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痛让赵丽蓉穿上寿衣,请求安乐死:死我不怕,只要不疼就行
“麻辣鸡丝”、“司马缸砸光”、“一杯你开胃,二杯你肾不亏”……直到今天,还有无数观众记得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的老太太,她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仿佛还在眼前,她带来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也许你都没有察觉到,这个慈祥的老太太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
一、
赵丽蓉老家在河北省宝坻县。上世纪20年代,她的父亲赵秉忠为躲避战乱,背井离乡逃难 到沈阳。1928年,赵秉忠在沈阳生下了第八个孩子,她就是赵丽蓉,小名“老爱”。
赵秉忠是个技艺高超的理发匠,他的顾客里,就有当时在东北名噪一时的复盛戏社的演员们。时间久了,他与这些演员们也结成了朋友,还被聘去专门为戏社头牌花旦“芙蓉花”化妆。
芙蓉花很有名气的评剧演员,她对赵秉忠家的小“老爱”非常喜爱,多次夸奖赵丽蓉有灵气,是个唱戏的好苗子。而天天跟着父亲在戏班里玩耍的小赵丽蓉,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深深爱上了唱戏这个行当。
1940年,12岁的“老爱”拜芙蓉花为师,芙蓉花她取了个新名字"丽蓉",希望她将来和芙蓉花一样绚丽多彩。
上世纪40年代,赵丽蓉演遍了东北、华北, 成为小有名气的“角儿”。后来又南下到上海、南京等地演出,也深受观众的好评。在上海期间,她还得到了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的指导,在表演、唱腔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解放后,成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党和边区政府抽调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与广大戏曲艺人一起进行旧剧改革。戏曲演员被组织起来学演新剧,私营班社也进行了重组,复盛戏社改为庆丰剧社,赵丽蓉也渐渐挑起了大梁。她主演的新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946年10月,国民党进攻占张家口后,庆丰剧社的演员们大多不肯为国民党的老爷太太们表演,纷纷各奔前程。赵丽蓉也离开张家口来到了北京,照料患了肺结核的恩师芙蓉花,以报知遇之恩。她白天在在医院陪护,晚上从绣花厂揽活刺绣,将全部所得都给芙蓉花买营养品,芙蓉花的身体也在她的照料下迅速恢复。
1948年12月,北平和平解放了。政府决定组建青年剧社,派人到请赵丽蓉担任主演,先后排演了革命现代戏《白毛女》和《血泪仇》。这两出戏上演半年之久,场场客满,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赵丽蓉也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和嘉奖,被誉为德艺双全的演员。
二、
1952年,赵丽蓉调入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与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成为了同事。赵丽蓉看了新凤霞的演出后,感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觉得新凤霞比自己水平高出太多,所以甘愿当新凤霞身边的绿叶,去衬托这朵红花。
赵丽蓉这种不计较个人名利、甘当配角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团里的表扬,从此,赵丽蓉就 成为新凤霞的“御用配角”,两人配合默契,创作演出了以《刘巧儿》、《花为媒》为代表的一大批经典作品。
1954年,赵丽蓉与盛强结婚,在生下两个儿子后不久,盛强被错划为右派,并在不久后去世。赵丽蓉把所有的爱,都放在评剧和两个儿子身上。
赵丽蓉事业心非常强。她是团里著名的劳模,演出天天不断,且演一个火一个。演出之余,她还要又当爹又当妈地照料两个儿子。这让盛强的弟弟盛锡敏非常感动,也对赵丽蓉产生了好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赵丽蓉的哥哥姐姐,大家都认为他俩非常般配。就这样,赵丽蓉和走到了一起,并在1965年生下了第三个孩子盛谦。
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看了评剧《小二黑结婚》后,决定接见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这对艺人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政治荣誉,也是不可多得的出名的机会。赵丽蓉却对新凤霞说:“你去就行了,你去就是代表我们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问个好!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后来,毛主席问新凤霞:“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把赵丽蓉的话告诉主席后,主席欣慰地点点头:“没想到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正当赵丽蓉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剧院停止了排练和演出,赵丽蓉也不得不告别舞台,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直到十年后的1976年,被封冻十年之久的文艺界,终于迎来了春天。
赵丽蓉回到了中国评剧院。她日以继夜地排演了许多新戏,在《会计姑娘》中饰演秀英娘,在《弄假成真》中饰演小白鞋,虽然都是配角, 但她仍然把人物演得光彩夺目。
1981年,评剧《杨三姐告状》即将搬上银幕。赵丽蓉很兴奋,她决心一定要演好这出戏,她不断的研究角色,用心演人物,用情唱人物,她创造的杨三姐这个形象,也成为中国戏曲中脍炙人口、使人念念不忘的荧幕形象之一。
三、
虽然赵丽蓉在评剧界已经声名在外,但真正让人国人民都熟悉她的,还是 1989 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之后。当时赵丽蓉与候耀文搭档,成功的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一位质朴的英雄母亲。从此赵丽蓉一发不可收拾,之后连续6 年登上央视春节晚会,表演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小品。其中"麻辣鸡丝"、"司马光砸缸"等许多台词成了老百姓的"口头禅"。
除了评剧和小品,赵丽蓉还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过国王的王后、《苍生》中饰田大妈等角色。1991 年,赵丽蓉在《过年》中扮演的"母亲",一举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及中国电影政府奖。1992 年,她又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大奖。
赵丽蓉为人和蔼可亲,但对演出却是极为严格。她的搭档为、著名笑星巩汉林就说“赵妈的认真强我几十倍”。
有一次演出定在晚上七点钟开演,赵丽蓉四点钟就把妆化好了。巩汉林问她:“妈,还早着呢,您睡一觉。”赵丽蓉说:“不能动,头发做好了,就不能动。”然后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她就直直的坐着,生怕破坏了人物形象。
赵丽蓉常和巩汉林说,不管出多大名,咱们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只是跟人家做的工作不一样而已。
四、
年长一点的观众不会忘记,199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年过7旬的赵丽蓉在她的最后一个小品演出中,手举麦克风,无限深情地用英文高歌当年最流行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依旧》,赢得了观众满堂喝彩。然而没人会想到,这首歌已是她留给观众的最后绝唱。
赵丽蓉的身体一直不好。春晚的导演赵安回忆:“1995年赵老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连蹦带跳演完小品《如此包装》时,是被搀扶下来的;1996年排演《打工奇遇》时,赵老的双腿早已经肿得连裤子都穿不上了,但她还是忍受着剧痛把节目演完了。”
赵丽蓉的儿子盛谦也回忆说:“98年春节前的紧张排练中,妈妈常常说胸口疼。春节前5天,我们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老人已是肺癌晚期。那年我们全家看完老太太的精彩演出后,都忍不住哭了。”
这时,赵丽蓉正在忙着彩排节目,家人怕她知道病情,便把药瓶上的标签撕掉,告诉她是止咳药。为了不影响演出,赵丽蓉便随身带着止痛片,坚持把节目排练完。
1999年4月20日,赵老的病情已经越来越严重,家人见瞒不住了,便把病情告诉了她。赵丽蓉非常平静:“死我不怕,只要不让我忍受疼痛就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院的专家们都倾尽全力,希望她能早日康复,走上舞台。医生们给她做放疗,随后又紧接着做了3 个疗程的化疗,但是确一直不见起色。
这时的赵丽蓉基本上告别了舞台,病痛让她瘦得不成人形。2000年,赵丽蓉坚持要求出院回家与全家人过一个年,也许她自己也知道时日无多了。
除夕之夜,赵丽蓉打开电视,极为专注地观看了春节文艺晚会的部分节目,眼里不禁流下了泪水。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恋恋不舍地关掉了电视——也许她早知道,这将是她与春晚的最后一次见面。
最后的日子里,赵丽蓉吃不下饭,体重只剩下70多斤,却必须吃各种药物。她给各种药都编了个"外号",想要喷雾式"喘乐宁",就问∶"我的'小喷气儿'呢?"
但是病痛却没有放过这个老太太。她经常会被剧烈的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她甚至恳求医生给她安乐死,但却没有被批准。有一次深夜,疼痛让她感觉自己不行了,于是穿上寿衣,闭上双眼,静候死亡的降临。家人发现后,抱着她抱头痛哭。而她却在疼痛稍有缓解的时候,反过来安慰孩子们:“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要平凡地来,平凡地走。我死后你们不要麻烦组织了。”
2000年7月27日上午9点10分,成千上万的京城百姓自发地冒着酷热,手捧鲜花,来到八宝山殡葬馆,参加赵丽蓉的追悼会。一位站在送别人群中的大爷哭着说:“赵老师走了,我们的心里是多么舍不得啊,她给我们大家带来了多少欢乐!一看到她的小品,什么气、什么愁就都没了……哎,多好的老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转眼间,这位把笑声留给人间的老人已经离开我们21年了。每每在一些节目里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唐山口音,总感觉她还活着,依然在用她的幽默和乐观,感染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