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意义的衍义轨迹吗?

中文是科学的文字简述之十三

承前篇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垂宪象。而这个“宪象”要如“鸟兽蹏迒之迹”一样“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这个“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不但是字与字有区别,且各种字义也是有信息可以追寻。字义的分辨,犹如通过“蹏迒之迹”不只是识别鸟兽,还能识别鸟兽到此经过的时间、方向、大约距离。所以中文是一字多义的。这种意义不是谁定的,而是根据字所处语境来推导出来的。

就如“中”字。

囗、丨两范式叠加。种子生根发芽上下通指向于外壳以内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ōng ㄓㄨㄥˉ。(囗、丨两范式叠加。“丨”上下通于囗(性交)是中字之范式。读作zhòng ㄓㄨㄥˋ。性交即下种。故“中”又有由外入内的意蕴。)

“囗”表示种子外壳,“丨”下上通表示种子生根发芽。。这就是“远取诸物”。这种“远取诸物”的相与比述,很容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本义:相对种子外壳之内是种子的中间。相对种子外壳之内核是种子的中心。“中”是一个相对的认识。如:《后汉书·张衡传》:“中有都柱。”。唐·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

衍义:引申指“内,里面”与“外”相对。如:《荀子·非相》:“五帝之中无传政。”。《礼记·儒行》:“儒有衣冠中。”。又如:心中(心里)、内中(里头)、家中、水中、队伍中、中水(水中)、中垢(尘垢之中)。

衍义:引申指“半”。如:《春秋》:“夜中,星殒如雨。”。又如:中途、半中腰、中缀(中途停止)、中夕(半夜)、中分(从中间分开)、中半(对半)、中白(半白)、中判(对半分开)、中阪(半山坡)、中夜舞(夜半起舞)。

衍义:引申指“方位名。泛指一个地区内或一个时期内。”中间;居中。如: 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又如:中门(内、外门之间的门);中阵(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中部(居中的部分);中处(适中的处所);中殿(居中的宫殿)

衍义:引申指“指宫禁之内。亦借指朝廷。”。如:《史记》:“赵高用事于中。”。唐· 韩愈《祭董相公文》:“公来自中,天子所倚。” 又如: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中侍(宫中的侍从官);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中尚方(古代官署名。掌宫内营选杂作);中秘书(宫廷藏书);中书(皇宫中的藏书)

衍义:引申指“内心”。如:曹操《短歌行》:“忧从中来。”又如:中顾(内心顾念);中私(内心的感情);中函(藏蓄于内心)

衍义:引申指“中国的简称”。如:洋为中用;中美关系

衍义:引申指“中国的本地人、居民或其后代 ” 。如:中外皆宜

衍义:引申指“内脏”。《素问》:“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衍义:引申指“中介人”。如:中见(见证人)

衍义:引申指“中等”。如:《战国策·齐策》:“受中赏。”。清· 方苞《狱中杂记》:“中家以上。”。又如:中才(中等才能);中则(中等。指田赋);中知(中等的才智);中币(中等品级的货币);中川(中等的河流);中平(中等,平常);中甲(金代科举考试成绩中等者);中兄(才德一般的兄长)

衍义:引申用作方言相当于“成,行,好 ”。《二刻拍案惊奇》:“正要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 又如:中不中。

衍义:引申指“容易”。如:《醒世姻缘传》:“我是薛家丫头, 狄家媳妇,我的钱不中骗。”

衍义:引申指“合适,适当”。如:《战国策·齐策二》:“是秦之计中, 齐燕之计过矣。”。宋· 叶适《袁声史墓志铭》:“余观君疏于世故,而谋国无不中。”

衍义:引申指“不偏不倚,正”。如:《礼记·玉藻》:“头颈必中。”。《晏子春秋》:“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

衍义:引申通“忠”相当于“忠诚”。如:《孝经·圣治》:“难进而尽中。”。《周礼·春官·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荀子·成相》:“中不上达。”。

我们看到认识本义以后。衍义引申都是有脉络可以追寻的。与“鸟兽蹏迒之迹”是非常接近的。一个优质的猎人一看“鸟兽蹏迒之迹”便能把握许多信息。种类、大小,形状、时间、方向、距离等等。能够把握多少信息全在猎人的本领。这些信息不是外在的定义。是依靠字的本义在语境中所起到作用与担当所体现出来的。因此训诂只能证明有某义。而不能说明字的全部意义。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字典。都是将各种意义汇集起来用以解释字的意义。然而这种方法常常是挂一漏万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如何利用“鸟兽蹏迒之迹”来追寻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