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于谦手握重兵,为何坐视不理,难道他不知英宗复辟是灾难
于谦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于危难之际挽救了大明帝国的忠臣,他是明宣宗时期的进士,凭借才能进入仕途,担任过御史和巡抚,以两袖清风闻名,历经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三朝,最终成为明朝兵部的长官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主持明朝的军事工作。
于谦一生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北京保卫战,在明英宗被蒙古瓦剌人俘虏,瓦剌大军进逼明朝首都北京城之际,部分大臣主张南迁南京之时,于谦力主就地抵抗,并指出南迁就是逃跑,最终在北京城在于谦沉着冷静、运筹幄帷之下,成功地击退了瓦剌人。
于谦因为北京保卫战而名垂青史,个人威望、权力都达到了顶峰,除了在北京保卫战打败瓦剌人之外,于谦在北京保卫战前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拥立明英宗的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之时,朱祁钰在北京负责监国,处理日常事务。
于谦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明英宗就只有朱祁钰这么一个弟弟,又是监国,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当时只有3岁,于是于谦上书当时的孙太后,要求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其实并不情愿,因为明英宗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而朱祁钰则是明宣宗其他妃子所生,把自己的儿子拉下帝位,拥立别人的儿子为皇帝,换了任何人也不会答应吧?
但是孙太为了国家利益,居然答应了立朱祁钰为帝,不过她有一个条件,就是要立明英宗的3岁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也就是孙太后的亲孙子,就这样朱祁钰成为皇帝,他就是明代宗,朱见深成为皇太子,这样一种奇怪的组合在明朝出现了。
明英宗朱祁镇
其实孙太后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把朱祁钰当成备胎,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虏,一时半会回不来,而明朝为了抵御瓦剌人的入侵,必须得有一个成年人的皇帝,而不是3岁小孩子,所以孙太后让朱祁钰当皇帝,先把眼前的危机应付过去,反正将来还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继承皇帝之位,将来皇位还是会传到明英宗一脉的。
朱祁钰当上了皇帝之后,可不甘心当成备胎,毕竟皇帝之位的诱惑太大,朱祁钰并不满足自己当上皇帝,他也想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成为将来的皇帝,于是明代宗朱祁钰费尽周折,终于在自己当皇帝的第三年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给废除了,然后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本以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没想到的是朱见济被立为皇太子的第二年就因病夭折了,年仅5岁,而且朱祁钰一直没有其他儿子,这成为朱祁钰的一个心病。
明代宗朱祁钰
再来说被瓦剌人俘虏的明英宗,由于明朝另立皇帝,并且诏告天下,还通知了明朝所有边防部队,不得听从被俘虏的明英宗的命令,导致瓦剌人手中的明英宗失去了作用,而另一方面,孙太后不断筹集钱财设法解救明英宗,再加上瓦剌人在北京保卫战中又败给了明朝,所以瓦剌人答应把明英宗还给明朝。
消息传到明代宗朱祁钰耳中,他就不太愿意了,如果明英宗回来,那他这个皇帝之位岂不是不稳定了?所以朱祁钰对于和瓦剌人打交道并迎回明英宗并没有什么兴趣,最终还是于谦劝谏并稳定了朱祁钰的心,于谦说:
现在你是皇帝,即使明英宗回来,还是你是皇帝,这个不会更改,如果这其中有什么阴影,我一定不会让它发生。
明代宗朱祁钰对于谦非常尊重,于谦开了口,尽管朱祁钰不愿意,也只能同意了,于是就安排使者迎回了明英宗,明英宗一回到北京城,与朱祁钰见过面之后,就被朱祁钰软禁到了南宫,这一软禁就是七年时间。
孙太后与朱祁镇
朱祁钰在位期间,对明英宗防备甚严,派人严加看管,不让任何人见到明英宗,甚至还把明英宗所住南宫大门上的锁用铅灌死,目的就是防备明英宗复辟,或者有什么阴谋,而在这七年中,身为明英宗母亲的孙太后,对于自己儿子被软禁一事,也没有与朱祁钰发生冲突,只是默默地照顾自己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而于谦也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并没有做什么。
这种情况直到夺门之变的发生,这一年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执政的第8年,这一年朱祁钰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大明帝国再一次陷入危机当中,当时的危机主要是继承人的危机,因为朱祁钰病重,他没有儿子,而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被废,而明英宗又被软禁在南宫,夺门之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徐有贞
见到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不能理政,提督石亨、都督张軏、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等人商量拥立软禁中的明英宗复辟,并将此事通报给了孙太后,得到了孙太后的同意,同时都督张軏瓦剌人犯边保护京城安全为由,调停军队进入京城,准备政变。
《明史》: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根据史书的记载,夺门之变时,徐有贞和石亨的密谋,于谦得到了消息,他是知道的,于谦当时是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手握兵权,想要消灭徐有贞和石亨那是易如反掌,但石亨与徐有贞在政变中率军入城,于谦没有任何行动,听任明英宗复辟,于谦以自己的死来保全了明朝的江山社稷,那么问题来了,于谦为什么不阻止?为什么明英宗复辟之后,于谦就得死?
于谦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心腹大臣,明代宗对于谦言听计从,单从迎立明英宗入朝就能看出,于谦这个人没有私心,只有一心为国的无私之心,于谦不阻止夺门之变的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夺门之变
一、夺门之变是合法的。
夺门之变的参与者是一群趋炎附势的朝臣,为了自己将来的政治前途而进行的一场政变,因为得到了孙太后的同意,所以这是一场合理合法的政变,当时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不能理政,那么理论上孙太后就可以监国,既然孙太后都同意了,那么夺门之变就是合法的。
于谦当时是兵部尚书,手握重兵,阻止夺门之变那是轻而易举的,但问题是,想要阻止这一切,就是违法的,就要反对孙太后的命令,这样一来,反而变成了于谦是阴谋者,于谦想要阻止这一切,首先得软禁孙太后,然后阻止石亨与徐有贞等人,维持软禁明英宗,那这样一来,于谦就成为明朝唯一的权臣了,这么做会让人骂作奸臣的。
大明风华中的于谦
于谦不想违法,也不想要权臣的名声,于谦的一生是两袖清风、光明磊落的,于谦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石灰吟》,诗句是这样说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在诗中表示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就是要留一个清白的名声在人间,这等于向世人表明自己的理想与主张,所以于谦尽管知道夺门之变,但并没有阻止。
二、明英宗复辟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明代宗朱祁钰没有儿子,又病重不能理政,一旦明代宗朱祁钰去世,那么谁是明朝的继承人?朱祁钰本人又没有选定继承人,这就成为当时唯一的政治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明英宗复辟,或者传位于明英宗之子朱见深,这是同样的结果,事实上,想要政治稳定,这是当时朝廷唯一的选择了。
孙太后与朱祁钰
如果有其他选项,可以拥立其他继承人,也许于谦会考虑的,明英宗这个皇帝的能力一点也不如他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钰在位8年,不仅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还把大明帝国治理得好好的,朝中政治清明,不断提拔贤能人才,不像明英宗信任宦官,差一点就让明朝亡国了,于谦并不是不懂这一切,如果有选择,于谦会阻止夺门之变的。
但明英宗算是当时唯一的继承人了,让他复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就算没有石亨、徐有贞的夺门之变,于谦自己也会让明英宗复辟了,因为没得选择,所以于谦没有阻止。
于谦被杀
为什么明英宗复辟一定要杀于谦呢?
本来孙太后及明英宗过都不愿意杀于谦的,毕竟于谦对于明朝是有大功的,但在徐有贞、石亨等“功臣”的蛊惑及诬陷下,于谦被下了监狱杀害,于谦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徐有贞、石亨等人嫉妒于谦的名声及地位,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斗争,于谦尽管拥立了朱祁钰为帝,但并没有犯错,那是为了大明帝国着想,所谓为了夺门之变出师有名,不过是石亨等人的借口罢了,所以后来于谦在明宪宗朱见深当政时期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