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岷县人从哪里来?秦始皇亲政时,血腥大屠杀的幸存者

最早的岷县人从哪里来?
秦始皇亲政时,血腥大屠杀的幸存者

甘肃岷县,有“陇原旱码头”之称,这里地处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岭遍布,沟壑众多,洮水横流。那么最早的岷县人从哪里来》

最早的岷县人是秦始皇亲政时,一场血腥大屠杀的劫后余生!今天,听我给大家讲这段陇史故事。

  1. 秦长城的西起点
出兰州,往东南,过临洮,翻越分水岭,经木寨岭,就渐渐进入岷县境内了。岷县,古城岷州。它和相邻的临潭(古称洮州),合成为洮岷之地。人们说,甘肃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草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向来有“汉藏走廊”,“陇原旱码头”之称。人们不知道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岷县被称为临洮,为秦长城的西起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始皇修筑长城,东起辽东,西起临洮。此时的临洮就是指今天的岷县。岷县历史久远,夏、商、周时期,岷县属雍州之域,为西羌之地。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县属于秦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接受商鞅主张,“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承,凡三十一县”。今岷县就在其中。
其时的岷县,因滨临洮水而称临洮县。据研究,史籍中临洮县名始见于秦王政八年(前239年)。
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当“临洮”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时,却伴随这血雨腥风的大屠杀,伴随着千里流放,戍边洮河,修筑长城的血泪。不仅临洮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最早有记载的岷县大移民也开始了。
这就是,秦始皇登基后,发生的秦人大叛乱。今天,且听我给大家慢慢讲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往事。
2.“成蟜之乱”参与者被发配临洮
那么,秦王政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年是秦王政继秦王位的第八个年头。《史记》记述: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这段记述非常简略,但却是血雨腥风的大屠杀,及事件平息后的千里大迁徙。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为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嬴政出身在赵国邯郸,后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回到了咸阳,处于势单力薄的境地,根本没有当秦王的机会。可是,架不住吕不韦能耐大啊!吕不韦动用财力人力,四处运作,最终扶持嬴政,成功上位。
前247年,年仅13岁的嬴政即秦王位。嬴政能上位,完全是秦国内部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形成的平衡,再加之秦王年幼,对各方威胁不大。故而,秦国内部形成了一种非常脆弱的平衡。
八年后,秦王年近21岁,亲政在即,秦国内部的平衡即将打破。秦始皇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率先跳了出来。
成蟜,嬴姓赵氏,名成蟜。为秦庄襄王少子,秦王政(秦始皇)之弟,被封为长安君。当时,成蟜率八万秦军,攻打赵国。不料,却占据屯留,带八万秦军叛乱,试图投靠赵国。让赵王扶持他上位当秦王。后来,被秦军所镇压,成蟜自杀(另有一说,逃亡赵国,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
《史记》记载,成蟜之乱,发生屯留。屯留故城在潞州长子县东北三十里,秦军夺取屯留后,成蟜自杀壁垒之内,其所部八万秦军中,所有参与叛乱军官和吏员,被斩首,已经死亡的被戮尸。其他参加叛乱的士卒和老百姓被迁移到了临洮,故而《史记》中记载:“迁其民於临洮。”《史记正义》对此注释是:临洮在陇西(陇西郡)。临洮水,故名临洮。这里距离关中1500多里。这里的临洮就是今天的岷县。
这些人到了临洮(今岷县)后,主要任务是修筑长城。自然,他们不是最早的岷县人。早新石器时代,岷县这块土地上,就有先民在生活。后来,秦人设立陇西郡,岷县属陇西郡所辖,自然也就有大量官吏移民到这里生活。但这些史书没有记述,司马迁《史记》中,关于秦王政八年的记述,有了最早临洮一词,也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岷县人的来历的记载。
3. 屯留移民,在岷县大地上留下的秦长城遗迹
秦王政残酷镇压了“成蟜之乱”,仅仅是他亲政前的第一步。也就是说,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开启了秦王政的亲政大幕。
随后,秦王嬴政灭了嫪毐势力。原来,吕不韦为了长期把持朝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成为假太监,献给太后。嫪毐居然以秦王政假父自居,骄横跋扈,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势力强大。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被杀。下一目标就是吕不韦。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政免除吕不韦丞相职位,放逐到巴蜀。据说,吕不韦后来自杀。
屯留移民到了岷县后,他们在此修筑长城,开荒屯田,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很兴盛的商贸中心。中学历史课本上说,秦始皇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秦朝的临洮,实际上指甘肃岷县,所以在《史记》有关秦始皇修筑长城记载的后面,有段注解说道:秦陇西郡临洮县,即今岷州城,本秦长城首,起岷州西十里,延袤万里,东入辽水。当时,秦长城穿越在莽莽群山中,绵延横亘于中国北方,作为当时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它牢牢地守护着农耕区的安全。
在岷县曾发现了不少秦文化遗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秦代绳纹瓦,还发现了窖藏秦代半两钱,而在岷县的梅川镇等地方,至今还有“城壕梁”、“边墙湾”等地名。众所周知,在西北方言中边墙就是指长城。
秦统一全国后,战国秦长城往前延伸。不论是国力,还是政治军事形势都有这个条件。这时修筑的秦长城并不是一堵墙,而是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史书记载的“因河为塞”,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河流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天然隔离地带,在这类地方,只修建城墩,而不修筑城墙,人们利用河流内侧的堤岸为城,遇到沟口,或河岸低浅处才夯筑为塞。这或许就是人们鲜见秦长城墙体的缘故。
岁月久远,当年修筑长城的屯留移民,早已消失了,留下的是史书中简略记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