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争害死了曹冲?歇了吧,曹家兄弟难道要争曹操的“打狗棍”
看到一篇文章,这伙计洋洋洒洒一千多字,结论是曹冲被毒蛇压死的,凶手是曹丕,原因嘛就是为了争夺世子之位。
看后我真是既好笑又气愤,这种不长脑子的所谓“历史”怎么会堂而皇之刊登出来?就算有“阴谋论”,也不能拿影视剧的情节当历史嘛。强烈建议平台专门开一个“戏说历史”栏目,让这帮人自由表演,以免他们误导读者。
先说我的结论:曹冲是病逝,其中不存在任何阴谋!
首先,曹冲生前兄弟间有可争的东西吗?
兄弟争接班人位置的首要条件是,老爸曹操已经掌控天下,并且获得法理上的地位。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李嘉诚的儿子们可以整一整,路边要饭的叫花子,他的儿子们有什么可争的?打狗棍吗?
阴谋论下意识地认为曹冲一定陷入世子之争,源于两个原因。一是下意识认为曹操早已经是天下老大,并且已经是魏王;二是被曹操的某些表述所误导。
按时间轴线梳理一下事件经过,就可以打碎我们的“下意识”。曹冲出生于196年(建安元年),去世于208年(建安十三年),享年12岁。曹操受封魏公发生于213年(建安十八年),受封魏王在216年(建安二十一年)。
也就是说,曹操是在曹冲去世后五年,才变成了“李嘉诚”,有了儿子们垂涎的“家财”,在这之前他只有“打狗棍”,请问哥几个会去争不存在的遗产吗?
事实上,曹冲去世的那一年,曹操才彻底剿灭袁氏残余力量,统一了北方。从那时候开始,曹操才真正确立江湖老大的地位,曹冲有生之年,看到的是创业初期的老爸,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
可是曹操又为何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冲死了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哥几个的幸运)呢?这就涉及第二个事实:储位之争的历史背景到底是什么?
其次,储位之争是曹丕与曹植的对决,与曹冲无关。
我个人认为,人们对曹操的话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误解,就是说曹操说这话不是在曹冲去世当年,而是在封魏公之后。那时候曹丕与曹植的储位之争白热化,曹操不由惋惜:假如曹冲在哪有你俩的事?
我们从《三国志》记载中,找不到任何曹冲参与争储的痕迹,更看不到他与几位哥哥之间的矛盾冲突。曹植在历史上第一次大出风头,是在铜雀台落成的建安十五年,那一年曹植18岁,曹冲已去世两年了。
三年后曹操封魏公,曹丕与曹植展开储位之争。很显然,铜雀台建成那年,天下人都知道曹操的江湖地位已经不可撼动,曹丕和曹植也从那时候开始培养各自的政治势力。等老爸拿到了“金饭碗”,羽翼丰满的哥俩开始反目。
看清没,争储从来就不是哥俩你掐我、我挠你那么简单,而是两派势力的角逐,早夭的曹冲那时候有政治资本吗?就算曹操倾心曹冲,他也不可能直接把曹冲推到前面给哥哥们当靶子,而是先替他打好整治班底。
事实上,曹冲到死仅仅是个人人夸赞的“三好生”,离政治足有十万八千里,曹操的话无非就是一个父亲的惋惜而已,不能当作曹操真的就下定决心传位曹冲了。
曹冲是曹操第七子,六个哥哥分别是:曹昂、曹铄、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昂在曹冲出生后的第二年去世,曹铄和曹熊英年早逝,曹彰是个致力于疆场的武将,无意争储。所以,一般认为争储只可能发生在曹丕、曹植和曹冲之间。
其三,曹冲病逝的记载是可信的。
史书虽然没有对曹冲病逝前后的细节有太多描述,但从两个记录也可以有个基本结论。
《三国志·魏书》:“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三国志·华佗传》:“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这两个记载表明,曹冲生病期间曹操对他非常关心,也竭尽所能地做了两件事,一是请名医,为此都后悔当初杀了华佗;二是“搞封建迷信”,祈祷鬼神能救曹冲。
这哪里是中毒暴亡的迹象?曹冲应该病了较长一段时间,假如他遭遇毒手,不可能逃得过曹操的眼睛。
至于有人说,曹操明知是曹丕所为,为了曹魏江山不得不装糊涂的说法,更是荒唐不堪!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没有哪位父亲能容忍下这种行为,要知道曹操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呢!
事实上,包括曹丕和曹植在内,都对曹冲的死表示惋惜,言语间满满都是对幼弟的怜惜。
曹冲确实是个天资聪慧,天性仁爱的完美少年。北宋人邵博还曾经感慨:假如曹冲不死,荀彧一定不会死,大汉不一定会亡。
对一个12岁的少年下这么一个结论,明显言过其实了,小时候是块宝,长大变歪瓜裂枣,这种情况太多了,毕竟那个年龄还不定性,变数太大。它所反映的,无非是人们基于对现实的不满,假理想于那个完美的少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