的多少;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④公民的权利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20.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考点剖析:(1)民主选举:我国当前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两种选举方式均为差额选举。(2)民主决策:具体途径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3)民主管理: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4)民主监督:合法渠道有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为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为间接选举;②公民可以参与决策,但不享有决策权;③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我国当前政治生活的实际,如民主管理形式的创新,民主监督的广泛开展,四种参与途径分别发挥的作用等。21.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考点剖析: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①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在履行职能一定要分析负责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主体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是政府在履行职能。②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包办一切。(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同“三去一降一补”、简政放权等热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22. 我国政府的根本宗旨考点剖析:(1)宗旨:为人民服务。(2)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具体表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备考锦囊:(1)对该考点的复习要区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表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了为谁服务的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了怎样提供服务的问题。三者统一于政府的工作过程中。(2)对该考点的运用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①从国体上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②从政府性质上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要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常喝奶,多吃豆制品。体力活动和食量要均衡,即根据体力活动来安排食物的摄入量。23.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考点剖析:(1)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基本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关注以下几点:①准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准确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②如何回答“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政党制度的”:首先要明确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其次要明确材料中的信息能够反映哪些方面,最后要把所能反映的方面与相应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24. 中国共产党考点剖析:(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把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区分开。②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包括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依法执政,政党制度等。③在回答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原因类设问时,一般要调用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指导思想和依法执政等知识。④在回答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措施类设问时,一般要调用党的宗旨、指导思想和执政方式等知识。2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剖析:(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3)核心内容:自治权。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民族自治地方既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享有民族自治权的自治地方。其人大和政府既是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地方行政区域的有限自治,而不是“高度自治”。③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自治机关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6.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考点剖析:有关国家利益的原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国家利益不总是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②各国有共同利益,但不能理解为各国的根本利益一致。③对我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所作出的决定可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作出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我国作出该决定的目的是什么;第三,我国作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共同利益。27.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考点剖析:(1)总体表述: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备考锦囊:对该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看到我国的做法能够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一般可以认定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看到我国对主权和领土的维护,一般可以认定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看到我国发表自己主张,不受别国干涉,一般可以认定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节选自《高考政治》高考历史之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汇总60条,拿分重点!01、鸦片贸易(1)目的: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2)危害:①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②损害中国人身心健康;③统治机构更加腐败;④削弱军队战斗力。0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03、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0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0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6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抢掠后放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 150多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⑶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07 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妄图分裂新疆。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1876年他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采取“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策略。1878年,收回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08 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塞,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09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邓世昌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10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方代表为李鸿章)内容:淸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设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化程度。11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 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交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2 《辛丑条约》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当保;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半封建社会。13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有:中央的奕訢,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14 洋务运动的口号、创办的实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一批民用工业。15 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进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6 1895年梁启超、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6——9月所进行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流血牺牲。17 戊戌变法的内容(1)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2)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3)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4)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抵抗列强入侵)。18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19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革命团体是 同盟会,总理是孙中山,机关刊物《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建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20 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为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21 1912年2月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不久他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22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23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两大旗帜,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24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起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5近代中国人所进行的四次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是:洋务运动(经济上--学习先进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文化上--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26四次探索活动失败反思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27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们提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等口号,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28 五四运动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中方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运动。29 五四运动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的执著精神、承担历史责任的英勇精神。30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了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党纲,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1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避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在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33 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1926年,开始北伐,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34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4·12”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了“7·15”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夭折。35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南北。36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7 1927年9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决定,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工农红军上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8 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39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农村更根据地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中共继续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4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于1934.10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41 遵义会议的内容是解决李德等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意义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43 红军长征的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4 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45 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9.18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于9.18事变 。46 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47 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8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49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50 1938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51 1945年4-6月中共在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大会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52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抗战的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3)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53 为了赢得准备内战时间国民党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54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55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56 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①辽沈战役:林彪指挥东北解放军采用关门打狗的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和国民党在以徐州为中心地区展开决战,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③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使北平和平解放。57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权垮台。58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59中国人自己修建和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主持修建的总工程师是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60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他创立了地质力学,他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写了《 制碱 》一书,发明了“ 侯氏制碱法 ”。61 思想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批判闭关锁国的政策,著《 海国图志 》一书,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家严复译著《 天演论 》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62 科举制度清政府于 1905宣布废除没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63小说集鲁迅著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著名的小说有: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周立波的《暴风骤雨》。64 戏剧有田汉的《名优之死》,曹禺的《雷雨》《日出》;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有《奔马》,齐白石的《虾》;音乐家聂耳有《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有《 黄河大合唱 》。——节选自《高考历史》干货 |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全汇总,让你少走很多弯路!1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2)列出“模板”。(见下面常见模板)(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2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地形地势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青藏高原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气候一、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二、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三、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四、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五、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六、大陆性气候的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②降水少。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七、海洋性气候特征: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八、干湿度影响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九、雾、霜的影响因素:(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十、风力的影响因素:1.气压梯度力大小;2.距高压中心远近;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河流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及其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二、河流的水系特征:1.发源地、长度、入海口;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和支流形状;7.有无湖泊沟通。三、河流水量大的原因:①地处什么气候区,降水丰富;②流域面积大,集水区广。③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四、河流的补给:雨水(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五、河流与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丰水期河水补给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六、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有关,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七、河流有凌汛的条件: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地球的运动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等)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中亚、西亚、北非、美国西部内陆、澳大利亚中西部等)4.大气清洁度:城市和乡村二、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反之则雪线高)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天山北坡雪线低;阿尔卑斯山北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北段和安第斯山南段的西坡雪线低;落基山的南段和安第斯山北段的东坡雪线低等2.气温(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中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三、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四、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拉伸、挤压)、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等三个方面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五、怎样分析理解不同海区盐度的差异成因?1.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2.在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和径流稀释作用。影响因素影 响气候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FONT>蒸发量,盐度较高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海区的封闭度影响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六、怎样分析赤潮成因?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七、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自然灾害一、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 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二、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自然原因: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三、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四、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五、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六、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七、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八、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能源一、能源按来源分类: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②来自天体引力:潮汐能。③来自太阳辐射:上述三种以外的,均是。二、水能:优点:清洁,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积累多,收益大。缺点:季节变化大。(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力资源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力资源越丰富。(2)水电站的作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供水、防凌、减淤。(3)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1.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容量大)2.地质条件: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上游中游下游其它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3.淹没区大小(移民和搬迁;文物淹没;农田淹没)三、核能:优点:能源巨大,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四、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2.分布不均人为原因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治理措施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人口与城市一、人口分析要素: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三、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巴西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水运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条件;②政治因素;③军事因素;④宗教因素;⑤科技因素;⑥旅游因素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②乡村和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③交通发达。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就业困难。⑤社会秩序混乱4、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5、卫星城的作用:①分担大城市的职能。②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③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④促进城市合理发展。四、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1.便利的交通条件;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3.广阔的市场;4.地价中心商务区(CBD):市场最优,零售、高端、耐用品(人口密集、消费者众多)大型批发中心: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五、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山区、平原)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大雾、大风、台风飓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高速公路)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六、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2.加强地区交流和联系,促进当地和沿线的经济发展3.有利于当地资源外运,所需产品运入4.巩固国防、民族团结农业与工业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数量5.科技(基因、保鲜、冷藏等)6.工业基础注意: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3.从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季节时段)分析。二、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水域条件:水深、岸陡、避风2.陆域条件:地质、地形、坡度社会经济条件:1.经济腹地条件(服务范围大小、客货流量大小)2.城市依托(城市规模大小)3.交通联系(与河流、铁路、高速公路联运)4.政策条件三、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自然条件:1.地形(水流速度)2.气候(流量,季节变化,结冰期)3.河道(宽度,水深度)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数量密度、经济水平,运输需求量四、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地形(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五、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1.大陆架情况(面积广阔、海水浅)2.水温情况(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搅动)3.河口处(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六、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大气透明度高;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影响初始发射速度,影响燃料消耗和发射成本3.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跟踪和搜救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不造成伤亡和破坏2.交通:交通便利(沿海、沿铁路)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和保密需要七、隧道的选址条件:1.地质构造(在背斜处、避开断层):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天然穹形构造,不易塌方。2.岩石性质(坚固、不破碎、不松软)3.长短(造价成本)八、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长途汽车站1.站前路况(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沿主干道)3.地价和土地面积市内公交站1.与其他站台近且错位;2.距道路交叉口近;3.靠近商业点;4.避开十字路口九、飞机场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排水);2.地质:地基稳定;3.气候:少云雾。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要求:距市区有一定距离,附近不能有学校、医院(疗养院)、养殖场不能有高大建筑物和山峰。十、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沿海、沿江、沿铁路;靠近发达地区)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提供农副产品和消费市场4.交通因素: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5.市场因素:消费水平、消费意识6.科技因素:大学、科研单位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工业基础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环境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十一、工业区位条件评价: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协作配套条件十二、工业综合整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6.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十三、产业转移方向、原因: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城市→乡村;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中国大陆;欧美→港澳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非洲、拉丁美洲原因劳动力和土地廉价;自然资源丰富;转移污染;环保成本低十四、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结构评价结构比例;结构变化(演化)、对比相关地区结构;优劣评价(当地发展阶段、当地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调整方向低耗能低污染;调整三大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旅游一、旅游条件的评价:①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二、旅游价值的评价:①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景区的等级、称号)②集群状况(数量多、密集)③地域组合状况(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④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不雷同)三、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四、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五、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治理。六、问某地有什么生态环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干旱地区)。③土壤盐碱化(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④滥砍乱伐森林。⑤草场退化。⑥物种减少(或生物的多样性减少)。⑦湖泊萎缩。⑧湿地减少。⑨滑坡、泥石流。七、我国各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如下:①东北:森林减少、黑土冲刷(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②西北(含内蒙古):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③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⑤南方山区:水土流失。⑥西南:地质灾害多。⑦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草场退化、物种减少。⑧宁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3熟记以下地图,这是做题的基础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因为这些年高考很多都是只画经纬线出来让考生来做题的。2、世界地形图。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3、世界气候分布图。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5、世界洋流分布图。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7、板块构造图。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13、各种光照地球图的判读方法。14、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干货 | 80个高中地理高频考点+80条答题技巧汇总! 干货精选, 超实用!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8届的出题趋势(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8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4.地方时的计算——找关键,取整估算,接近秒猜正确选项(1) 第一步必须通过图文信息找到已知地方时)——这是解题的关键(2)第二步明确公式,看算东还是算西,用加还是用减,这个题目有点变化,特别注意带有航程类的题目,必须加上航行的时间,否则这个题目就会陷入陷阱,要素不全,答案出错。5、日界线——走好两步,即可得解(题干告知信息“占全球、处于同一天、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等等)(1) 第一步是画出剖面图(2)第二步是找到0:00所在的经线这样题目即可得出正确选项6、地球公转类的题目——巧用“万能图”方法一:快速浏览题肢,如果涉及到季节“三夏一冬选冬、三冬一夏选夏、遇到春秋不选”方法二:画出万能图,找到对应点,兼看移动方向7、航空发射基地的区位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4)最好接近赤道地区,因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5)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6)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8、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选择大题双管齐下(5)人类活动——通过等温线的局部特殊情况来处理这类题型,80%选“市区”这个选项。9、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出题边缘化凡是涉及到这类题的时候,知识迁移快速移到“我国的西北地区、进一步推到中亚地区”和“青藏高原,进而推到其他地区的高原”标准论述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XX的积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10、影响太阳幅射的因素:纬度+地形+光照(1)纬度低,太阳幅射强;(2)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幅射的削弱少;(3)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11、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局部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3)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如在选择题中遇到“降雨”类的题目——秒杀之道第一、看闭合状,找低压中心或气旋中心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压槽,通过“锋面气旋、西冷东暖、冷锋后暖锋前”这个技巧来处理。第三、快速判断季节,是否与季风有关。第四、快速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来判断大气一流的中影响因素。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12、气候特征的描述:气温+降水+组合 (或分要素论述)(1)气温特征的描述=气温大小+年变化幅度+日变化幅度(2)降水特征的描述=降水量大小+年际分配+季节分配【注】气候成因两种模式的分析(1)地带性分布模式:太阳幅射+大气环流;(2)非地带性分布模式:地形+洋流(识记三种气候的几个特殊性分布及其分析)13、“风向”类的题目——四大思维,即可拯救(1)读数字,就近“作垂线,伸手”即可得出(2)看到纬线,快速画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3)准确定位 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地区,判断季节,明确四大风向及原因(4)题目中有锋面,看符号凸向,快带画出箭头,即可得出答案。14、全球三大环境问题——“全球化思维”培养首先观察选项,看题肢中是否具有“全球性思维”的选项,有必选之,如果没有,根据情况而定全球气候变暖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原因(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2)人为原因: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②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主要影响(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2)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4)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3)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4)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方法技巧全球变暖的影响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在复习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时,应注重理清思路,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高考时,比较注重思路的考查,应运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如在分析全球变暖对水循环的影响时,主要从全球变暖会引起水循环环节和水资源状况的变化两方面展开,如下图所示:15、气象灾害类题型——两表定调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台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特大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村镇。特大风暴潮:破坏海堤,淹没岛屿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预防;营造沿海防护林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大暴雨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护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遭受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预报和警报,提前为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类型成因多发区危害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分布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方法技巧1.自然灾害的分布(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灾情的大小与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等有关。3.防灾措施(1)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2)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16、凡是涉及到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性问题——秒杀之道呈现(1)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7、8两北雨茫茫,受副高控制,快速选之即可)(2)华北春旱——(3、4、5,第一选气温,第二选雨带,最后选生产生活用水)(3)台风、飓风、风暴潮——(夏秋季节,找圈圈,判断季节)17、涉及到海水温度的题型秒杀技巧——“四高四低”18、涉及到海水盐度的题型秒杀技巧——四看法(1)看纬度——蒸发量和降水量(2)看海拔——结冰和融冰(3)看洋流——暖高寒低(4)看河流——淡化19、渔场区位——四地一指向温带海区、浅海大陆架、洋流、河口处,一指向:丰富的饵料、营养物质和盐类)20、盐场区位=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21、洋流分布看纬度,东西岸相反22、洋流与等温线的结合——凸向即流向23、涉及到洋流类考题的题眼(气温、降水、盐度、渔场、性质定南北半球、季节和顺水、逆水等)24、河流水系特征=性质+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形状+水文特征25、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补给形式和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资源+航运价值26、河流的开发=水能+农业(林、畜牧、渔业养殖、种植业)+工矿业+航运+旅游27、河流的治是=上游+中游+下游28、河流类选择题在选择题中的秒杀类结论性常识(1)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以侵蚀作用为主。(2)河流下游地势起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航运价值大、以沉积作用为主。(3)河流沉积地貌:冲积扇(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出海口处)(4)三角洲地貌=侵蚀+沉积+顶托29、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总结:(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2)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依据位置确定↓不同河段所在地区的补给类型推断↓流经地区的降水、蒸发、下渗、用水多少、植被覆盖程度等状况推断↓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趋势30、水循环类的题型——三个箭头法即为降水、下渗、径流,这也是解此类题型的突破口,具体涉及延伸考题有(一)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二)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三)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5)塑造地表形态31、涉及岩石圈循环类题型走两步——第一识记类别和特例,第二步看箭头找突破口32、涉及到地貌形成内外力分析排序类的题时,按照“外力排最后,具体看题眼”的原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3、涉及到地貌构造类题型时,按照“看形状、记新老、讲运用”来实现做题技巧的快准狠找油找背斜,找水找向斜,隧道过背斜,工程避断层34、涉及到地形形成原因分析时,方法是“大地形用板板构造理论,小地形用内外力理论”加以分析即可35、涉及到岩石形成先后顺序类的题型,采用“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侵入者新,被侵入者老”的方法36、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秒杀思路是“一基础、两功能、两表现”【重点解读】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7、涉及到自然带类的题型——直击气候,方可得解“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同时识记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38、凡涉及到雪线类的题型,一看气温(正相关),二看降水(反相关)39、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40、.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下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3)判读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下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下图中南坡为迎风坡。41、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带+水文+资源+自然灾害42、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43、人口再增长模式的秒杀技巧——四看法(1)看经济发展模式(2)看数字(3)看形状(4)看生产力发展水平44、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去评估绝对人数最多时,秒杀技巧是由正变负时,反之,绝对人数最少时,秒杀技巧是由负变正45、人口迁移分析两模式——迁入地和迁出地,必须注意审题,划出关键词(1)迁入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2)迁出地: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6、两大地区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模式——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47、城市区位=气候+地形+地质+水文+资源+经济+政治+宗教+科技+旅游48、城市功能分区的秒杀技巧(1)看面积(2)看有钱(3)看隔离带(4)看“高大上”49、城市化三大标志秒杀技巧——人口比重50、城市化病的表现及卫星城的对应理论51、农业大区位分析模板:光热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52、农业小区位分析四要素=地价+单产+需水量+交通+市场54、农作物区位秒杀,优先考虑“市场”,如果题目明确规定,以题目要素为主,如果涉及主观大题,自然要素搭配播种期+生长期+成熟收获期55、世界六大农业地域类型和中国五大农业地域类型判断强调三看——生产对象、生产目的和生产规模5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题秒杀之策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57、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观大题的模板运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8、工业区位分析模板:原动水土地,劳市交政科+X59、工业传导效应类题型坚持一个原则“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60、工业集聚=共用设施,降低成本+信息交流与协作+规模效应61、产业转移原因=劳动力+地价+内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6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就业+市场+环境63、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分析方法(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的差异。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64、“3S技术”运用的秒杀方法——“点”“想”“看”三字诀判别“3S”(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65、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与“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2)根据区域来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66.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67、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68、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案例分析】(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不平衡。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影响对东部对西部缓解能源短缺状况,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减轻东部地区铁路运输压力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快中西部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缓解环境压力69、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技巧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与区域图相结合,以地理统计图表为载体切入,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其答题思路如下:(2)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特征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3)多以区域环境问题分布图为载体,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及成因。其答题思路如下:(4)多以区域图为载体,以区域发展为背景,分析区域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答题思路如下:70、旅游资源的类型判断——二者相得益彰列表比较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价值分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举例路南石林、五岳等吉林雾凇黄果树瀑布卧龙、香山红叶帕特农神庙、丽江古城三大石窟、大足石刻藏族晒佛节、傣族泼水节核心地质地貌景观建筑景观存在形式具体形式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价值不同点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共同点经济价值特性不同性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共同性多样性、非凡性、永续性71、旅游景观的欣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1)天时——把握观赏时机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北国风光——冬季随天气或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鸟岛——五月人文景观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2)地利——选择观赏位置观赏位置旅游景观观赏效果远望高处峰峦雄伟、奇特远望高处丘陵地区的梯田高低错落、线面结合江河、大海旷景宫殿宏伟气派近看平视城市中的湖泊小巧精致俯看较小的湖沼、池塘水中倒影之妙置身其中山水组合景观船动山移、如游画中(3)人和——自然与人文和谐人和举例和谐生美——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深山藏古寺人化自然——以情观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会意境——抓住园林景观特点南北方园林的建筑风格不同,构景手法不同72、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价值+地理位置及交通+市场距离+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政策支持73、旅游活动设计=选择旅游地+设计旅游线路+保证旅游安全74、旅游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75、旅游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环保意识【案例分析】简述发展旅游业对埃及的积极影响。促进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当地的文化更趋多元化;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促进文物古迹的保护。76、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特点分析——总分思维,先讲整体,再谈局部分类77、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三大灾害类(一)地质灾害类1.分析某地地质灾害多发的方法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而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2.泥石流的发生机制3.滑坡的发生机制(二)水文灾害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我国河流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2)人为原因流域内中上游不合理垦殖,导致植被破坏,造成水 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中游河段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使湖泊调蓄功能 减弱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蓄洪能力不足,下游乱挖河道, 水流不畅等(三)气象灾害1.我国几种常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旱涝东部季风区春夏主要由夏季风强弱、进退引起弱——北旱南涝;强——南旱北涝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控制酷热少雨抗旱灌溉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抵御台风过境的准备春旱华北3~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未到,降水少干旱少雨引水灌溉寒潮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大风、雨雪、冻害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沙尘暴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土地沙化、大风沙尘飞扬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2.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系统。(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3)加强防灾演练。78、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79、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讨论)80、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生物措施——节选自《高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