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做一个“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会摧毁我们
心理学:永远不要做一个“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会摧毁我们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都反对老好人主义。对于很多老好人来说,他们一直不明白,自己已经足够善良宽容,却很少得到别人的回报。
殊不知,正是因为他们的过度宽容和善良,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心理学家指出,永远不要做一个“好人”,一味地做好人只会摧毁我们。
首先,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样的人算是好人。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好人”指的是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人,他们一般具有以下八个显著特征。

1、 不懂拒绝别人的请求
即使别人的请求让自己内心并不舒服,但却很难开口拒绝。
2、 总是将“对不起”挂嘴边
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下意识开口说“对不起”,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3、 害怕冲突
他们会尽量去维持一个稳定和谐的局面,非常畏惧陷入冲突之中。
4、习惯过度解释
他们总是担心被人误解,害怕对方不理解自己的做法,所以会不停向对方解释。
5、力求证明自己
他们会为了证明自己拼尽全力,然后获得被人信赖和依靠的感觉。
6、 缺乏主见
在很多重大问题需要做决策时,他们往往因考虑的因素太多,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7、善于倾听
在交流沟通方面,他们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在遇到一些刁钻问题时,他们会巧妙回避,并且习惯将问题埋藏在心底。
8、 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因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很多时候,他们都会以牺牲自身利益来保全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好人形象”。

简单来说,老好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通过牺牲自己、委屈自己的方式来取悦别人,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自我压抑型和讨好型的结合
心理学家指出,从性格角度来看,好人这一角色其实是自我压抑型人格和讨好型人格的结合。他们身上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却还要放低自己去取悦别人,他们活得非常累,很少感受到快乐,但面对这种状态又无能为力。
美国著名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tair)在其著作《萨提亚转化式家庭之治疗》中提出了一个沟通模型,包括了自我、他人、情境三个方面。

讨好型人格指的就是没有自我,只有他人和情境的一类人。讨好是这类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压力情境下,他们通常会牺牲自我利益,认为他人和情境更重要。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取悦所有的人和事,唯独不包括自己。
讨好型人格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界限。他们做事以取悦别人为目的,自然不愿受到别人不好的评价。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逐渐变得没有原则,在人家交往中也缺乏界限。
这种缺乏界限又会让他们面临双重问题。一方面,他们会丧失自我原则,即使别人已经严重违背了自己的底线,他们也不敢反抗。另一方面,他们也很难突破别人的界限,不易与人建立起亲密关系。

我们应该做好人吗?
从心理层面来看,做好人当然是一件好事,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你也能得到快乐。但我们在做好人的过程中应把握界限,不能过度,一味地去做好人只会彻底摧毁我们。没有原则,一味去接纳或接受,只会让我们的社会关系变得畸形化,很难真正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
并且,缺乏情感层面回应和沟通的社交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自虐过程,而你也只不过是一个自我压抑者和讨好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