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论筋】运动损伤不要怕,谨记四点!
刚落幕不久的里约奥运会点燃了许多人的运动激情。
但运动难免受伤,面对运动损伤,早期处理尤为重要,若处理得当,可大大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使伤者较快地恢复健康。
若急救处理不当,轻者加重伤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伤员的痛苦,重者会造成慢性损伤甚至可能残废。
对于一般的扭伤、挫伤、肌肉拉伤等,可以按以下四点原则进行处理。
1
休息
受伤后应该马上休息,避免患处再次受力损伤,休息可以促进伤处较快地复原,减少患处疼痛、出血或肿胀,并防止伤势恶化。
2
冰敷
受伤之后不要随便乱走动,最好是冰敷受伤部位半小时,接着拿开冰袋5分钟之后再冰敷一次。
用冰袋(以双层塑胶袋或湿毛巾装入碎冰,没有冰可以买冰棍或者冰水都行,用凉水也可。)置于伤处皮肤上。若皮肤对冰过敏,则以一层湿的弹性绷带包著伤处,再将冰袋置于伤处上,剩余的弹性绷带可用来固定冰袋。无法取得冰块时,可用化学冷敷随身包应急,但不如冰块经济实用。
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肿胀、疼痛及痉挛。
冰敷时皮肤的感觉有四个阶段:冷→疼痛→灼热→麻木,当变成麻木时就可以移开冰块,休息一会儿。
不要太早停止冰敷而转用热敷,伤后两日(48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每天至少3—4次,较严重伤害时建议在使用冰敷3日后、且肿胀有明显消退时,才考虑使用热敷。太早使用热敷会引起肿胀与疼痛。
3
压迫/绷带包扎
压迫能使伤害区域的肿胀减小。以弹性绷带包扎于受伤部位,例如:足、踝、膝、大腿、手或手腕等部位,来减少内部出血。
如果皮肤有伤口则先用干净敷料盖住伤口,再用手、绷带等压迫患处,可减缓伤势恶化。
包扎时,从伤处几寸(约2—3寸)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叠,以平均且稍加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但经伤处时要松些,保证伤肢血液循环畅通。
观察露出脚趾或手指的颜色,若有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表示包得太紧,应解开重包。
4
抬高患处
把伤处抬高于患者心脏高度,可以止血止肿,减轻疼痛。如果怀疑有骨折,应先将伤处用夹板固定后再抬高。
当然, 在一些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中,我们也有可能不幸碰到一些严重受伤的情况,如流血不止、骨折脱位、脊柱外伤、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对于这些情况的紧急处理需要一定的急救知识,如果您没有任何的急救基础,您应该做的是,做好自我防护,将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呼叫“120”,等待医务人员将伤员安全转移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