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超声内镜病例-----结直肠多发黏膜下隆起
一:结肠套细胞淋巴瘤
患者女,78岁。因“解暗红色血便一个月。”入院。肠镜发现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直肠多个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图1 A)。EUS见病变处粘膜下层明显增厚,内部均匀等回声(图1 B和C),直肠周围可见数个长径约0.8cm淋巴结。腹盆腔CT(图1 D):小肠、结肠及直肠多发节段性肠壁增厚,合并腹盆腔、腹膜后腔、两侧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镜下开创活检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图 2 ;Video 1)。
图 1 A: 肠镜见结肠多发粘膜下隆起 ;B和C:(环扫超声内镜)均提示病灶来源于粘膜下层,弥漫分布,为均匀等回声; D: 盆腔CT 提示直肠壁全周结节样增厚
视频 1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独特的淋巴瘤亚型,它来源于滤泡外套CD5+的B细胞,在淋巴瘤分类中是弥漫性小裂细胞型淋巴瘤的一部分,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8%,通过免疫组化来分型确诊(图 2)。胃肠道是套细胞淋巴瘤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其中以小肠和结肠多见,但是累及直肠的鲜有报道。
图 2 患者免疫组化结果 (A) CD3, (B) CD20 (C) CD79a及(D)Bcl-2 阳性
患者后转入血液科进一步治疗,行R-CHOP方案化疗(美罗华600mg d0,环磷酰胺 1.2g d1+表柔比星110mg d1+长春新碱 2mg d1+地塞米松 15mg d1-5)。化疗后患者一度血便消失,肠道黏膜明显改善(图 3 )。
图 3 肠镜化疗前后对比 (A) 化疗前 (B) 化疗后
但套细胞淋巴瘤属于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确诊时多已处于III-IV期,化疗完全缓解率较低,中位生存期在3-4年,总体愈合差。下面是另外一例结直肠套细胞淋巴瘤患者。
图 4 结肠套细胞淋巴瘤
二:结肠气囊肿
老年男性,因腹痛,腹泻一周入院,肠镜见弥漫分布结节样、条索样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小探头和环扫EUS发现第三层或第五层来源的多发线状或不规则高回声伴声影(振铃样气体回声),故考虑结肠气囊肿症(图5,视频2)。
图 5 结肠气囊肿 (A) 肠镜, (B) 超声小探头 (C) 环扫超声内镜(D)CT示乙状结肠壁内气体
视频 2
结肠气囊肿症临床少见,是在结肠黏膜下或浆膜下有多发的气性囊肿,多见于在横结肠左曲远端的结肠,又以乙状结肠多见,病因不明,可能是肠道产气杆菌感染,经黏膜损伤侵入了肠壁淋巴管内引起感染,形成气囊肿。当囊肿破裂时可见气腹,但无急腹症的表现,因此当立位透视或腹部平片检查时,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而无消化道穿孔的症状和体征,应该考虑结肠气囊肿症的一个可能。肠镜多数散在、成簇状、大小不等的气泡状透明区,形状不一,呈串珠或蜂窝状(图 6 )。该病预后良好,我们遇到的两例患者均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图 6 另外一例结肠气囊肿 (A) 肠镜, (B) 超声小探头
三:血吸虫卵广泛沉积
86岁女性患者,便血入院,肛门指诊触及肿块,考虑直肠癌收入院。肠镜见全结肠,直肠广基黏膜下结节样隆起,表面光滑,发黄,直肠和乙状结肠为甚,EUS探查,见黏膜下层明显增厚,为等回声和改变,固有肌层完整,深挖活检后提示纤维化伴血吸虫虫卵沉积(图7 ;视频 3),追问病史,患者年轻时曾在血吸虫疫区生活。
图7 血吸虫卵沉着 A-B:肠镜 C-D:EUS图像
视频 3
该病系由于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的血吸虫成虫产卵,虫卵逆行栓塞于肠壁粘膜下层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沉积的虫卵主要位粘膜固有层以及粘膜下层。因为反复虫卵沉积,肠壁纤维组织增生呈不规则增厚,重者可导致肠腔、肠梗阻。肠粘膜面呈颗粒状或伴有多发息肉形成,或表现为粘膜萎缩,粘膜皱襞消失。当下,血吸虫病虽然并不多见,但上世纪60-70年代曾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故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仍可见这种由血吸虫卵沉积导致的慢性肠病,该患者的特点是虫卵沉积的黏膜下肿块巨大,相对更为罕见,故该case发表在CGH上(IF:8.5)。
四:结直肠多发脂肪瘤(病)
最后病例相对简单,结、直肠多发隆起,表面发黄,超声小探头见黏膜下均匀高回声,考虑多发脂肪瘤(图 8)。肠道脂肪瘤临床不少见,但几乎全为单发,以升结肠多见,该患者全结肠多个脂肪瘤,考虑多发脂肪瘤病,该病的全身脂肪瘤常位于躯干皮下。
图8 结直肠多发脂肪瘤
至此,介绍了四例多发结直肠黏膜下隆起病例,相信大家日常工作中也碰到过类似患者,总体而言,这些病变分布于黏膜下层,是系统疾病的肠道表现,如临床遇见,需要详细追问病史,寻找蛛丝马迹。EUS可以判断病灶起源,在规避血管的情况下指导深挖活检。此外,这些疾病的超声内镜影像很少被描述,我们可自行总结,整理发表,希望本期内容对EUS初学者有所帮助。
作者:胡端敏 吴伟 程桂莲 徐丽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