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静态交通集团招引投资方:约吗?10亿元开发运营30处新型停车场
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济南市民停车难迎来新解决方案。2021济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中,济南城市静态交通管理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公共停车+充换电场站综合建设运营项目”引发关注。根据项目招商信息,总计规划建设30处综合性停车场。“在停车需求合理、用地空间允许、环境影响较小的地区,可以建设类似的公共停车场,但还是应以提高现有停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主,进行机械化、智慧化、充电式、开放式改造。”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教授建议。
储备“先行”
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长,对充换电设施建设、充换电效率提出新挑战。统计显示,2021年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10万辆。据国家新能源车发展战略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应达30%。济南市现状来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存量至少达到90万辆。而目前济南市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存量约为1.5万个,其中交流充电桩占比较大。
▲为破解停车难题,济南总计规划建设30处综合性停车场。图为一居民小区停车场。初磊/摄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综合停车场不同于以往的停车场。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需求,这类停车场中,直流桩建设比例会增加,停车充电一体化,是集充换电设施于一体的智慧停车综合场站。
综合停车场建设项目进展到哪一步了?经济导报记者4月25日下午联系济南静态交通集团,由于项目两名业务负责人当天外出,停车场具体位置等数据详情需要另行披露。
截至目前,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已基本完成项目的前期考察、尽调及土地使用权的磋商工作,储备了大量可建设运营的项目。而之前,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已与充电桩企业合作,为充电桩建设运营做储备。
去年11月24日,济南静态交通集团与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充电设施投资建设、运维管理以及软件平台开发等方面合作,重点推进建立全市统一的济南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监管服务云平台,实现充电运营商、停车运营商系统、新能源充电与车辆数据等信息互通共享。
按照计划,这一平台今年试运行。届时,新能源车主充电有望实现实时查看充电桩分布位置,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建设模式创新
根据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发布的招商信息,本次计划建设的30处停车场全部以新建场站为主,项目整体投资资金约10亿元。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将部分出资,通过合作开发、整体运营、股权出让等方式吸引部分社会资本加入,共同完成项目前期开发建设及后期招商运营工作。
在合作方式上,针对新建的停车场站,可接受合资、合作、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多种合作模式,合作方需资金充裕,并可接受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
其中,针对股权投资模式,如若投资方要求退出,济南静态交通集团可通过回购股权等方式,帮助投资方实现投资退出;针对债权投资人,停车场站建设周期较短,回报周期较长,建成使用后现金流确定,可用经营收益归还债权投资人的本金及利息收益。本次项目计划融资总额约9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停车场的基础建设、设备购买、充换电设施建设以及附属商业区域的建设,“综合建设周期约1.5年,项目建成后即刻投入使用,后期维保及运营成本较低。”
有数据显示,投资600万元的立体停车场,当使用率达80%,要10多年才能回本。投资大、利用率不足时,回本的期限更长。因此,停车场引入社会资本,一个关键就是盈利模式。
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国家发改委专项债券数据发现,今年以来,至少有包括常州市晋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内的9只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获核准发行,这些专项资金允许使用不超过50%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可有力支持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停车场项目。
根据济南静态交通集团招商信息相关财务分析,30个停车场站合计停车位约7500个,平均收费按每小时3元计算,停车位综合周转率约0.7,对外出资商业面积约8000平方米,平均收费按每平方米每天6元计算,加上充换电设施收益及广告等部分后市场服务,在项目达到正常运营状态后,每年产生的总体收入约1.7亿元,8年期投资回报率约5%。
由于这一综合停车场项目还“在路上”,上述财务分析数字或会随项目进行调整。
行业人士尤其关心的是,在济南投资停车场,到底是不是划算的一门生意?近日,济南市长清区住建局发布了今年3月“济南长清城市停车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和主要行业盈利情况”:截止到今年3月底,资产总额110.21万元,负债总额14.25万元,所有者权益95.95万元,本年累计收入37.49万元,本年累计利润-10.99万元(公司承揽区政府交办任务均为无收益项目)。
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济南停车项目营收“账本”。对此,张汝华认为,政府首先保障的应是绿色交通基本出行权益,停车非公益性事业,不应该享受补贴,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并通过政策性经济手段调节总量需求。
此外,在整体交通出行结构严重失衡的背景下,过度的停车供给无异于抱薪救火,加剧交通拥堵。尤其在建成区,应该广泛征求意见,引导绿色出行,保护人居环境,避免在学校操场、公园绿地、开放活动空间地下修建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