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南京大华大戏院旧址
于2015年04月22日6:10,大华大戏院
南京大华大戏院,民国23年(1934年)筹建,民国25年(1936年)建成开业的大华大戏院地址在南京新街口中正路即现在的中山南路,紧邻中央商场。当时是南京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戏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大华大戏院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升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底开始整体大修,于2013年5月底重新开放,恢复原名"大华大戏院"。
大华大戏院1936年开业时占地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28平方米,坐东面西,门面迎街。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砖墙承重。大华大戏院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外立面采用西式门脸,内部装饰为中国传统风格。大华大戏院正立面被雨篷分隔为上下两层,上层是招牌幕墙和采光高窗,下层为大门和台阶。内部分为外部的门厅和内部的观众厅两个部分。门厅高二层,有“回”字形排列的12根朱红色圆柱作为装饰,圆柱的柱顶和柱脚都有突起变化,暗示传统的柱头和柱础元素。门厅内的天花、墙壁、梁枋彩绘和栏杆扶手雕饰都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特色。门厅一层的两侧分别设小卖部和售票处,左右各有一个门道通向观众厅一层,正中的宽大台阶通向门厅二层的平台和观众厅二层。观众厅长66米、宽33米,分上下二层,设软席座位1768个,并有冷暖气设备。演出大厅为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承重。
2007年,南京市影剧公司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大华大戏院的维修改造方案。2008年,设计修缮方案得到江苏省文物局批准。2011年11月23日,大华电影院旧址维修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被列为“2011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这次大修将保留外部立面、大门、前厅、大堂、售票处等大戏院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仅作维修加固以保持原有风貌,并将完成原设计中未能实现的部分设计。门厅的墙壁、楼梯等将进行修缮,保留并修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灯具。内部被改建过的两层观众厅将拆除重建,改为层高分别为4.8米、9米、9米的三层结构,其中一层为电影文化展示中心,二层三层共设10个数字电影厅(二层6个、三层4个)约1400个座席。另建地下一层放置影院的中控设备并设车库,面积约1500平方米。主入口仍在原门厅处,设自动扶梯上下。改造后的大戏院建筑高度将由21米增加到22.8米。工程于2013年5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恢复“大华大戏院”的原名。
大华大戏院由美籍华人司徒英铨集资,基泰工程司杨廷宝设计,上海建华建筑工程公司承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728平米,设软席座位1768个,有冷暖气设备,为当时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戏院空间设计匠心独运:门厅入口处故意压低,衬出宽大的雨棚,而当观众进入门厅后,空间突然变高,有豁然开朗之感,大厅内12根富有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朱红圆柱,直通二楼顶端,支撑着彩色玻璃吊顶的钢架天棚,门厅内迎面正中设有一个宽大的台阶,通向二楼休息平台,左右各有一个门道通向可进入放映厅。而两个门道外的三面二层楼道,又形成一个环绕的雕梁画栋的长廊,长廊内可见各色电影作品和电影明星的宣传画面和介绍文章。门厅内的天花、墙壁、梁枋彩绘以及栏杆扶手雕饰等,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尽显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开业首映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歌舞片《百鸟朝凤》盛况无双。其后上映好莱坞大片《泰山历险记》更为轰动,大戏院随之成为首都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交际来往,娱乐消费的场所,最高票价可达大洋二元,乃是当年普通百姓一周的伙食费。1937年南京沦陷后戏院中部被战火焚毁,占领者修复后专映日片。1945年民国收回,整修后恢复营业。1950年9月由第三野战军文化部管辖,改名军人电影院,1959年2月交回地方,复改名大华电影院。1966年因“文革”再改名为东方红电影院,并一度停业。1972年3月再复名大华电影院。2000年以后,经营逐步萧条,曾经一度将底层改做卖场超市。值得庆幸地是它没有被强拆,至今犹存。
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五日实业部签发的南京大华大戏院股份有限公司执照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南京大华大戏院旧影,苏联电影周,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